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有什么节(农村七月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
![七月有什么节(农村七月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img/jc_9484/284.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农村七月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正好是七夕情人节,其实过去只是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最近这些年,被商家们演绎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目的只是为了推销商品。还别说,在这一天里,花店生意大好,商场里的巧克力也会大卖,各种酒店饭店,今天恐怕都要门庭若市了。一个古典唯美的神话,充满了商业气息。虽然如此,在农村还是沿袭着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或许各地的习俗不一样,我来说一下我们当地的一些习俗。
我们胶东地区跟其他地区有个不一样的习惯,就是在七月初六这天过七夕节。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句话说,胶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所以我们老家这边昨天就已经过了七月七。
虽然是在初六这天过的七夕节,在小吃上一点儿也不含糊。这一天,妈妈们不再去山里劳作,专心在家给孩子做巧饼。在我的老家这里也分南乡和北乡,南乡做巧饼是用模子磕出来巧饼,然后在锅里烙出来,烙出来的巧饼需要没有一点儿焦糊,吃起来脆香。然后串成一串串的,在每一串的巧饼底部,是一个甜甜的花红果。
孩子们都提着妈妈做的巧饼跑到街上,大家相互看一下,谁家的巧饼做的更漂亮更好吃。那一串巧饼要留好多天,都不舍得吃。趁着孩子们跑到街上炫耀巧饼的时候,妈妈们又赶紧的烙火烧。七夕节的火烧跟平常吃的不一样,里面加了红糖,掰开吃的时候,又香又甜。
而我们当地北乡过七夕节,是炸面鱼炸各种颜色的巧饼,而且他们的巧饼不是用模子磕出来,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面拼做出来,然后放在锅里用油炸出来,北乡的小吃似乎比南乡的小吃更丰富一些。姑姑家的媳妇是北乡人,每年七夕节,都看见姑姑家的餐桌上,放着极具特色的北乡小吃。
本来今天是七夕节,为什么我们把初六当初七提前过了?有两个版本的说法,第一个版本说,过去人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贫穷了,一年到头捞不着改善一下伙食,为了提前改善一下饭食,人们等不到初七了,说提前一天过也一样,何必非要等到明天?于是就把初六当初七了。另一个版本说,胶东人之所以把初六当初七,是为了纪念明朝将领朱万年保卫莱州城,因为朱万年被叛军杀害于七月初六这天,所以我们胶东人,从此就把七夕节改在了初六这天。
2、农历七月十五你们当地都叫什么节?你们那里有哪些风俗?
我们这里叫鬼节
3、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中元节
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就叫“普渡”。
举行普渡当天下午,要在家门前“拜门口”,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盘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来祭拜。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们先在广场上搭起十几米的台子,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后,便将祭品往台下抛,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就是“抢孤”。抢孤的人在台下用网袋张开口,承接抛下的祭品,在台前还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称孤王。
“抢孤”活动据说是因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抢食,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人们才这样做,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抢得还凶猛的人时,会被吓得逃走。《辞海》说:“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鬼观念本是虚幻、想像的产物。但不知不觉中,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和鬼实质上是同构的,鬼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只是鬼被赋予了可怕、丑陋的形象。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4、农历七月有什么传统节日,你们怎么过的呢?
七月初七七夕节。
七月十五月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