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余生活作文十篇,我的课余生活优秀作文

习作话题

本次习作就是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的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写作指导

☆内容具体

在写活动的过程时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非常具体地写下来,而是选择最精彩,感受最深的地方详写,其他的地方略写就可以了。

要把重点的地方写得具体,就要把活动中人物都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写清楚;要加上人物的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把活动的场面写得热烈、感人;加强一下环境烘托,突出活动的氛围等。

☆感情真实

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顺序,作文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按照顺序,你的作文就会没有条理,就不能正确、准确表达你的意图、目的。因此在文章表述时注意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叙写。

一般来说,一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用一句简短的话作个交代。如《记一次数学竞赛》的开头:“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四位同学一起去参加区举办的数学竞赛。”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完以后,就要开始写活动的过程。先进行的内容先写,后进行的内容后写,这样可以使文章有条有理。

活动的内容很多,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一般可采用三种顺序: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序、事情发展顺序。

如《课间十分钟》,就可以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从操场的东边写起,先写乒乓球台,几个同学在打球,接着写球台右边的大树下,同学们在爬杆,再写操场中间,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最后写操场的西边,几个同学在丢沙包。

☆有序表达

语言生动活泼,除了要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外,我们要对有关的环境进行描写。例如,路途中的景物,运动四周的树林和彩旗,晚会会场的布置等等。这样,不仅使内容具体,也会使活动显得生动而有趣。

加强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细节描写,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也会使活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文导读

放风筝

文/颜曼旭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每当看到在空中飞翔的风筝,我心里羡慕极了,总想自己也能亲手将风筝放飞。

爸爸知道了,就给我买了一个蝴蝶形风筝。我喜欢蝴蝶,更喜爱这个蝴蝶风筝,因为它寄托着我的飞翔梦。

“要放风筝喽!要放风筝喽!”我兴奋地举着风筝向广场奔去,爸爸也高兴地随我来到了广场。

爸爸拿好风筝,我控好线,爸爸一放手,“嗖”的一声,风筝像离弦的箭一样发射出去。看着自己亲手放飞的风筝飞得那么高,我激动地蹦呀跳呀,别提多高兴了。

“飞得再高些!飞得再高些……”我兴奋地边喊边不停地放线。哇!不好!风筝在空中摇摇晃晃飘了一会儿,“唰……”的一下,就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

我失望极了,风筝飞得那么高,怎么会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呢?爸爸跑过来,见我一脸失望的样子,就笑眯眯地对我说:“旭旭,风筝不能只‘放’不‘收’,在一放一收中它才能飞得更高的……”

爸爸见我仍然一脸疑惑的样子,鼓励我说:“亲自动手试试就明白了!”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又一次“起飞”开始了。我按爸爸说的,收一下放一些线,再收一下放一些线,果然,风筝高高地飘在了丽空中!

看着 “蝴蝶”飞翔在蓝天上,感受着手中时紧时松的风筝线,我渐渐明白了爸爸所说的道理。

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飘呀飘,幸福的我在地上望着它笑呀笑,我的梦想也随着风筝一起飞翔了……

例文解析

风筝承载着小作者的美好情感,放风筝这项课余活动让小作者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么,颜曼旭同学在本次习作中对“内容具体,表达有序,生动形象”这三点要求落实得如何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1. 内容具体

小作者选取放风筝的经过作为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突出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将放风筝时的快乐、感受和体会融入文中,具体、生动而又形象地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觉就像亲眼目睹了小作者放风筝的全过程。

2.表达有序

“羡慕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是本次习作的一条线索,小作者将主要笔墨放在了“放风筝”上,文题对应,详略得当。

3.生动形象

风筝牵动着“我”的心,“看到在空中飞翔的风筝,我心里羡慕极了”“更喜爱这个蝴蝶风筝,因为它寄托着我的飞翔梦”“我兴奋地举着风筝向广场奔去”“看着自己亲手放飞的风筝飞得那么高,我激动地蹦呀跳呀,别提多高兴了”“幸福的我在地上望着它笑呀笑,我的梦想也随着风筝一起飞翔了……”文中情感波折起伏,都是围绕着放风筝的兴奋与喜悦展开。

美文评赏

学滑板

文/乔志浩

爸爸给我买了一个蓝色的火箭滑板,这可把我乐坏了。

一见到滑板,我便兴奋地练起滑滑板来。真羡慕小伙伴们滑板板那灵活潇洒的样子,可一到自己的脚上,就像一块木头似的,根本不听话,有几次还差点儿摔倒。

我不甘心,决定从站稳滑板练起。手扶着墙,脚用力向前推动滑板,哈哈,一步,两步……我慢慢地能行走起来了。

爸爸见我努力的样子,鼓励我说:“学滑板不但要有勇气,还要掌握一些技巧。”于是爸爸找来滑板高手——我的小邻居来教我学滑板。小邻居真不愧是个滑板高手,不但示范到位,特别是“心要平静,边滑身体要随着晃动”这一招真灵验,不到一下午的时间我就学会了滑滑板。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的滑板技术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也可是说是个滑板高手了。

通过学滑板,我明白了勤学苦练才会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名师点评

乔志浩的《学滑板》和冯韵哲《溜旱冰》可以堪称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效。两篇习作可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体会小作者学滑板的艰辛与喜悦。

捉螃蟹

文/陈至显

平时,我最爱捉弄螃蟹了,特别是小螃蟹,经常让它去夹小东西。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我和伙伴约好一起去捉螃蟹。到达地点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大石头,我们“考察”一翻后,就捉起螃蟹来。

我翻开一个大石头,发现了几只小螃蟹,可一转眼就不见了,我的手在泥沙里翻来翻去,怎么也找不到踪影。感觉它们是跑不远的,我便沉下心来继续寻找,终于在一个小石头下面发现了一只小螃蟹。我悄悄地靠近它,迅速地用袋子一罩,激动地大喊着:“妖蟹!哪里逃!看我的乾坤袋!”可我拿起袋子一看,却空空如也,真是气死我了,没想到以前都我捉弄螃蟹,今天却被它们捉弄了!

我真是不甘心呀,在伙伴的提示下,我想起了动用我的“核武器”——手电。这一招果然奏效,我用手电一照,就在一个小洞里发现一个大螃蟹,它正挥着那“深海雷夹”,好像在笑着说:“来呀!你能抓到我吗?”

“这次可不能再让它跑了……”伙伴自告奋勇地用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我灵机一动——还是用“乾坤袋”。伙伴用袋子罩住洞口,我则用手电照直射着那只大螃蟹,还不时地用树枝从洞口的缝隙捅捅它。这下,它可终于忍耐不住了,乖乖地从洞里爬出来,自己钻进了“乾坤袋”里,可怜地挥动着“深海雷夹”,好像在不时地求饶呢!

就这样,我和伙伴捉了好多螃蟹。通过这次捉蟹,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光用蛮力,还得靠我们的“司令部”——聪明的大脑。

名师点评

捉蟹不但要勇敢,还要有智慧和耐心,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

从文可以看出,小作者是非常有生活的,熟悉螃蟹的生活习性,懂得捉蟹的方法策略,有着美好的捉蟹经历和深刻的生活的体验。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030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