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唇亡齿寒的由来吗?)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唇亡齿寒的由来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你能说出唇亡齿寒的由来吗?
  • 2、“唇亡齿寒”的出处是什么?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
  • 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4、唇亡齿寒的意思是什么?
  • 5、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 正文

    1、你能说出唇亡齿寒的由来吗?

    唇亡齿寒成语则表示唇与齿的亲密关系,唇亡了,齿自然就感到寒冷了。

    唇亡齿寒的出典:《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但凡关心历史或对汉语有研究之心的人都知道唇亡齿寒故事的出处?

    既然被邀请了,不妨赘述一下。

    大约在公元700年前,东周列国年代。晋国一直以来都想吞并虢国,可中间隔着一个虞国,于是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进言,只有借道虞国才能成事。可献公又担心虞国拒绝?荀息又献计:“虞国君贪财,主公可将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釆挖的宝玉进献给虞国公。”但晋献公又担心宝物给了,虞国公拒绝借道又怎么办?荀息又说:“作为国君,他不会这样处理咱提出的问题。只要虞国肯借路,这些宝物仍会回到你手中。这好比您的宝玉只是临时让虞国公保管,骏马也暂时给虞国放养。等到灭了虢国,归军时顺手将虞国灭了,宝物岂不又回到了您的手中?”

    晋献公一听有道理,于是一切遁计行使,虢国很快给灭了,旬息凯旋时又顺手牵羊将虞国也灭了。而在之前,虞国大夫宫之奇也对虞国君说过“这是晋国的阴谋。“但,虞国君得到了光彩夺目的宝石和神形俱佳的骏马,甚在欢喜之中哪里还听得进宫之奇的衷言逆耳啊!

    从此,虢国和虞国便从东周列国中消失。唇亡齿寒的成语因此也因这两国的失败而应运而生。

    2、“唇亡齿寒”的出处是什么?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

    唇亡齿寒和假途灭虢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个辅呢指的是面颊骨,车呢指的是牙床,这俩连着,缺一不可。意思就是晋国要借咱们的道,去打虞国,可是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你把道路借给了晋国,等他灭了虞国,那咱们虢国也就跟着灭亡呀。果不其然,这虢国畏惧这个晋国势大,借道给了晋国,晋国灭了虞国,结果回军的路上来了个顺手牵羊,就手儿,也把虢国给乎撸了。

    那么唇亡齿寒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就是唇揭齿寒,揭呀,就是撩起来的意思,揭开。那么这个唇揭齿寒呢出自《战国策 韩策》,而且比这个唇亡齿寒呢说的有意思,说这个楚国呀,围困这个韩国的雍氏之地长达5个月之久。韩国屡派使者,向秦国求救,秦国就不答茬,不下这个萧山。韩国派尚靳赶紧联络:哎呀,秦王呀,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就是说呀,韩国是你秦国的屏障,秦国想出兵的呢,又是你的通道,咱俩是一码事呀,你应当帮忙呀,您再琢磨琢磨。

    秦国的宣太后,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啊,就是芈八子呀,孙丽演的那个芈月,对他就说了“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髀就是大腿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这说了一大堆都什么呀?这是,芈月呀,豪放女,当时来说,不在乎这个,她用这个“家务事”来反驳尚靳,“我呀,跟先王睡觉,我伺候先王,先王呀,把这个大腿压我身上了,哎呀,我觉得他这腿太沉了,我这个疲乏无力呀。哎,他一会儿呀,全身都压上来了,他爬我身上了,反而我不觉得沉重了,嗯,这我倒得劲儿,因为呀,我能从中得到我的快乐。啊,这要是我们救援韩国的话,必须兵多将广,日费千金,那么秦国救你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南宋学者鲍彪就说了“宣太后之言污鄙甚矣!”“这这这,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哎呀,不堪入耳不堪入耳,让我引起了不好的联想,恩!”清代学者,王世贞,也是感慨,“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这种事情,她说出来,还还说给使者,还写在史书上,这,哎呀!矮油我的天呀,my god,真受不了。”但先秦古时呀,就是这种质朴的想法,因为那时候的道德标准跟后世不一样,所以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后世之人呢,对古人枉加褒贬,有时候也只能显示出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颊骨)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4、唇亡齿寒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义:俗话说‘面部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巴丢了牙齿就会寒冷’,这也就是说虞、虢两国之间的关系。” 例句:

    1、在强敌面前,毗邻的小国总是结成联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2、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3、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5、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2、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3、造句: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4、近义词:(1)荣辱与共 [ róng rǔ yǔ gòng ]: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2)息息相关 [ xī xī xiāng guān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3)殃及池鱼 [ 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4)休戚相关 [ xiū qī xiāng guān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5)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5、反义词:(1)隔岸观火 [ gé àn guān huǒ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2)同床异梦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3)素昧平生 [ sù mèi píng shēng ]: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4)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5)水火不容 [ shuǐ huǒ bù róng ]: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