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先把一本书仔细阅读完,然后寻找中心点,重点,跟随这些线索去写一篇读后感就非常容易了。
2、从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你学到了什么?
作为一本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框架清晰,就是语言有点啰嗦,但其中有些观点值得人深入思考:
① 学会思考。大部分人“看”书只是单纯在用眼睛看,属于阅读的入门阶段,要真正学会阅读,首先要学着带脑子去看,即学会思考;
②阅读要有目的性。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收获,是看着解闷,还是学知识技能,直接冲着目的直奔而去;
③不是所有书都值得“阅读”。世界上藏书浩繁,新书更是层出不穷,然而真正有价值的书不超过20%,要学会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书;
④学会提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记下每一个问题,尝试从书中寻找答案。
阅读四大问题:
这本书主要在谈什么 是怎么谈的 全部或部分有道理吗 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⑤对书本持保留态度。书上说的不全是对的,对书中的观点持保留态度,不全盘接受也不胡乱否定,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
附上读这本书时做的思维导图:
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学生作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读书,
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
在很小的年
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
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
?
难道读书还有什
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
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
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
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
是两类,
读完的和未读完的。
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
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
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
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
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
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
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
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
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
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
一本书我往
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
“读完的书”
那一类,
并不再会去翻阅。
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
。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
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
。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
,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
坚持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
有
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
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
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
4
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
这四
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
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
这点并不难理解。
检视阅读则是通过
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
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
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
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
论
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
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
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
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
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
但
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
除了基础阅读,
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
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
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
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
仿佛是一个陌生人,
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
只有当你主动地去
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
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
但是,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
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
电子产业,
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
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
用于阅读纸质书籍,
对于电子书、
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
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
但我们也应
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
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
是作者
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
读。
记得有人说过,
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
翻开书本,
修行便开始了。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
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
我们的
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
嘉奖。
读完这本书,
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
世上没有什
么事是简单的,
随随便便的。
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
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4、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当拿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我拿到教室先向小伙伴们炫耀了一番,然后洗手拆封。并没有急于阅读,我想好好认真看看,毕竟第一次参加这种读书活动,第一次领到这种书。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特别注重这种母校情节。这次活动也是华电烙印的一部分,我怀念母校,珍惜现在,这本书我倍感珍惜。
序:
打开书,大致翻阅了一下。先读的是译序。译序中有这么一段“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前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到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我有点诧异,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一个出版人这样对自己感到惭愧,我很期待。接着在序言中作者道出一个事实——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这让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一针见血,一语见真知。
我想起自己在高中时期,每当考察一篇阅读理解的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时,大多时候很吃力,很烧脑,也有很多时候不能写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老师曾经对诗歌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给出了一个万能公式,大概是“手法+景象+效果+感情”,运用的次数多了,大致能得到七八成的分数。现在想起来真是自惭形秽。读书不得要领真的很无奈,想要进步却不能。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年龄阶段的困惑,这便是成长吧。
阅:
在阅读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西方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综合式思维,西方人偏向分析式思维,这本书尤其在这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一个概念反复解释,解释到小学生水平也能明白,这是一本不用查字典的书,作者已为读者能读懂而做到无障碍阅读做了大量的工作,感谢作者。不过,我还是习惯于精读,作者提到的有的略读有的速读可能暂且做不到。我想要么课外多多阅读来增加阅读的技巧历练,或者需对此书再次阅读,以便吸取其精华,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思:
对于作者讲解的阅读技巧暂未作出总结。我想等读完之后做一个比较细致的阅读技巧总结。因为真正要是作出那种树状图式的总结可能这些技巧就成了花架子,不总结的话可能会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就像以前的错题本,写了之后便利用不起来了。
享:
在阅读中,看到了作者提出几个引起我非常大的共鸣的说法,分享在如下:
把文章的写作与阅读比作棒球运动中的双方。“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中的捕手才对。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动作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者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者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例如我在看《道德经》时,有的篇章只是欣赏句子写的美,当然还是自己理解的那种美,并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一种美,而在网上看如白岩松、曾仕强、李中华等一些前辈的讲解却是别样般的有滋有味。又如,对于同一本书,当再回头读第二遍时,对于作者讲的同一件事或者同一段话又有了新的见解或者之前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明白人家在说什么了。这也许就是平时说的温故而知新。
我的上述困惑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解答。那就是“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我当时并没有完成与作者真正的沟通。而“阅读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内,虽然不能说完全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读后感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仍需很多努力,不管是在阅读方面的成长还是在人生阅历上的历练。我一直相信书读百遍—其艺自现这句话。
阅读艺术的概念。“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定义很简单,但对我来说很深刻。
粗略的书籍分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这也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吧。
提出值得现在教育者与伪读者深思的说法“口语主义”。“‘口语主义’即一种使用文字,没有体会其中的思想传达,或没有注意到其中意指的经验的坏习惯,那只是在玩弄文字。这些读者从来就没法超越文字本身,他们只能记忆与背诵所读的东西而已。现代教育家所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违反了教育的艺术,他们只想要背诵文字,最后却适得其反。”现在标题党遍地都是,好多人早已与深阅读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这是阅读的不幸与最大的悲哀。
感谢作者在第二篇中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名作做的概要分析,有很大的启发性。
最后感谢图书馆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倾心举办此次活动,感谢你们精心挑选这本书,学生很受益。
5、读一本书的读后感怎么做?
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因未阅读过原文,故下面提供写读后感的写作方法与要点以供参考: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6、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