《虞美人》教学设计,虞美人听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词的知识。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情感态度方面

1.体会立志与成功的关系。

2.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三)能力方面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3.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能够熟悉朗诵比赛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可进行课堂讨论并个别发言)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本词相关的故事。由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诗而使本诗名满山城故事导入新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应邀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2.介绍词的知识。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称为一阕(一片);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上下片)。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教学环节

学习上阙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6.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学习下阕

1.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2.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3.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6.朗诵下阕。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沁园春·雪》与《咏蛙》的逻辑联系——立志与成才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诵读诗词,体悟情感。

1.集体诵读

2.小组诵读

3.个人诵读。教师指导。

四、演读诗词,掌握技巧。

1.如何处理原作参加朗诵比赛?

①分工;②情绪;③停顿;④动作;⑤配乐;⑥重复;⑦服饰;⑧排练;⑨借鉴。

2.欣赏获奖视频

3.小组尝试演读。可以模仿,可以创新。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准备默写。

2. 宣读一首毛泽东诗词,抄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板书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215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