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国富论读书笔记(谈谈对《国富论》和《资本论》的看法?)

国富论读书笔记(谈谈对《国富论》和《资本论》的看法?)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谈谈对《国富论》和《资本论》的看法?
  • 2、怎样养成阅读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做读书笔记?
  • 3、《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
  • 4、新手入门理财投资的书籍有哪些?
  • 5、《国富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6、读书有什么技巧?
  • 7、读书应该注重“量”还是注意“质”?
  • 8、看什么样的书好,怎样去阅读一本书?
  • 正文

    1、谈谈对《国富论》和《资本论》的看法?

    实践证明,《国富论》是正确的,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私有制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基础。《资本论》理论宏大,貌似正确,其实质却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这就是为什么信奉《资本论》的教义的国家都必将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国家也不得不进行改革,重新承认私有制度在历史上的合理性。相信未来时间必将继续证明《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而《资本论》会成为历史的负面参考。

    2、怎样养成阅读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做读书笔记?

    阅读是提升自己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人感觉书读完就忘,因此吐槽读书无用,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得阅读的要领,分享下我的阅读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基于需求和兴趣去看书,阅读还是要读对自己有用的和自己感兴趣的。

    我上学的时候,对阅读这件事是不太感兴趣的,跟风买的《国富论》、《哈佛思维训练课》等书都是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17年下半年自己读完了了10本书,其中包括颇为枯燥的《金字塔原理》、《中国哲学简史》等,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变呢,因为上学的时候,自己阅读既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出于需求,阅读的习惯自然不能坚持,而17年下半年自己基于自己的需求开始阅读,越读书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读书的欲望越强烈,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起来。

    2.主题阅读,构建主题知识体系。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观点是:持续关注一个领域10天,胜过断断续续关注1年,阅读也是一样,我提倡做主题阅读,就是筛选出关注领域的精品书籍,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看完,这样有助于自己对该领域知识构建主题知识体系,抓住核心要素。

    3.略读和精读并用,提高阅读效率。

    真正读起书来,方法也很重要,我一直是采用略读和精读并用的方法,先看目录,对书籍内容有一个框架,不感兴趣觉得无用的就略读,觉得重要的地方精读,并做读书笔记,这样自己即看的快,也不会错过重点,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4.写读书心得,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许多人为什么看完书,过段时间就完了,因为看书只是看书,没有自己的思考,我阅读时候除了做读书笔记,还会写读书心得,把自己获得的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会有自己的思考,书中哪些地方不适合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升级自己的思维体系。

    最后,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小伙伴,可以点我头像关注我或者关注头条号:知行港湾,会不断带来干货文章,陪你不断成长。

    3、《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

    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认为的剩余价值产生与分配过程。这本书对于研究工业革命,研究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具有部分史料价值。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完全否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是完全否定资本的价值所在,三是完全错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事实上,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是缘自科学技术的突破,在生产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的力量,是蒸汽机,是电力,是资本运作,工人的劳动只是价值组成的一部分,并不占有绝对地位。

    马克思认为残酷的剥削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灭亡,然而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力劳动被科学技术解放,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长期引导世界经济发展。

    关于资本的论述,受制于时代限制,马克思的金融观点完全走偏,与后来的社会发展结果完全不符。严格来说,资本论是一部论述个人政治观点的著作,与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完全无关。或者说,关于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论述,本书得出的结论完全是错误的。

    4、新手入门理财投资的书籍有哪些?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目前P2P网贷投资也很火,所以除去传统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之外,P2P网贷投资理财,也应当考虑,理财必备图书有哪些?

    第一本书:《国富论》又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经济学术领域,大家习惯称为《国富论》,又称为《原富》。作者为18世纪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其实真正意义上,斯密应该算是一位哲学家。这本书,不得了,被称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指导书”,斯密本人也被冠以“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的称号。

    对这本书的评价,无法完全用语言直接表达,记得当时读到时候是当哲学书来读的,有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知道是翻译过来的功劳还是斯密本人就是这样的直白,道理很浅显,说的很透彻,很易懂,这本书不但让你懂得一些经济学原理,还可以让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我记得我在《国富论》读书笔记的首页,写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书籍,这是我的看法。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5、《国富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在本书中,区别于当时的重农或重商的财富观念,斯密开创性提出了财富来源于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生产力改进。尽管斯密是“小政府”理念的开创者,但在书中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富裕人民,二是富裕国家,足够的公共收入同样重要。根据斯密在绪论及全书设计中,对于其洋洋五大篇做出如下的概括:

    “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在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状况的人们之间被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是本书(《国富论》)第一篇的主题;第二章讨论资本的性质,它的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它的不同运用方式所推动的劳动的不同数量;第三篇关于国家政策(即劳动法总体管理或指导),什么情况会使国家引入和确立有利于手工业、制造业和商业等政策;第四篇(我)尽可能详尽而明确地说明这些理论(重农和重商主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主要政策;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讨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斯密的年代的主题是“发展”,因而了解财富的本质尤为重要。人民在利己之心的驱动下,在“看不见的手”自发的调节中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斯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述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和分配,以及均衡价格的决定,可以说其思想为李嘉图直至马歇尔、瓦尔拉斯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开辟了道路。包括风险溢价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行业不同带来的买卖方的谈判势力差异,地域交通的经济作用,每一个小论点展开后都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经济管理学派。其第二篇和第三篇,斯密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以及其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影响,甚至就业理论(尽管有些粗糙)也均有涉猎。可以说,斯密的国富论,尽管理论论述上上有所不足,但可以说涵盖了大多数经济学的基础命题,甚至可以被称作第一本经济的“百科全书”。

    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斯密的理论是经验型的,其中描述经济图景真实而令人信服,但依然有许多令人困惑之处,以至于被后人评述“它在为某一学派的理论提供依据的同时,又为其反对派提供了同样有力的说明”(胡寄窗)。但是他在经济学史上的重要性是无可辩驳的,建议一定要看看原著。

    关于看原著,我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购买知名出版社与知名译者的名著,错字与误译都会很影响理解。祝大家阅读愉快。

    6、读书有什么技巧?

    谢邀!

    嘿哈,不好意思我的读书量不高哦,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读书技巧: 做好笔记,认真思考中去读,你会发现与其泛泛读上十本,不如用心思考着只读一本,因为只有当你认真思考了,阅读才会有滋有味,也才能读出书的墨香,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深意,领悟其灵魂与思想光芒。读书不做无效功, 避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摊多嚼不烂的劣质读书。

    7、读书应该注重“量”还是注意“质”?

    读书应该求量还是质?

    先不管对错,我只说我自己,先说量的问题。

    我一般看小说.报刊.杂志。还是习惯于量,而这个量的产生是由阅读速度决定的。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好习惯,但我认为小说其实就是用来消磨时光的,没必要耗费过多精力。报刊.杂志,主要是让大家了解当前各方面儿信息的,也应当以量为主。凡是以量为主的我经常是一目几行,甚至一目十行而匆匆掠过,知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但工具类的书,也就是说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书。不能贪图量,因为上面有很多前人总结的经验,实验数据等等。非得仔细阅读,深刻领会,甚至于还要牢记。不然如何能在工作当中帮助到你?

    有一部分小说名著,对于研究他们的专家来讲意义就大不相同了。比如《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于1980年7月,是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红楼梦研究所有会员300余人,可见这部小说的意义非凡。

    无选择的读书求快,量大的时候,也会带来弊端。就比如我现在写诗词对联,没有专注地学习过,连基础知识都不具备,都是通过手机在头条上现学现卖。所以有时深感以前学习不足所带来的困扰。

    所以我自己体会到,读书在追求量与质的同时,有《选择》的读书,也同等重要,甚至有时更为重要。

    8、看什么样的书好,怎样去阅读一本书?

    谢邀,首先送你14个主题书单,这是我今年正在读的,目前已经读完了182本书,预计300本全年,围绕这14个主题,提升14个能力。

    再次,2017年上半年读过的书单也附上。

    最后,一些读书感悟,也附上,供参考

    1个读35本书(感悟篇)还有方法篇,奈何篇幅太长了,下次再回复

    2年前,我是一个拉低全国人均阅读量的人(小于5本/年)。

    1年前,我开始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个月前,我每月读书量大概在4-8本,这对于坚持读书的人来讲只算是平均水平吧。

    这个月,当我回过头做月度总结的时候,仔细数一数读过的书,发现自己读完了35本。

    而且,现在我不仅明白自己要读哪些书,为什么要读,怎么读;我也开始在简书上坚持日更写作,开始做PPT、思维导图,在线上做主题分享、和小伙伴们拆书、抱团进步。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为我自己总结一下:一个27岁男中年如何从1个月读不完1本书,到现在1个月读完35本的经历,也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些启发,做一些参考。

    1、步行时代(1个月0-1本)

    步行时代的读书,或许都不叫读书,而应该叫“随手翻翻”、“拿起看看”。我从不会主动在网上买书,也不会下载电子版。

    除非在机场候机、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会走到书店看一看,平时我路过实体书店都不会往里面迈一步。

    偶尔看到朋友圈有人发读书笔记、心得感悟,或在咖啡厅、地铁上有人看书,一般都会两个态度:一是“哇,好厉害”,二是“装AC”。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在读书的步行时代的我,对“读书”完全没有概念,既不在自己的计划表里,也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

    读书?你谁啊?Who Cares?

    读书的步行时代

    2、单车时代(1个月1-4本)

    经历了20多年漫长的步行时代,我突然开始为自己焦虑,快三十而立的人,家业一无所成。于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各路大神一样成功,从哪里入手呢?思来想去,只好从读书开始吧,谁让咱笨,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呢。

    终于,我开始迈入了读书的单车时代。记录里,第一本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还特意去搜寻了三毛的真实录音(链接在这),当时还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好吧,作为一个男士,这事我表示很无奈)。

    或许正因为这本书,也或许三毛的录音触动了心灵深处,我发现书真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魔力的世界。所以,我开始主动去读书,但作为一个读书小白,既不会买书、选书,更不懂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所以只能做到偶尔周末有空的时候翻一翻。

    而且单车时代的我,读书往往很难坚持读1个小时(骑车久了也累呀)。有时候感觉读书很痛苦,书中讲述的内容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看它干嘛呢?有什么意义吗?

    不过,虽然很痛苦、有很多疑问,但单车时代的我,多少还是挂念起读书来,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吧。

    读书,I Care You!

    读书的单车时代

    3、汽车时代(1个月4-8本)

    又经历了漫长的1年多的单车时代(加起来也不到20本),这期间我考上了博士,作为一个工作后再考博的人,最直接的压力就是未来几年将不再有稳定的工作收入。

    最开始的时候,我经常早上醒来感觉心慌。因为以前有工作,上一天班就能拿到XX元(年收入/365天,请自行脑补数字)。现在没有工作了,每天一睁眼,就感觉今天又丢了XX元,这个揪心呐。

    所以我就想,那我该做什么事,能和这XX元等价,甚至这件事的价值超过XX元呢?这样不就心理平衡了吗?又思来想去,我还是选择了读书。原因嘛,还是自己笨,想不出别的办法。

    所以我开始真正的、主动的、积极的去读书,也给自己入手了Kindle,开始在当当、京东、百度网盘等各种渠道买书、下载电子书,也正式迈入了读书的汽车时代。

    汽车时代的读书量有了大幅的增加,每个月稳定在4本以上,关键是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觉得读书很有乐趣,而且发现书籍很有营养,就好比一日三餐一样,每天都需要读一点书来给大脑增加储备。

    读书,I Need You!

    读书的汽车时代

    4、高铁时代(1个月8-20本)

    当你有了汽车,就是拥有了新科技,科技发展是指数型爆炸的,所以从读书的汽车时代迈入高铁时代并没有花很久,大概6个月左右。

    读书的高铁时代与前面三个时代的本质区别在于:你不用自己走路、不用自己蹬车、不用自己开车了,而是只要坐着就好了。所以就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开始对读的书进行“思考”。

    我认为,读书的高铁时代是读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可能就是所谓的“读书能改变命运”这句话产生的起点吧。

    在高铁时代,我在读书中、读书后开始“不安分”的去思考(谁让自己在高铁上坐着闲得慌呢)。虽然这个时期形成的观点并不深刻,但对于涉及到自己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还是可以具备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的。

    读书的高铁时代也衍生了另外一个产物,因为我们腾出了两只手(不用握车把手、方向盘了),所以就开始了“写作”。这时候我姻缘般的遇到了简书,恩恩爱爱、亲亲我我,也就有了这日更的100多篇文章。

    所以,我在读书的高铁时代会潜意识的给自己提要求,你要读书、要写作、要如何如何,不然在高铁上闲着也是闲着,多无聊啊。

    读书,I Want You!

    读书的高铁时代

    5、航天时代(1个月20-50本)

    人是充满欲望的,在地球上玩久了,总是惦记着啥时候能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所以从读书的高铁时代,也就被这股欲望的力量,推到了读书的航天时代。挑战自我,坚持提升,开启高效学习的精进之路。

    但从地面到太空,这必然会有本质的变化,高铁和航天飞船完全不是一回事,用的燃料也有本质区别,用开高铁的方法开飞船,那顶多和海平面肩并肩,所以,我们要按照航天时代的模式进行读书。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任何一个宇航员都必须学会开航天飞船,以防发生了意外事故,必须保证有人能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球。而这必备的开飞船技能就是正确的读书方法(你想呀,连飞船都不会开,怎么能飞天呢)。

    但光会开飞船也是不够的,每个人在飞船上都有各自的任务,宇航局可不是送我们去走太空舞步的。所以你还要至少会做PPT、思维导图、手绘、做笔记等等中的一项技能,这样你在航天时代才不会落伍。如果这些技能我们都会,那就快来当船长吧。

    此外,航天飞船也不是漫无目的上太空的,不然燃料不足怎么办,所以肯定得明确的知道,到底是去月球呢,还是去水星呢,还是去冥王星呢?而这个目的性,就是主题阅读。这也是无数读书大咖倾力推荐的读书方法,经典、有效地一塌糊涂。

    掌握了正确读书方法,又会主题阅读,还会一系列酷炫的PPT、手绘等辅助技能,你的阅读速度和读书效果就会有质一般的飞跃。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前所未有的读书快感。

    读书,I Love You!

    读书的航天时代

    6、传送门时代

    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读书的时代也会不断变迁。一年300本的阅读量并不是读书的终点,也不应该是我们读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书籍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读书是希望从书籍中将知识提炼出来,并加以吸收和内化。所以读书的航天时代再向前发展,就是传送门时代,这也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时代目标。

    在这个时代,书籍就是知识的传送门,知识和我们分别站在传送门(书籍)的两边。读书,就是将知识从左边传送到右边的过程,让知识融入到我们的身心、思想,让知识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读书,For Life Long!

    读书的传送门时代

    7、总结:你的时代你做主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极简史,在经历了四个读书时代后,目前我刚刚进入航天时代。而且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梳理清楚了自己的读书历程,也更加清晰地知道“我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可能无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无法通过读书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

    我们将成为一个时刻充满自信、饱含思想、蕴含智慧、内心无比强大的自己,甚至现在都无法预测到的,比这个还要优秀的自己。

    所以,请坚持读书,用未来一个更加闪亮的自己,惊艳当下的读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