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孔丘游说诸侯,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孔丘游说诸侯,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img/jc_9419/219.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孔丘游说诸侯,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鲁国大司寇、代理国相的孔丘,把鲁国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大有崛起称霸之势,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被迫辞职,离开鲁国而周游列国,被隐者形容为累累然如丧家之犬,其真实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鲁国中了齐国的离间之计,逼迫孔丘辞职。
齐国与鲁国不断处于战争状态,向来是齐强鲁弱,但在孔丘任职后,把鲁国治理的蒸蒸日上,大有赶超齐国之势。齐国感受到了压力,于是,齐景公采用离间之计,派人送给鲁国80人的美女乐队和120匹文马,陈列在鲁国南门外,日夜歌舞,结果,勾引的鲁定公和执政大夫季桓子三日不上朝,怠于政事,并疏远了孔子。孔子看到这种情况,只得选择辞职。
二、在上层腐败堕落的风气下,廉洁奉公的人必然会受到排挤和打压。
孔子不但自己廉洁奉公,正直无私,就是对其弟子们也严格要求。在那世风日坏的社会里,硬是保存着一支公正廉洁的政治团队,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贪我独清的圣贤气概。孔子在代理国相期间,为了鲁国的江山永固,采取了打击豪强势力的——堕城行动,这也招致了鲁国豪强“三桓”的反对,在政务上逐渐架空孔子,这也导致孔子被迫辞职,离开鲁国。
三、孔子有伟大的理想,周游列国是要实现这种理想。
可以说孔子心目中,有两个伟大的理想,一个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尧舜禹圣贤时期的大同社会。
再一个就是讲究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制度,各安其事,融洽和谐的、周公旦提倡的小康社会。如果不能实现大同社会,那么,就应该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理想目标。
孔子想在鲁国实现小康目标,最终失败,他又想在其他国家如卫、陈、宋、郑、晋、楚等国家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机缘,结果依然没有找到这种机缘。以至于被郑人说成:“其颡似尧,其肩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还欣慰地笑着说:然哉!然哉!但是,由此可见孔子的道德依然被人们所认可,如郑人说的“其颡似尧,其肩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就是称赞孔子兼有尧的道德品质,有皋陶的执法公正的廉洁形象,有子产的贤明,虽有禹的有功于民,但缺少禹的亲自劳动。
孔子虽然周游列国,小康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是,退而求其次,孔子还是作了一个巨大的功德——立言。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据此编订了《诗》、《书》、《周礼》、《乐》,《易经》、《春秋》,与弟子合著了《左氏春秋》、《国语》等。假如没有孔子及弟子们的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可能很多就将要被湮没了。
2、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
丧家之犬,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àng jiā zhī quǎn,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典故: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3、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是什么意思?
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该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惶惶不可终日, 惶惶,亦作“皇皇”,急躁、慌乱、心神不定的样子。词语指心慌意乱,神不守舍,一天也过不下去了。形容惊恐到了极点, 含贬义。
4、汲汲如丧家之犬,茫茫赛漏网之鱼,是这几个字吗?出自什么地方?什么意思呀?
【示例】: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出自】元 ·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 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漏网之鱼: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
5、需要读多少书才能够懂“丧家之犬”四个字的含义?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真正懂得“丧家之犬”含义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有高度智慧和远见的深谋远虑者,或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的人,可以看到那些像小丑一样的投机者的无耻表演,可预料的最终结果即“丧家之犬”,比如菜阴文一类,最终会成为丧家之犬的。
另一种就是趋炎附会,拜倒并投靠在某一方霸道势力门下的政治投机者或利益投机者,当失去所投靠的势力后,他就会真正懂得“丧家之犬”的含义了。
所以,真正读懂“丧家之犬”的含义,和读多少书没有太大关系,但和做人的高度更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