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 2、教师读书活动怎样用戏曲去表现?
  • 3、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4、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情况如何?你怎么看?
  • 5、最近有人提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你们怎么看?
  • 正文

    1、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教师读书活动怎样用戏曲去表现?

    简单来说,你可以用戏曲的韵白来表达你的要讲的东西。韵白就是戏曲道白。

    3、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写作,热爱教育,大胆实践。

    4、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情况如何?你怎么看?

    俞敏洪直播中说:“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不断地重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这番言论里所说的现象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特别普遍。不只是中小学老师,大学老师里不断更新学习的也是一少部分人。这符合“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在教育行业里,20%的人会学习更新知识,80%的人不会。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二八定律!

    为什么大部分老师除了教科书,其它书籍阅读甚少呢?

    1.中国教育市场很庞大,属于长青行业。校外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多不胜数,所以对老师的需求量大,大的需求量导致老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2.至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仍是少数,中国大陆本科生占全国总人数的4.3%,一半都不到。本科生里从事教育行业的也只是一部分人,所以综合素质强的老师很少。

    3.中国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倒数!据统计中国人均阅读量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美国50本。并不只有老师阅读量少。大部分人仍处在求生存的阶段,阅读意识几乎没有,看看你身边有多少成人有阅读习惯就知道了。

    4.老师的本质就是一个职业,是及其繁杂的一个职业,地地道道的服务行业。并不只是把书教好就行,学生累了不想学了、考差了打击自信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了…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甚至没时间管,这只是光上课就行了那么简单吗?工作量很大。

    5.老师只是一个人身上的一种身份。当离开学校下班回到家,她可能有自己的儿女要教,可能有家庭要顾,下班看书学习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老师本身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嘈杂的生活中开辟出一片静土。现实是很多人并没有长期的自律能力,所以怎么长期阅读。

    俞敏洪老师的言论“所见即世界”,站在他的角度,阐述了他眼中的世界,很片面。不能说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不阅读,有的是不断学习更新新知识的老师,只是人数少而已。中小学教师一年阅读不了几本书,既有现实的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对自我要求的自律因素。

    人是环境的产物!中国人整体的文化程度提高了,自然而然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会增多。所以做好自己便是本分,不拖国人阅读量评比的后腿,自己先阅读起来吧。

    5、最近有人提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你们怎么看?

    不请自来。

    最近有人提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你们怎么看?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老师非常气愤也非常震惊,连忙检查一下家里和周围,看看是不是被人监控了,不然这“有人”怎么会知道老师读不读书,还说得真像有那么一回事儿。根据本人周围人群的情况及个人的了解,我认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个提法纯属哗众取宠,无比荒唐,恰恰相反,教师群体无论是阅读时间、阅读量都要远远高于大部分其他群体和普通大众。

    有很多教师无论是阅读时间、阅读量甚至还要高过提出“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个论调的人,对此我很有信心。

    “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一论调的由来和流传。

    看到这个问题后,本人特意花时间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文章,结果很懵圈,无数个不同的作者,90%以上相同的内容,有很多甚至完全相同,到底是一人所发,还是谁盗了谁的版?作者有来自不同网站的,有同一网站的,比如:快资讯、简书、搜狐教育、企鹅号等,所看过的作者简单罗列如下:“鹏仔聊历史 ”、“曼彤解说 ”、“小王唠嗑”“读写大队V家教导航”“京城教育圈”、“周波老师”、“梦幻天堂晓”“德慧智”......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建议作者之间先来个版权官司,才好说道说道。因为,按照常识,一个盗用他人文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道德上存在严重瑕疵的人是没有资格对别人指指点点、妄言评判的,何况这样的评判纯属臆想。

    “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一论调纯属主观臆测,缺乏依据。

    “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一提法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不读书,那么,请问提出这一论调的人何以知道老师不读书?

    通过调查研究?没有看到什么调查机构,也没看到什么调查数据!

    通过身边的人? 身边有无教师不得而知,即使有,身边个别人能代表教师群体?

    那这一论调从何而来?很简单,昨夜没有睡醒今天突然想起呗!还有就是,根据经验分析,凡是炒作批评、调侃教师的话题都会引起关注,赢得高流量呗!

    看看他们的观点,你就知道炒作不是虚言。

    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 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着,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

    “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作为教师是不是一下子头皮发麻、后背直流冷汗,觉得自己罪恶深重、误人子弟?惊吓过后,突然一个问题冒出来,难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是天资聪慧、自学成才?难道那些优秀的人才都跟上述“文章作者”一样自学成才?

    细想本人及周围教师的情形,不敢说自己有多智慧,但书还是在读的,“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没有这样的情况也断然不敢承认,如果有,或许是文章作者的恩师、或者是作者本人,又或者是作者孩子的老师,不然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如果不是身有体会,如此张口就来,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教师读书和学习是一种常态。

    也许在外行人的眼里,老师不过就是每天拿着课本去,讲上四十或四十五分钟就完事。而实际上呢,教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备课,备课绕不开的就是读书和学习,读教材、查阅资料这些都是最常见最常规的基础,随便看看老师使用过的书上面的做出标注、看看教学设计、教案、笔记、反思等等,这就是没有读书没有学习?那什么是读书学习?

    随着在《语文》学科中,阅读要求的凸显,各校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阅读,而作为引领者,不分学科教师都在积极参与,这也成为教师读书的另一个途径。

    再说说,教育系统的特色,每个假期的继续教育。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一般知识水平,基本每个假期教育系统都会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要求全员参与,这也成为教师读书学习的一个“固定动作”,何来“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持这种论调的人到底对教师行业了解多少值得存疑!

    将读书抽象化,“规定”为某种状态或必须要读什么书,是一种典型的闲得发慌的"痞子"行为。

    在有的人的眼里或许和上述文章的作者们一样,将平常人和教师的读书归集成“功利化”读书和泛读,我不知道,教师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读书有何不对?总比那些说得唾沫横飞,实际上连功利化”读书和泛读都不干的人要好得多。

    如果说,真要像“有的人”所说,要泡上一杯清茶,手捧经史子集才算读书,或者泡上一杯咖啡,喝上一壶“心灵鸡汤”才算读书的话,教师多半是达不到的,早上匆匆出门,晚上才归家,咖啡喝不起,清茶不好睡,明天还要早起,那些经史子集、“心灵鸡汤”还是留给没事干的人去品吧。

    读书原本是一件很平常、自然的事情,为何有人一定要将读书抽象化,强调该读什么,该怎么读呢?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痞子”心理,我认为什么书好,我认为该怎么读,所以别人就应该怎么读,不这么读就是“不对”的。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况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补充的知识不一样,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也不一样,统一读什么和怎么读或对别人读书指指点点本身就是可笑的。

    结束语:“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更不会像“有的人”所说是教育最大的问题。套用“有的人”的格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不读书或不怎么读书的人,去质疑一群普遍读书的教师,一群外行随意抬抬手就去指点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你读书吗?最近在读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育渔寡欢,持续为你分享有价值的教育理念,觉得说得还不错,记得点个赞,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