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和《悲惨世界》相比,哪一本书更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平凡的世界》和《悲惨世界》相比,哪一本书更好?
《平凡的世界》和《悲惨世界》相比,哪一本书更好一些?
《平凡的世界》和,前者是路遥先生呕心沥血,耗尽生命的所有能量和才思用六年时间完成的宏篇巨著。是一部讴歌劳动者的赞歌。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围绕主人公土伦监狱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那个时期法国的历史,是公认的世界名著。
因时代背景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主要人物的生存环境有天壤之别,所以无法对比孰优孰劣。
我是中国人,《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的作家所写的发生在中国的近几十年间的故事,是以平凡的劳动者为描写对象,对其人物、场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所以我更喜欢一些。
谨此,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感觉。相信大多数人都只是对这两本书的喜欢程度不同,虽说文化无国界,但民族情感是抹不去的主要因素。
所以这提问是否可改为:《平凡的世界》和《悲惨世界》相比,哪一本书你更喜欢一些?
2、急需300字的《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有感 《悲惨世界》——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本文的感点抓得好,围绕人性中的善与恶,自然联系现实,感言发自肺腑,很有感染力。 读感文的结构清晰,议论中饱含情感!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 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现实生活中,爱也是到处可见的。博大的母爱,慈祥的父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 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记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这位记者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歌唱母爱,歌唱这无与伦比的至爱! 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 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本文以一串问句开头,造成悬念,并引出作品主要内容,以便读者有所了解。接着,适时提出文章感点:“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人世的博爱,并简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爱的故事”,使作品主题升华。结尾也意味深长。总之,文章基本能做到张合自如,纵横有序。语言虽很平实,但仍较流畅。
3、《悲惨世界》小说怎么样?
《悲惨的世界》是值得一看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说。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佳作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反映了上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特质,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相互矛盾。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小说,放到今天,也依然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悲惨世界》直译过来是《小人物》或者《悲惨的人物》,而在中国直接被翻译为《悲惨世界》并广为流传,其属于意译。
《悲惨世界》一书,雨果的真意是反映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通过《悲惨世界》这部问世的作品一直在赤裸裸的揭开贫困人民生活的艰苦和上面的黑暗笼罩,雨果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的世界黑洞”。直到今天,我们也希望用善良和爱心去帮助他人,并将这份力量一个一个地传递出去,人人都可以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如果一个人居心不良,他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应当要乐于奉献,乐于助人,要热情待人,这样,才会人间处处是温情。
《悲惨世界》悲惨的人物的现实经历是无法改变的,悲惨的另一面就是光明的到来,只是以牺牲自我而造福后代的无畏精神所表达的。悲惨的另一面就是幸福。
4、4.23世界读书日,能否分享一下你正在读什么书?
今年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对于我这个爱读书的人来说,利用疫情期间正好读我喜欢的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我其实在读好几本书。很奇怪吧?我就有这个读书习惯。其中之一是湖北著名作家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说来话长。
最早知道张居正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获悉的。从此就莫名其妙地对他充满了神秘、好奇和敬仰。
由于好奇,我在学校图书馆寻找有关张居正的书籍阅读并做了读书笔记。
去年我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对张居正有点朦胧的认识。
接着我读了度阴山著的《帝王师张居正》,对张居正有个基本的清晰的轮廓。
然后,我又读了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对张居正又有了深入的认识。
梁启超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黄仁宇说:“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
金庸说:“我读小说,尤其是故事性强的中国古典传统体裁的小说,常常是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张居正太有个人魅力了,令我欲罢不能,直至我买了四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读了,心情才慢慢平复。
作者熊召政,湖北省英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2002年问世后,被誉为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的里程碑式作品,2005年以全票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
《张居正》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但又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章回体。
《张居正》分四卷:《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
每一卷的题目既文雅又有深刻寓意。
《木兰歌》“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宫廷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出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小说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氛,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水龙吟》写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后重振朝纲,整顿吏治,揭开了万历新政的第一页。小说展示了万历初年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不仅是一部形象的政治史,更是一部多彩多姿的风俗史,读来非常过瘾。
《金缕曲》着重描写张居正厉行改革所引发的各种激烈冲突与复杂斗争。“张居正之老成谋国,李太后之温婉严谨,冯保之狡黠圆滑,朱衡之梗直无辜,邵大侠之慷慨赴死,玉娘之知恩图报,均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火凤凰》写张居正回老家奔丧与“夺情”之争。小皇帝亲政后羽翼已丰,大肆反攻倒算。张居正去世三个多月,骸骨未寒,万历皇帝否定他老师张居正一切改革措施,万历新政从此夭折。张居正生前何其风光,而死后异常凄凉。不仅如此,赫赫张府,几近灭门。正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令人唏嘘不已。
纵览全书,我们发现张居正是一位个性不凡的改革家,是彪炳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治下的十年,使万历时期成为大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卓有成效的人;可是作为一个人,他却是一个失败者。“生前显耀,死后悲凉”是对他一生的概括。
张居正的一生绝对是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声势显赫、无与伦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当政时,皇帝也让他三分。正是他的过于能干、独裁,为他死后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的命运遭遇客观上是政治斗争的产物,由此可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从主观上看,也是他性格缺陷所致。性格决定命运,决非虚言。这是张居正及其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张居正》是一部非常好看并有着珍藏价值的历史小说,能有机会在头条上推荐它是我的荣幸,让我们走进历史,致敬经典,体验一个血肉丰满、一生坚持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