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什么意思?
萧墙”:照壁、屏风。比喻内部:祸起萧墙之患。
“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他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人的力量夺回权力,于是决定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听了后严厉地说:“冉有!这难道不该责备你吗?先世鲁君早就将颛臾的国土封在了鲁国境内,现在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听老师责备自己急忙辩解说那不是他们的主张,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孔子说:“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会贫穷;做到和平,人口会前来归附,然后再施以仁义、礼乐的教化。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
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论语季氏》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他当时准备去攻打小国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的宫内,也就是指的鲁国国群鲁哀公。孔子认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孙的专横跋扈,会寻机惩治季孙氏。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或称为“祸起萧墙”。
2、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啥意思?
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3、祸起萧墙的萧墙是指什么墙?
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典故:“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是从孔子那里来的,他曾经教训他的两个学生。他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等于现在美国的基辛格),远人不服,(好像中东一直就不妥协,不服气,到处吃瘪。)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祸起萧墙 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有人知道祸起萧墙的『萧墙』是指哪面墙吗?
解答: 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作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论语季氏》中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他当时准备去攻打小国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的宫内,也就是指的鲁国国群鲁哀公。孔子认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孙的专横跋扈,会寻机惩治季孙氏。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或称为“祸起萧墙”。出处:出自《论语·季氏》“而在萧墙之内也。”
5、祸起萧墙中的萧墙指什么意思?
经常见有人引用孔子说的“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一句来略有讽刺的表明中国的问题不在国外,就在国内,就在XXX。其实只是图听着霸气,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主动态而不是被动态,这句话的“萧墙”不是指季氏自家内部,也不能用来代指国内,萧墙的意思就是指宫墙,意图指向的是鲁君。因此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季氏攻打颛臾看似是担忧颛臾的威胁,其矛头却是指向鲁君的。这个“忧”是季氏主动的忧,不是潜在的祸患。整句话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在现实案例的应用中,比如你可以在常凯申执行不抵抗政策时悠悠来一句吾恐蒋氏之忧,不在日本,而在延安之内。这是恰当的,而试图把这句话应用在表示祸患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时,则是不正确的用法。
6、祸起萧墙中的萧墙具体指的是什么?
‘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huòqǐxiāoqiáng]成语解释:比喻家里、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示例:
1、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2、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3、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我害怕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内部。扩展资料:祸起萧墙的近义词同室操戈、1、衅起萧墙[xìnqǐxiāoqiáng]出自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译文:当时正值乱离,内部发生争端示例:不照这么办,恐衅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2、兄弟阋墙[xiōngdìxìqiáng]出自先秦时期《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译文: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示例:郭沫若《棠棣之花》“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3、同室操戈[tóngshìcāogē]出自建安时期郑玄《后汉书·郑玄传》:“何休专治《公羊传》;郑玄著论以难之;何休叹息曰:‘康成(郑玄字)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译文:何休专门编纂《公羊传》;郑玄写论集去刁难以何休;何休叹息说:‘康成(郑玄字)进到我的屋里拿着我的矛来攻打讨伐我呢?示例: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祸起萧墙的反义词兵临城下[bīnglínchéngxià]出自元代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译文:有一次,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将要到战壕边了。示例:我们应该早些打出去,争取主动,一旦兵临城下,再想办法可就来不及了。
7、祸起萧墙中的萧墙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