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高中800字?)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高中800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高中800字?
  • 2、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高中语文考试内容相挂钩?
  • 3、高中作文800字为什么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节日?
  • 正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高中800字?

    我与传统文化

    我与传统文化——一个高中生之于传统文化,仿佛沧海一粟。面对漫漫几千年、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我或许只是一个过客。

    过客匆匆走过,但也留下了不少故事。

    我曾经与传统文化携手。不少作文里,我为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的喜爱,我的愤慨,我的呼吁,充斥在传统文化的周围。放下笔,我与传统文化又形同陌路。

    我曾经与传统文化决裂。西方节日里,我乐此不疲地发着祝福短信;而在中国传统节日时,我却只能遥望古代诗句感慨。

    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不假思索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就在我的嘴里,可我却丝毫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就这样,我与传统文化若即若离,从前总自诩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可以抓住传统文化垂下的藤条不断向上攀爬,但现在我发现,以此而往,我的攀爬将没有终点,因为我正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明白,吃汤圆的时节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早餐桌上的面包不禁让我纳闷。“爸爸今天提早出门,晚上咱们再一起吃汤圆。汤圆汤圆,就应该团团圆圆……”

    汤圆汤圆,团团圆圆……

    传统文化用汤圆告诉了我,它一直没有变,只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它。

    就像人们会为月盈月亏而情丝万缕,而月亮却亘古不变地兀自圆着。

    那传统文化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呢?

    除夕的团圆饭,是中华民族对于家庭的依恋;乞巧的月下穿针,是妇女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春风送疾的风筝,带来了对于生活的乐观;冬日围炉的一段夜话,带来了越发紧密的心灵维系;春雨江南的二胡,将人们对于生活的丝丝感悟娓娓到来,黄土高坡的信天游,将人们对于自然的质朴热爱反转吟唱……

    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

    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

    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

    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KJ中学高三(2)班 陶青 。

    2、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高中语文考试内容相挂钩?

    传统文化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革命传统文化。

    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江山万代红,初、高中语文考试必须与传统文化挂钩!

    所说的挂钩,必须是“古为今用”,针对初、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实际,通过考试的“指挥棒”把学生领航于正确轨道,而不是为了高分而考也!

    所说的挂钩,必须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今天的初、高中学生生活、学习环境非常优越……他们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吗?他们了解“砍头不要紧……”吗?他们了解“百万雄师过大江”吗?他们了解《春天的故事》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初、高中语文试题中,从基础知识到阅读和作文,与传统文化挂钩。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强国培养有用人才。

    3、高中作文800字为什么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