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意思(帮忙解释一下,果实累累。含笑九泉。鸿雁传书,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帮忙解释一下,果实累累。含笑九泉。鸿雁传书,什么意思?
果实累累 【读音】guǒshíléiléi 【解释】果实累累,此处读léi。累累:连续成串。又如:累赘;用于积累、连累、连篇累牍、罪行累累等读lěi。) 【造句】瞧!那棵树上真是果实累累。 含笑九泉 【拼音】:hánxiàojiǔquán 【解释】: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鸿雁传书 【拼音】hóngyànchuánshū 【解释】鸿雁传书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东虹日头】团队
2、鸿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的意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此,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讲的苏武的故事,汉武帝时期,苏武持节访问匈奴,却被截胡了,流放在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后来匈奴和汉朝关系好转,汉朝派人对匈奴说,我们在射大雁时发现一只大雁腿上绑着帛书,说苏武在什么什么地方,要求匈奴释放苏武。于是匈奴没办法放了苏武一行,体现了苏武的气节。
另一个版本讲的是唐朝时期,薛平贵奉命出征,妻子王宝钏在家苦等十几年,有一天碰到大雁鸣叫,便集中生智撕下一片衣服,绑在大雁腿上托付大雁带给她的夫婿。这个故事体现的相思之苦和家庭团聚的意愿。
4、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吗?
鸿雁传书的典故,《史记》上的记载与此有类似之处,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其扣留多年不见还,汉追问,曰苏已死,疑之,用计曰苏武之书信被雁儿带回,怎么死了呢?后终得释归。典故归典故,诗多用鸿雁传书。如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之五律结联就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还有相当多的诗句,这些词语的用法,与西楼,西窗一样,都是诗人的惯用手法而已,并不是他们真的用鸿雁传书。古代通讯不便,一马走单骑,可想而知!游子的优心想像能用鸿雁传书就好了。鸿雁能飞越万里江山,想得多美呀!这样更能衬托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无助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有人说真的鴻雁传书,这完全是一种附会!
5、鸿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只是讲与朋友的书信往来,本词作于谪郴州时,秦观《阮郎归》中有“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之句。一般也有用鸿雁传书(似出于《汉书·苏武传》),如“云边雁断胡天月”“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但古人以为雁过衡阳而返,衡山有回雁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都是此意。而郴州无雁,尺素便需鱼传。典出于《饮马长城窟行》,宋人也有“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之句,与此相类。
6、古诗词中常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传书吗?
鸿雁传书仅仅是一种传说,它来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苏武出使被扣,汉朝向匈奴单于要人,但单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骗单于,说是汉帝在狩猎时正好射中绑有苏武帛书的大雁,单于才放苏武回到汉朝。
现实中鸿雁应该是不能传书的。它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南迁。但它是野生的,不能训养。
从先秦时期起,鸿雁就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周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隋朝诗人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除《周易》是以鸿雁的飞行来阐明事物发展循序渐进的道理外,其他大都是以鸿雁设喻或比兴,来表达游子旅人的思归思念之情。而没有明确说明它是可以帮助人们传书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