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筚路蓝缕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img/jc_9391/191.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这是两句成语,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筚路蓝缕”又作“筚路褴褛”,出自《左传.宣工十二年》。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故事。
周成王时,分封诸侯,楚国国君熊绎被封为第四等子爵。随后在祁阳大会诸侯,熊绎也参加了。
在宴会时,因为爵位不高,被视为蛮夷之族,竟被安排干杂活,熊绎不敢发作,只好服从!
回国后,熊绎发奋图强,立志要富国强兵,他带领楚人在一片荒野中开垦土地,不断扩大领地,增强军事力量,逐渐成为大国。《左传》记载这段历史时,形容熊绎创业时的艰难,用的就是“筚路褴褛”,筚,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衣衫褴褛”。破烂的衣服。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玉汝于成”,有句俗语“玉不琢,不成器”,这句成语意思就是像琢玉一样的对待你,直到让你成材!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在著作《西铭》中写道“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这两句成语放在一起,通常就是形容在艰难困苦中创业,一路坎坷前行,历经磨难,才能取得成功。
2、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风雨,从父辈和师父那里继承家业和技艺,并将他发扬光大。只有经过艰辛的创业和顽强的拼搏,世道才会成全你,完成自己的意愿和梦想。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出处: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路。用以形容创业艰辛。另有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3、筚路蓝缕是什么意思筚路蓝缕这个词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筚路(辂)是荆柴做的大车,蓝缕是褴褛的衣衫。当年的楚国先民,就是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
4、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5、筚路蓝缕的意思是什么?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玉汝于成: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扩展资料:栉风沐雨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先秦·庄周《庄子·天下》)译文:墨子称赞说:“从前大禹治水时堵塞洪道,疏通长江黄河并使四夷九州沟通起来,整治的大河三百条,分支河道三千条,水渠溪流不可计数。大禹亲自抬筐挥铲,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劳苦奔波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无毛,淋着暴雨,冒着狂风,安顿下万家城邑。禹是大圣贤,仍亲自为天下事务如此操劳。”
6、"筚路蓝缕,所得已觳"是什么意思?
创业艰难但所得颇丰的意思。筚路蓝缕是一个成语,所得已觳是现代人附会的话,意思是:所得到的已经有相当多的量了。一、筚路蓝缕读音:[ bì lù lán lǚ ]释义:形容创业的艰苦。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白话译文: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二、所得读音:[ suǒ dé ]释义:指所获得的东西。引证:叶圣陶 《文心》:“ 大文 ,你担任的是关于音节一方面,请你报告研究所得吧。”三、已读音:[ yǐ ]释义:已经、已然。四、觳读音:[ hú ]释义:古代量器名。扩展资料觳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觳薄[hú báo] 俭约;微薄。2、脊觳[jǐ hú] 菲薄,刻苦。3、瘠觳[jí hú] 俭薄。4、觳纹[hú wén] 绉纱似的皱纹。5、觳折[hú shé] 分折祭牲的后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