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名人故事,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

王安石志趣高远,光明磊落,心胸开阔,真诚坦荡,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奖掖后进,尊重妇女,其正直的人格,高洁的操守,使人们心折神服,连政治上的反对派也承认他平生行止无一污点,是卓绝一世的杰出人物。其人格,陆象山称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

王安石一生为官清廉,一尘不染,生活方式简单朴素,淡泊名利,超凡绝俗,就如同墙角梅花一样,不管风雪肆虐,都独自开放,清香淡淡。

王安石自小受俭朴父亲影响,衣食无择。布衣疏食,力戒奢侈。有人认为其生活奢华,言其专爱食獐脯肉,王夫人深表怀疑。王夫人便问仆人是怎么知道他爱食獐脯肉,仆从告之每次吃饭时放在王公最近的獐脯肉都被他吃光,于是夫人让他们明天将别的菜放在王公近处,结果近处的菜被王公吃光而獐脯肉未动。原来王公未有嗜好,并不择食,只喜就近而食矣!

王安石做宰相后生活朴实,简约节俭。宋人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就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萧公子是王安石儿媳娘家的亲戚,进京拜见王安石,王安石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华服翩翩,如约而来。日已过午,王安石还在处理公务,萧公子饥肠辘辘又不敢离开。终于要开饭了,早已饥火烧肠的萧公子却没有发现想象中的美味佳肴,桌上只有一壶酒和两个杯子,有酒无菜,干喝?萧公子十分奇怪,这是什么待客之道?勉强喝了三杯后,然后又上了两块胡饼,接着是四小块猪肉,最后是一盆米饭加一大碗菜汤,萧公子有些不淡定了,这些都是百姓之家的寻常食材,难道是宰相之家用来待客的么?他有些恼怒地拿起一块饼来,吃掉中间的馅,余下四边弃置桌上,不知是羞辱还是抗议,但王安石不以为然,默默拾起萧公子不吃的饼边吃了起来,羞得萧公子无地自容,落荒而逃。

《千秋岁引·王安石诗意图》 丁世弼

王安石晚年生活更是恬淡安然。王安石退隐之后,在城郊一个名叫白塘的地方,修筑了一所简便的住宅,取名“半山园”。后来他将“半山园”捐给了寺院,自己搬到江宁城里租房住。所租房屋又小又旧,有次墙壁破了,王安石便用柴草堵上。王安石退居钟山后,他经常出游于江宁附近各地,或坐于松石之下,或憩田野农家,饿了就从怀中拿出煎饼充饥,有好心的农夫以粗茶淡饭相待,他也不客气。起初他骑的是神宗皇帝赐的御马,马死了,就骑小驴。有人曾向他建议说,老人出游最好坐轿子,他不肯,并说:“古之王公,至不道,未有以人代畜者。”

王安石淡泊名利,超凡绝俗,绝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从王安石毁稿可见一斑。史学家刘攽和王安石十分要好。一天,刘攽去拜访王安石,发现书房桌上有一篇《论兵》的文稿,拿来一读,十分赞佩王安石的见解。刘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便故意同王安石开了个玩笑,说他写了一篇《论兵》文章,并背诵出来。刘攽走后,王安石心想:一个人的文章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与别人雷同。于是,他拿起那篇《论兵》的文稿撕碎烧掉,一字不留。

《王安石婉言拒贿图》 蔡超

王安石为官清廉,婉言拒贿,一尘不染。有一回,一位客人前来拜访王安石,带来两件家藏古物:一面古镜和一方宝砚,准备送给王安石。王安石看了看镜子和砚台,确是稀罕之物,但他不是贪婪之人,这样的东西,是断断不会收的。不过,他拒贿的方式不是那么呆板。他故意问客人:“这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呀?”客人说:“这镜子可远照 200 里物和景。”王安石又问:“这砚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客人说:“你对着砚台呵一口气,马上就能得到水磨墨。”王安石哈哈大笑:“这两件东西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来说可没有多大作用啊。我的脸只有巴掌大,哪里用得着能照 200 里的古镜?砚台就是能呵出一担水来,又值几个钱?你还是拿回去自己享用吧,老夫确实用不着。”客人很是郁闷,只得拿着古镜和砚台回去,没有别的选择。

《王安石画传——千年回眸王安石》

著者:朱虹 龙溪虎

责编:方姝 姚屹雯 李安琪

定价:48.00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174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