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是什么?
看到这题目眼前一亮,瞬间回到了2012年跟同学们捣鼓话剧的日子。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就连《等待戈多》的作者本人贝克特都不知道戈多是什么。
因为《等待戈多》的想要传达的重点不在于戈多,而在于“等待”,换句简单的话讲就是,等待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等待。
如果非要进一步深挖的话,戈多是一个游离不定的能指,其所指取决于等待行为的伦理学意义,是它呈现出的感性与理性之间的颠覆性关系。戈多并不是评论家们通常认为的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
Godot的所指取决于“等待”的内涵,戈多的身份或者意义取决于等待着的行为或者行动。
戈多以及等待戈多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暗示了贝克特后期重要的戏剧作品中所表现的死亡这一主题。
戈多可能预示了死亡《等待戈多》的舞台背景是黄昏时刻的一条乡间路和一棵树。
英国当代戏剧导演布朗曾提及,这样的舞台背景虽然简单,实质上则“意味深长”(Brown9)。将那棵树作为一个隐喻性质的意象看待,则可辨察舞台背景在《等待戈多》中可能具有的宗教含义。
在剧幕刚拉开不久,爱斯特拉冈对等待戈多感到极度无聊,就向弗拉季米尔提议上吊,但他们两人都没有勇气上吊。第一幕接近尾声时,爱斯特拉冈自嘲为耶稣基督,并为没有带一根绳子而感到可惜。第二幕接近尾声时,他们又在表演上吊的滑稽节目,但终因裤带不结实而未成功。
由此,树、耶稣、上吊等意象贯串整个戏剧,在宗教象征意义上可以与十字架和耶稣的受难联系起来。自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传统常将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看成一棵树,称为十字架之树。虽然人们对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究竟是由什么树做成有着种种猜测,但中世纪的解经传统倾向于认为十字架既可以是伊甸园的知识树做成的,也可以是那里的生命树做成的,可诅咒的知识树和永生的生命树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十字架上耶稣的受难实现了知识树向生命树的转换。
虽然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打算在树上上吊的想法类似于耶稣走向十字架,但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或者调侃而获得拯救。与《圣经》中那枝叶茂盛、果实累累的知识树和生命树不一样,《等待戈多》中的那棵树是一棵垂死的杨柳树。《圣经》中的杨柳树f临溪而生,叶繁枝茂,绿阴婆娑,河马常到此纳凉(《约伯记》40:22)。《等待戈多》中的那棵杨柳树是戈多约定的等待之地,但这棵杨柳树光秃秃的,既无树叶也没有垂枝,以致弗拉季米尔认为它肯定死了,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枯树。再者,这棵杨柳树可能比较矮小,两个流浪汉不敢肯定它是否是一棵树,认为它像一棵灌木。这样看来,两个流浪汉想上吊的树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知识树或者生命树,没有象征罪孽与赎救的果子,这决定了它只能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枯树。它象征的只能是看不到希望和拯救的死亡,就像黄昏是该剧的舞台时间,往往成为死亡、老年和冬天的代名词。虽然这棵杨柳树在第二幕中长出了几片叶子,但这并没有让人看到前途和希望。所以,即使两个流浪汉在这棵树上上吊了,也只能是对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受难的戏仿,因为没有信仰的死亡无法带来灵魂的永生,也无法使那棵垂死的杨柳树成为生命树,戈多是没有混混度日之人的死亡。
戈多也可能是现代人已经失落的信仰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对时间最深刻的感受是觉得时间是一种难以卸掉的负重,这决定了他们行为的主体部分是消磨时光,他们想尽了种种荒诞而又滑稽的方式来打发时光。
剧幕拉开后不久,两个流浪汉就开始谈论《圣经》和耶稣受难的故事,但他们谈经沦神的行为并非是因为信仰坚定,也不是出于学术目的,而仅仅如弗拉季米尔所言,这样就会“消磨时间”。
就连波卓也意识到时间对这两个流浪汉的负重,琢磨着怎样从幸运儿身上取乐,以便一起挨过这折磨人的时光。在第二幕中,两个流浪汉还想出了其它滑稽可笑的方式来蹉跎时光。例如,用各种声音来比喻沉寂的声音的文字游戏(58);穿靴子的无聊表演(64—65);玩戴帽子的游戏(66—67);扮演波卓和幸运)U68);相互辱骂(70);人变树的游戏(71);等等。
正如弗拉季米尔所承认,无聊地消磨时间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75)。不难看出,两个流浪汉并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去完善自己的道德意识,而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些滑稽无聊甚至荒唐可笑的方式,在日复一日的相同等待和相同结果中蹉跎时光,时间的意义由此丧失殆尽,更谈不上人在时间意义上的获得拯救。
这也可以解释这样一个现象,虽然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两人对时间的体悟截然不同,但时间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效果却是一致的,即时间没有带来相应的伦理道德和宗教拯救意义。弗拉季米尔对时间较为敏感,力图想出一些法子来打发时光;爱斯特拉冈则没有时间意识,老是记不住过去,时间对他来说是停止的。在第一幕中,弗拉季米尔告诉爱斯特拉冈,戈多叫他们在星期六晚上等待他,爱斯特拉冈则恶狠狠地反问道,“可是哪一个星期六?还有,今天是星期六吗?今天难道不是星期天?(停顿)或者星期一?(停顿)或者星期五?"“⋯⋯或者星期四?”(16—17)这一方面说明等待戈多可能是无望的,另一方面则更多地表明爱斯特拉冈对时间感到恶心,力图忘掉时间。
从以上的证据看,贝克特的戏剧手法是一种现代寓言,波卓和幸运儿的关系影射出感性对理性的现代颠覆,两个流浪汉则昭示了信仰伦理的真空语境。
以两个流浪汉为代表的人类丢失了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总结一下:《等待戈多》这部剧作带着强烈的荒诞现实主义色彩,整个作品的内核在于“等待”而非“戈多”,戈多可能代表了贝克特其他重要代表作品里的死亡主题,也可能寓意了现代人类缺失的信仰。
“千人千面”也许就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其中内涵,全凭己悟。
2、你是如何理解《等待的戈多》的?
戈多不一定是一个人,可能代表着这个社会的希望,在荒唐的世界里,荒唐的人,发生着荒唐的事。一切都是荒唐的。希望也是如此
3、如何理解《等待戈多》中戈多的含义?
我觉得戈多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物
它是变化中的 可以是一个人 可以是一件东西 也可以是一件事
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每个人等待中的事物有的清晰明确 有的模糊不清
戈多可以是实物 可以是意识
在特殊时刻它可能是非典一样的病毒
在困难面前它可能是你的弱点
在特定情境里有可能是一个能对你有影响的人
当然也可能根本什么也不是 只算一个模糊的意识 一个等待的欲望
这么说是不是很不清楚啊
大概就是一个期望值吧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自己的唯一的戈多
我想作者大概想通过一个模糊不清的陌生的名词表达对等待的理解
4、如何评价电影《等待戈多》?
电影是多面的艺术,它不仅可以诠释出人们内心的喜悦,困惑,也能将抽象式的信念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开来。电影《等待戈多》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53年经典的戏剧《等待果陀》,导演用现代全新的形式,将这饱含悲喜的经典传奇,重新以崭新的形式搬上荧幕。
该电影的剧情围绕着两位街头的流浪汉缓缓展开,一无所有的他们时刻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来拯救他们于困苦之中。戈多犹如彼此心中的救赎,给他们带来无尽期盼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没有复杂的开头,和累赘的剧情,这部作品的人物关系十分的简单,全程始终以流浪汉对话和生活特写为基础,犹如现代社会的戏剧缩影,极具哲学韵味。
《等待戈多》的电影风格有着别样的荒诞色彩,通过剧情我们看到主人公始终秉承了一种“等待”的姿态贯穿全片,他们将侥幸投射给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借此讽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无奈的幻想,和现实面前不切实物的心态。对于荧幕外的我们而言,该作品以自己较为深刻的内涵,震撼了每一个人。它不仅仅是一个成人式的黑色幽默,也是哲学与电影艺术相互碰撞的艺术花火。
如果说贝克特的原著剧本尊崇的是舞台戏剧的精神,那么这部长达120分钟的电影则是电影艺术最好的呈现。作为一部幕后制作极其简单的佳片,影片中最为考验的就是演员们的演技。演员巴里麦戈文在片中饰演的流浪汉,他贪婪狡猾一事无成,眉宇之间滑稽的样子秉承了原著的黑色荒诞风格,增添了整部作品的艺术质感。
从电影主旨分析,“戈多”预示着重生,也代表着人们内心的欲望。你若用正面的心态去迎接“他”,戈多会带给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与生活的勇气。你若用贪婪的人性去面对“他”,“他”就会让你的一生始终处于失落一事无成的境遇之中。或许正如那句谚语,你凝望深渊之时,得以回应的其实就是你内心的本性而已。
《等待戈多》揭露了现代人一种极具奢望的生活状态,其豆瓣评分高达8.5分,被誉为极具文艺代表的史诗剧作。著名的弗拉季米尔曾用一句话赞誉这部作品“我们在动荡之中,每一个人都在等待戈多。”一语道破了现实世界中流光百态的人性冷暖。
戈多于人世间走过,看到了太多不想付出就想收获的本质,后来听说人们依旧盼望着对方的来袭,如同期盼着命运的捷径。这部影片触动了我们小小的心灵,告诫着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和收获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与其抱有侥幸,不如拼尽全力用实力,扭转命运。
5、等待戈多到底表达什么?
《等待戈多》一剧结局,用前所未有的手法展现了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越过它形式古怪的障碍,观众就会发现,它非但并不荒诞,反而是前所未有的真实。形式的古怪与“混乱”,是贝克特刻意制造的效果。他认为,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是纯正的艺术,才能表现生活的真实。荒诞的形式,来自于荒诞的生活。世界本身就不按逻辑与理性运转,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很难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人们像戈戈和狄狄一样,相互依靠却并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们交谈得似乎很热烈,却是各说各的,没有交流。生活原本就像戏剧里那样,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无休止的循环往复,让人疯狂,让人窒息。然而,仔细琢磨我们会发现,这出戏剧也不是完全没有“戏”的味道。两个主要人物还是有性格特点的:弗拉季米尔(东欧人常用的名字)比较活泼、积极,总是提起话头,爱分析,说话带点哲理味;爱斯特拉冈(西欧人的名字)比较冷漠,更加消极,总是想吃东西,想睡觉。他们相依为命,却互不关心,渴望变化,却一动不动。波卓和幸运儿的出现也是有用意的,他们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他们紧紧捆在一起,漫无目的地四处走动,与戈狄两人形成对比,却照样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扩展资料:《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从剧本的整体构思上看,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传统的戏剧模式。剧中的主要角色“戈多”始终没有出场,5个登台的人物,行为荒唐可笑,记忆模糊不清,语言模棱两可。全剧开场怎样,收场还是怎样。开始是等待戈多,最后还是等待戈多。因此,《等待戈多》就成了一出“静止的戏”,一出“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戏”,却又是一出让人期待会发生点什么的戏。 在结构安排上,《等待戈多》运用了循环式结构形式。如幕与幕之间在内容上重复,每一幕的场景和生活片断的重复等。这是个两幕剧,但第二幕的剧情几乎是第一幕的翻版。正是在这种循环中,它始终如一地重复着“等待”这一主旋律,很好地凸现了主题。
6、等待戈多,是什么意思?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出了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的荒诞性。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凉而恐怖的。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
7、如何理解《等待戈多》的意义?
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物它是变化中的 可以是一个人 可以是一件东西 也可以是一件事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每个人等待中的事物有的清晰明确 有的模糊不清戈多可以是实物 可以是意识 在特殊时刻它可能是非典一样的病毒在困难面前它可能是你的弱点在特定情境里有可能是一个能对你有影响的人当然也可能根本什么也不是 只算一个模糊的意识 一个等待的欲望这么说是不是很不清楚啊大概就是一个期望值吧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自己的唯一的戈多我想作者大概想通过一个模糊不清的陌生的名词表达对等待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