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如何评价浙江省写作协会发表的《关于这次高考作文“满分风暴”的几点说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如何评价浙江省写作协会发表的《关于这次高考作文“满分风暴”的几点说明》?
这个夏天有点忙,先是一篇低得没有底线的《平安经》问世,满书的“XXX平安”连文盲几乎都能懂,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这种数羊头的文章平淡无味,侮辱人民智商。可有的专家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大家欣赏水平不高,对这种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的经文欣赏不来。
没几天,一篇高出天际线的神作文又石破天惊地出世了。一个神经兮兮的高考作文题目《生活在树上》,叫一般人真是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且不说高中生,就是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博士拉来溜溜,十有八九估计都要铩羽而归。可是高考场上,出现了一个不世之才,不但洋洋洒洒,而且光引用外国哲学家的名言都多达四五处,而且“嚆矢,滥觞”之类的词语比比皆是。阅卷组长陈建新大赞特赞,捧为神文,给予满分。
这篇作文与平安经不同,平安经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一旦戳破就迅速沦为笑柄,而这篇作文是“有料”的 ,有的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再要说此文不好就容易被叫好者回怼。不过以老夫的浅陋之经验,这种看起来很唬人的文章,其实空无一物,就是假大空的纸老虎。
事出反常必有妖,果然! 有人在网上实名举报,陈建新长期开办作文辅导班,并且兜售自己编的作文辅导书籍。那篇满分作文就是他的辅导班学生把他的辅导书籍上的某篇文章改了一些词句写成的。这样一来,这种作文无非就是土胎上贴金装成的神像,所有的“料”就是外面那层金光闪闪的东西,揭开来看里面就是一堆土坯稻草。据网友贴图,陈建新的书中还有数篇这类范文,以名人名言开始演绎成一篇假大空的文章,这种文风极不老实,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文风极坏,真是教坏了学生。
当然,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本身腹有诗书临场挥就,还是押题成功背诵默写,只要没有违反考试规则,给予相应的高分也说得过去,我们似乎不应太多苛责。但有了陈建新的考前考后的操作,那这事情就值得说道说道了。陈教授这种做法往轻里说就是利用自己阅卷组长的权利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评分,往重里说就是从例文写作到高考出题再到评判都是他一手策划的,远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么简单,很可能涉及犯罪。(他的学生比一般意义上押题又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浙江省写作协会所谓的说明其实并并不能打消大家的疑问,有一丘之貉的嫌疑。
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是否合理?
奇葩提问。
高考所有作文都是出自高中生手里,故其中的满分作文也必定出自高中生手里。
层次不同的作文,有层次不同的给分要求。
比如,中考的满分作文,其要求是应该低于高考的满分作分。
所以,高中生的满分作文只是用高中生应有的水平未衡量的,并不是用一位大作家的要求来要求的。
也就是说,尽管是高考满分作分,也不是说此作文就十分完美,亳无瑕疵。
就如同高中数学打了满分,也只是用高中数学的知识要求在衡量它,绝不是说,在检测整个数学知识领域这个前提下此考生也能打个满分。
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你会建议你孩子或学生高考这样写作吗?
首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值满分。一方面作文立意不算高远;第二方面生僻词语堆砌令文辞生涩;第三方面为什么引用的全是外国文学的人物角色,是想模糊谁的眼睛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然不会建议我的孩子或学生在高考中这么去写作。
一个翩翩少年,对生活、对未来看似有些消极,比如首段一句 “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对于一个阳光少年来说,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在和谐的、安全的社会,为什么在写作上还要在“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前加上“看似”二字?这不是怀疑未来的意思么?
再看“我想循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振#”,作者是有崇拜树上的男爵早期的迷茫和叛逆吗?
总体来说,让人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因素,多少有些卡尔维诺式的半消极成分。
当然,也有比较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通篇大作文笔简洁犀利,其中也有不少引用,不难看出作者对外国文学的热爱。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浅见,如若不对,可评可喷,本人均会一一笑纳。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4、高考作文可以得满分吗?
实话告诉你,高考考场满分作文?理论上可以有,实际上并没有。
原因一、高考阅卷小组长不会鼓励你打满分。阅卷的时候作文高分和低分最容易受到监测,你如果打一份49、50的作文,小组长也好,专家也好,基本不会关注你,如果打了58、59,专家们人人都要后台点击你这张作文看一看的,什么概念?你得万无一失,不然就被淘汰出阅卷组了。
至于满分,还是算了吧,负责作文的组长会鼓励你打高分,但绝对不会鼓励你打满分,打满分更要一层一层申报,所有人通过才行。
但是,一个阅卷老师坐电脑前8小时,要完成的任务量很大,压力也很大,没有人会这么玩儿的。
原因二、阅卷5次,我并没有见过谁打过满分作文。哎,我就纳闷了,每年6月7号高考语文第一场考完就会有大量当面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在网络上疯传,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还没有开始阅卷好不好。
我就见过一个被网传的本地作文,号称满分作文,我一查字数,1500,怎么可能?,然而,所有人都信了,所有人都在转发,醉了。
原因三、阅卷现场的图像材料文字材料压根不可能外露。高考阅卷资料是国家机密,有5年保密期,谁敢传?找刺激不是。
除非官方漏出,作为新闻素材。或者后期加工过,高分作文挑出来推荐成满分作文,以备后来考生学习参考。
最后给你几个作文高分技巧。题目简洁明快,让人一看就知道合题。开头不超过一竖排的1/2。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最好有分论点。结尾短促,语言华美,最好抒情。卷面干净,字体美观是50分的基础。(我文章里专门有对高考高分作文字体的要求和写法指导,需要可查看)多引用,多对偶,多排比,是53以上的必杀技。以上,是我的感受,回答给您,您满意吗?
5、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难道就一丝破绽也没有么?
有破绽,破绽太多!
其一:一个正常学习的高中生,绝对没时间去研究那些西方的所谓哲学家。也不会去专攻中国古文中,那些已经被大家丢在角落里的,晦涩难懂的文字。如非脑子里进水了。
其二:一连串古怪文字,使人想起两个字:“密码”!几千万个考生中,能够写出这一长串“密码”的,仅此一人。如果考官大人认得这些“密码”。给个高分,那是必须的。因为“密码”就代表是那一个考生。
其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篇作文根本不是临场发挥的。是考前出于他人之手,可能类似的文章不是一篇,大同小异,但基本手法不变,这一连串古怪文字和西方那些东西一样会出现。不过换个标题而已。
为了体现公平竞争,杜绝考场作弊。希望有关部门介入,作深入的调查,给几千万学子一个明白的交代。
6、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每年的高考季,各省市县的高考状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同样,对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更是众说纷纭,网评不绝于声。
今年浙江的一篇满分作文,一经媒体公布更是引起热议,批判和赞美两种声音可谓针锋相对。
这篇《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把此文打成满分。
专家组认为这篇作文文字老到,虽然晦涩但其实思维深刻,而且稳当具备。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有人认为此文故弄玄虚,显摆学识,没有货真价实,辞不配位;有人认为其文写作手法高超,思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该得满分。
笔者认为,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写此文他(她)完全没有错。通过此文,一方面展示其所学综合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掌握运用能力,致于用什么体,用什么词和表达何意,是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所面对的是阅卷老师和评卷专家,一切以得高分为目的,一切以投其所好为出发点,就像写专业论文针对其专家一样,这是客观现实。
从阅卷老师和评分专家的角度看,一篇作文的优与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判标准。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同一作文,一位老师给评了39分、第二位老师给了55分、最后却给了60分满分三种差别如此之大的结果。
其实给作文多少分,这是专家老师的权力,且已成定局。如过去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总体是绝大多数人给予好评。现如今的满分作文似乎比那篇用文言文表述的满分作文更晦涩难懂。这也许是遭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想,满分作文的评出并公布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它就会成为一种方向标和导向旗,后面的莘莘学子就会学以看重。所以语文中的作文应更在于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中反映思想性或哲理性,在叙事、论述中表达真情实感。
我是@石润居 您对浙江2020高考满分作文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讨论点评!
7、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是从哪里流出的,是”真满分“作文,还是”噱头“?
高考满分作文,首先是参加高考学生作文,他们写作的话题就是考卷上的题目,所以,如果他们的写作分是满分,就是名副其实的满分作文啊。
至于从何处流出,这个不会有第二个途径,一定从考试阅卷处流出来了的。开始是扫描件,然后转化为word文档,经过编辑,形成集册,经过策划出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满分作文。
当然,也有部分所谓的满分作文可能接近满分,确切地说,应该是高分作文,甚至,是高考结束之后,写手或者学生依照高考作文题目重新创作的比较优秀的作文,对于应试写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实,所谓满分作文,有些质量真的不是那么满分,个人看法:提高写作能力,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注入真挚情感,创意表达,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