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柳骨什么意思(什么是颜筋柳骨?)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什么是颜筋柳骨?
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他们是书法史上的标杆人物。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很多人习练中国书法都是从习练他们的字帖开始的。中国文字很精彩,评价一个人只要一个字,颜真卿的字以“筋”见长,柳公权的字以“骨”见长。小小一根毛笔,软塌塌的,如何写出来的字有筋有骨,这就是中国书法的了不起的地方,是全世界唯一的书法艺术!
有图有真相,向大家介绍一位字有颜筋柳骨的书法家----黄昌友(黄昌莜),黄昌友是中华清风书画协会的执行主席,还在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等处兼职,字很好,你们看了就知道。(2016年10月21日《新华网》专门邀请黄昌友创作《千字文》在新华炫闻头条连载了半年,《今日头条》《新浪网》《凤凰网》等几千家国内外媒体网站进行了转载,读者估计有5个亿以上。欧阳中石先生评价他的字是“严谨而不呆板、潇洒而不放逸”,杨冰先生评价他的字是“既有魏碑的古拙又有启功字的清俊。”
2、书法中常说“颜筋柳骨”,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筋”和“骨”?
颜筋柳骨!道出了颜柳书法真谛。
所以,学习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者一定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寓意,不然,你的颜柳楷书不可能达到理解的地步。
柳楷强劲有力,有些偏瘦!而颜体浑厚刚健,有些肥硕!最能体现颜筋柳骨的笔画是力字的横折弯钩,柳体瘦折后的竖划是略带弧度的,然后才是柳楷的强劲有力的钩出!记住,为什么是柳骨,因为柳体没有一丝的肉,整个的一副有力的骨骼!
颜体不同,颜体的横折弯钩是盘筋错骨的,颜体的筋需要外露的!所以,颜体的折后竖需要点厚度,但是这个厚不是肉,是筋!要有力!就像用力隆起的肌肉一般!
3、书法史上的颜筋柳骨指的是何人的书法风格?筋和骨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是什么:颜筋柳骨的释义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位比较重要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被后世的人称之为颜筋柳骨。这个称谓最早来自于宋代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而颜筋柳骨的意思就是说颜真卿的书法笔画里面蕴含着“筋”,而柳公权的书法法里面是蕴含着“骨”。
或许我们会对这个称呼感到疑惑,为什么古代的书法家常常用人身体上的部位来去描述书法家的书写风格呢?
为什么:汉字与人体的类比隐喻实际上这并不是范仲淹一人在这样谈,宋代的苏轼在《论书》中提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 。苏轼谈到的“神、气、骨、肉、血”这五样东西,实际上都和人的身体有密切的关联。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书法家、艺术家有意的将书写汉字的行为与人的身体部位联系起来。
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着非常深的来历,古代的书法家认为,一个人写的字就和他这个人一样,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字如其人。
汉代扬雄曾经说过:
书,心画也。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书法其实就是我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反应。
而清代的刘熙载更是在《书概》中坦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实际上说的和前面我们阐述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因此,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的性情是怎么样的。
所以也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书法家用人的身体部位来去描述人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状态的现象。
怎么样:好的书法必须筋骨皆有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颜筋柳骨这个称谓,实际上是突出了他们书法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地方,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就是他的笔画较为肥硕,显示出了他的“筋力”比较的厚重。
而柳公权的书法比较瘦硬,显示出来他的骨力比较外露,但是这是不是说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仅仅只是含有“骨”,或者说仅仅只是含有“筋”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清代王淑在《论书滕语》中说: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因此,一个人的书法,必须是筋骨相匹配,相搭配而形成的,不可能只是含有“筋”而没有“骨”,或者与之相反的情况。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阕其一),写的书法就如同行尸走肉。
因此,一个人的书法必须具备筋骨两个要素,才能够称之为书法,缺少了任何一种特质之后,都很难称得上是比较好的书法。
而之所以后世只是看到了颜真卿书法中的“筋”,是因为颜真卿把他的骨包裹在了筋之内,他的骨没有外露,只是显得比较厚重而已,并不是说他没有骨。
唐代徐浩在《论书》中认为: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如果一个人的书法没有骨,那么它的基本骨架也就不能够建立,那么他的书法就会绵软无力,失去精神,这是不可想象的。而柳公权的书法也不能仅仅只存在骨,因为有骨无筋则会显得他的书法僵硬,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柳公权的书法给人一种非常灵活而且俊朗的感觉,没有筋是不可以想象的。没有筋,那么他的书法只是一堆不能联系起来的松散笔画。
因此,无论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他们的书法都是筋骨兼备的。
结语:从笔法层面理解颜筋柳骨如果说颜真卿是将筋骨藏之于血肉的,那么柳公权的书法,则是将筋骨完全暴露。
如果说的恐怖一点,柳公权的字就是颜真卿的字被解剖之后,露出关节、筋骨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柳公权的书法,笔笔瘦硬,笔画两边的自己,如钢铁一般坚硬锋利,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常常以“关节”作为支撑。这个关节,本身并不是藏之于内的,而是显露于外的。柳公权的骨,更多的是将中锋发挥到极致,而且尽可能的减少偏锋用笔。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参考书目及推荐阅读:宋代 范仲淹 《祭石学士文》
宋代 苏 轼 《论书》
近代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清代 刘熙载 《书概》
清代 王淑 《论书滕语》
唐代 徐浩 《论书》
4、为什么说“颜筋柳骨"?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也比较困难,我就尝试着说说我的理解吧。
一、颜体的确肥硕
这一点从颜体楷书的外表形态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颜体笔画的粗壮阳刚之美,确实是中国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
二、什么是筋?
在问题描述里,我不太明白你所定义的筋是从哪里找来的,如果确实如你所描述的那样,颜体书法成为筋确实不合适,但是随后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并不是这样。
筋,肉之力也。――《说文解字》(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竹多筋,故从“竹”)。
从这里可以看出,筋这个字的组成,在这其中,月在古代一般代指肉,是在外表上的形态描述,力从本意,竹子则是起到了拟物会意的效果。因此,可称之为筋的,必然须有肉感的。
三、颜体楷书的筋骨真正含义
颜体书法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体现着筋这个字。
筋中的月体现在颜体书法的笔画肥硕,力和竹字头象征着给人以力量的感觉。
以上是我对颜筋的理解,柳骨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在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