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15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这个节日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这个节日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在秦朝时已出现。起源和其他节日相同,是祭祀。
汉武帝时被定为"元宵节",古时宵和夜同义,因此也叫元夜。
传说中周勃灭吕后就在正月十五,还政刘氏,所以汉武帝对这一天非常重视,每年外出与民同乐。司马迁创建《太初历》,这一天为重要节日。这一天晚上祭祀主持宇宙一切的神仙:"太一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时间越来越长,汉一天,唐三天,宋五天,明初八点灯,十七落灯,整整十天。与旧历年相连,白天为市,夜间燃灯,有各种动物造型灯,龙、虎、免等,有故事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工艺精巧,规模宏大。特别是"花树"高二十丈,衣以绮锦,飾以金银,燃五万盏灯。隋时有大型歌舞演出,演员达三万人,演奏乐器者一万八千人,戏台长达八里,观众不计其数。宋时走马灯和皮影戏也以出现。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称猜灯谜,由于有些灯谜很难,又称灯虎。
历代还有"百戏"演出,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绕,秧歌,太平鼓等。
明清两朝时,又增加了戏曲表演。
元宵节这一天,吃食上为北元霄,南汤元。
元霄节是阴历年后,中华民族第一个盛大节日。
2、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则都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上元,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然而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4、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传统上又是什么节日?为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传统上又叫“小正月,上元节,灯节,元夕等”。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之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快乐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