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什么意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什么意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img/jc_9228/28.jpg)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这两句诗出自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意明白爽朗,所用的项羽故事,也是人人所知的熟点典,其用意是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项羽在垓下一战,为刘邦所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但他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此事的得失可置之不论,但他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是令人感动。举出项羽不肯南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
2、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怎么理解?“鬼”也承认这点吗?
李清照一一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活着就要做杰出的人,即使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要做英雄。至今依然佩服项羽,他宁可自杀也不肯逃到江东去。
此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敬佩。项羽兵败,被刘邦追至乌江边上。乌江亭长为他准备好船欲载他过江,项羽笑答:老天要我失败,这是天意,我为何要违反天意渡江呢?当初我与江东子弟一起渡江而西打天下,现在没有一个人生还。纵使我过了江,江东父老可怜我遵从我做王,我有何面目见他们呢?于是自刎于乌江。李清照对项羽的追怀也暗示了对宋室渡江偏安江南的反讽。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高度?
这首诗是李清照所写,全诗如下: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做其中的俊杰。人死以后,要当鬼里的英雄。人们到现在都还在怀念项羽,宁死也不愿偷生过江东。
这首诗写出了无惧生死的人生姿态,死并不可怕,与其苟且地活着,我宁愿当死后的英雄。谁也不能折了我的脊梁。人活着,就要竖立高洁远大的志向,有报国奉献的精神。
作者的词一向婉约,清丽。而这首诗的诗风却刚劲有力,气势高昂,直抒胸臆。作者追思项羽,钦佩他的精神和气节,痛恨此时的宋朝,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
这是一种不输于男儿的气魄。活着就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即便死了,也绝不怂,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王昌龄写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贺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戴叔伦写过“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徐锡麟写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陈毅写过“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报着必死之心,做着忠国之事。壮烈激昂,死生不惧。笔墨酣畅淋漓,写尽了作者心中的豪迈,强烈的爱国情怀。
有国才有家,国富才能民强。我们的锦绣山河,是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沧桑,才走到了今天的繁荣富强。有多少人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平安祥和。
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才是打不垮的民族。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生死都要守卫我们的国家。这才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情怀。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全文写出了诗人什么斗争精神和什么样的胸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南宋词人李清照对西楚霸王项羽精神的讴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当年项羽兵败垓下后,完全可以渡江求生,以图东山再起,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乌江。表现出宁死不受辱的气节。
李清照生逢靖康之乱,她忧国忧民写出这首诗也是对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高度评价和赞颂。后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古诗,历来被不少爱国的仁人志士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