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讨论下这是怎样的人生哲理?)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讨论下这是怎样的人生哲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讨论下这是怎样的人生哲理?
  • 2、谁帮我写一下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主题的作文?
  • 正文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讨论下这是怎样的人生哲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前一句是讲一个人要好好读书习文的态度,后一句言明了一个人在行事立言时做人的准则。两句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值得践行。

    《进学解》又名《劝学解》,它是韩愈以假托向学生的训语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愤慨与不满。大家都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此篇文章中,具体摘录部分如下示: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悔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县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抺,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为何这样说呢?

    原来韩愈写就《劝学解》,不仅局限于警醒世人的,更主要的是自身经历过程中的真实反映。其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一句推己及人的哲理性名句。

    韩愈小时候命苦,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由其哥哥韩会扶养成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十五岁时,哥哥也因病而去,后来就跟着嫂子避居到了江南宣州。可以这么说,韩愈一直处在战乱纷争和颠簸流离之中,但他始终意志不消沉,读书学习更加勤奋了,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对待这两句名言,作为当今时代的我们,必须要学习韩愈的治学和修德精神,努力做到:老老实实治学,清清白白做人。

    富含什么哲理?

    此两句话的本义是这样的: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由于因循随意而毁灭。

    试想一下,事实中确实如此。古往今来,那一个成功者或失败者无不在佐证这个道理。

    失败者《伤仲永》:金溪县的方仲永,祖辈们世代农耕,家中没有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仲永五岁时,有一天忽然找父亲要这些东西,父亲惊奇并从邻居家借来工具给他。他即刻赋诗四句还注上了自己的名字,寓意为赡养父母、搞好同族之人关系的内容。就这样,他按物作诗,不多久便名传乡野至县中,其中有不少人花钱请他去作诗。

    父亲略加寻思,认为有利可图。于是,便不事农耕,整天带着他在县内四处游荡,替人作诗转钱。因为没有时间学习或补充知识的机会,在他十二、三岁时所作的诗就大不如从前了。又过了七年,他终于“江郎才尽”,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成功者“锥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一开始就雄心勃勃,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因为自己文化浅、学问低,跑了不少地方都没有人重用他。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常常深读到夜里。有一天,他困倦不已,在打盹时碰到桌子上一把锥子把胳膀给刺了一下,从而惊醒并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从此以后,每次一遇到昏昏欲睡的情况下,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弄得鲜血直流。就这样,他用“锥刺股”这种特殊方式将睡意驱除而顽强学习,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故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问、品行的精疏成败,关键在“勤”还是“嬉”,是“思”还是“随”。

    综上所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对的。否则的话,学而不精,难成大事,品行不端,被人指责。只有“吾日三省吾身”,不因贪图享乐而随波逐流,从而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路。

    2、谁帮我写一下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主题的作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的这句名言是我上学以来记住的第一个名言。告诉我的人是我的小学老师刘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没有认真完成作业,为了多玩一会儿,字迹很潦草。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是一个从不让老师操心的好学生,可是你今天写的作 业让我很失望……”此刻, 我感觉到她那充满智慧的眼神变得严厉了,使我不敢与她对视。从她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她对我的愤怒与失望。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刺痛着我的心。我羞 愧万分,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惹她生气了,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她仿佛读懂了我的心,鼓励我说;“不要因为这件事打消了你对学习的积极性,你依然是个好 学生!”这时她的眼神又变得温柔了。她又鼓励了我几句,让我好好学习。我很痛快的答应她,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还有一次,她在讲台上讲一篇文章,而我却沉浸在小说中。过一会儿,我感觉她的声音突然变大了,这声音把我从小说中拽回了课堂。我抬头一看,原来她就站在我身边。她的目光向我射来,我从目光中读出了她对我的提醒、谴责、劝阻。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 误。她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严厉,也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对学生们的爱,使我感动不已。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以后上课再 也不开小差了。她时常用眼神鼓励我,使我对自己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