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诸葛亮是穷兵黩武吗?为什么?)

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诸葛亮是穷兵黩武吗?为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诸葛亮是穷兵黩武吗?为什么?
  • 2、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
  • 3、对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怎么看?
  • 4、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穷兵黩武的兵和这个四字词语?
  • 5、“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
  • 6、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它和上兵伐谋是反义词吗?
  • 7、汉武帝是穷兵黩武还是民族英雄?
  • 正文

    1、诸葛亮是穷兵黩武吗?为什么?

    当然不是!

    丝语认为:要判断诸葛孔明主导蜀汉发动“北伐”之战是不是穷兵黩武,首先就得弄明白什么是穷兵黩武,并且根据蜀汉“北伐”之战的性质,发动“北伐”之战的目的以及这场“北伐”之战对国家、社会和普通百姓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才能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穷兵黩武是指不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违反民情民意、好武穷兵,恣意发动战争,其结果通常是国亏财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历来都是兵家不主张和反对的。

    那么,诸葛孔明主导蜀汉发动“北伐”之战算不算、是不是穷兵黩武?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1、战争性质

    刘备是“汉室之胄”,从这一点上说蜀汉属于“汉室”正统,匡扶汉室乃蜀汉本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欺世盗名之嫌,曹魏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蜀汉为了恢复“汉室”讨伐曹魏是“民心”所指,“大义”所向,从某种程度上上说是名至实归,讨伐曹魏之战属于“正义”之战。

    2、战争目的

    荆州和益州虽然土地肥沃,物产相对丰富,但是,毕竟土地和人口资源等有限,不利于蜀汉的长期稳定及发展,而且随着当时蜀汉治下的“政通人和”,这种资源上的不足对蜀汉发展的制约作用也不断体现和日益明显。蜀汉想要恢复汉室,成为真正可以“代表”汉室大统之存在的目的,就必须完成刘备讨伐欺世盗名的曹魏、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这不仅是蜀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是诸葛孔明应该有的责任担当。

    3、蜀汉当时面对的国内国际情况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时蜀汉面对的周边情况是南方已经平定,并且已经外联孙吴,形成与孙吴相互依托和支援的局面;国内更是“甲兵已足”,“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呼声及愿望越来越强烈,正是顺应“民意”讨伐曹魏、北定中原的大好时机和时候。

    4、战争的规模及对蜀汉国内的影响

    诸葛孔明先后对曹魏进行过五次讨(北)伐,都是在巩固后防、稳定国内形势、财力完全可以支撑的前提和基础上展开的规模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战争,没有对蜀汉国内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因此,说诸葛亮主导展开的蜀汉讨(北)伐曹魏的战争是穷兵黩武没有事实依据,也是站不住脚的,是对那段历史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是误读误解的表现。

    2、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

    “兵”的意思是指战争。“穷兵黩武”的意思是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读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 出 处: 三国·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例 句:德国法西斯穷兵黩武,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近义词:兴师动众、穷兵极武、勤兵黩武。 反义词:休养生息、散马休牛、解甲归田、买犊卖刀、偃武修文、买犁卖剑、和平共处、买牛卖剑、买牛息戈、卖剑买犊。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对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怎么看?

    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之人可能不知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自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朝对匈奴采取的都是忍让低下态度,用和亲的方式来维持这脆弱的和平,即便如此,匈奴也不定时进入汉朝境内掠夺一番,已经成为新兴汉王朝的心腹大患,高祖、文帝、景帝三代都想消灭这个巨大威胁,奈何开国之初,天下百废俱兴,才一直隐忍不发,文景之治就是为了消灭匈奴而准备,汉武帝时代万里击匈奴就是在实现之前帝王的心愿,还有人认为这是毁了文景之治的基业。

    民族自信心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信仰,有了民族自信心那么这个民族自然无往而不利,如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受了百年国耻,至民国时,民族自信心消失殆尽,甚至有人部分大师提出汉字无用论,影响甚大,差点废除汉字,而汉武帝时代,打出了一个民族的血性,给以民族自信心,从此以后这个民族以“汉”为名。

    再看看汉武帝时代穷兵黩武的成果吧,东并朝鲜半岛北部,西置西域,南吞百越,北击匈奴,将秦始皇时的中国疆域扩大了近两倍,奠定了汉地基本范围,后世大一统王朝都以是否恢复旧汉故地为硬性标准之一,这种开疆拓土,利在千秋万代之功又岂是简简单单的穷兵黩武可以概括的,而且匈奴威胁巨大,为了彻底杜绝这个威胁,持续用兵,苦了当代人,富泽后代人,也是长远之计。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能与秦始皇并肩的汉武帝并非浪得虚名,又岂非简简单单的穷兵黩武呢。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4、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穷兵黩武的兵和这个四字词语?

    兵 战争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贬义 出 处 三国·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例 句 1. 德国法西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兴师动众 勤兵黩武 穷兵极武 反义词 休养生息 买牛卖剑 买牛息戈 买犁卖剑 买犊卖刀 散马休牛

    5、“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

    “兵”的意思是指战争。“穷兵黩武”的意思是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黩武,汉语成语,拼音qióng bīng dú wǔ,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出自《明史·范济传》。

    同义词:

    1、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在指使用很多力量。

    出处:《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

    译文:但这样兴师动众,要以财产为本。

    2、穷兵极武:,释义为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译文:非常奢侈,穷兵黩武,百姓空虚,百姓疲惫。

    6、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它和上兵伐谋是反义词吗?

    穷兵黩武: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断发侵略战争形容极其战词语贬义兵伐谋:兵即兵者指乘用兵伐原意功劳用作词建功意思伐省略介词伐谋伐于谋谋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需用武力整句翻译:用兵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明显两词语并非反义词需要明白并非所词语都反义词比投鞭断流、三六臂、风声鹤唳等词语都没反义词需要明白词语说表达确切含义

    7、汉武帝是穷兵黩武还是民族英雄?

    汉武帝统治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高峰 ,穷兵黩武是指随意使用武力,不断的发动侵略战争,汉武帝发动的对外战争,早期是为捍卫大汉的领土主权,但是到了汉武帝统治晚期,一些行为的确是属于穷兵黩武。

    汉武帝刘彻

    民族英雄是指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民族尊严,在抵抗侵略战争中献出生命,或是做出巨大贡献的仁人志士,汉武帝率领大汉子民抵抗匈奴入侵,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当然是民族英雄。

    汉武帝领导下,大汉驱逐匈奴,确保国家安全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对中原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果只是抢个钱倒还好,但是匈奴时常攻城屠邑,北方边疆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率领32万大军迎战匈奴,却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最后刘邦贿赂了冒顿单于的老婆才逃了出来。

    汉高祖刘邦

    刘邦意识到此时的大汉难以用武力来和匈奴一决高下,于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汉朝都是通过和亲的方式来解决匈奴边患问题,这之后大汉经过了几任皇帝的治理,特别是在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后,国力逐渐强盛。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随着他对大汉的统治逐渐稳固后,对匈奴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汉武帝完善了军事制度,加强了对骑兵的训练。公元前129年,匈奴再度南下,汉武帝命卫青,李广率军反击,在这之后的十年里,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多次远征匈奴,匈奴累计有十五万人被汉军歼灭,也就此走向了衰落,汉朝影响力更是深入西域诸国。

    驱逐匈奴后,汉武帝开疆扩土,大汉威震四方

    远征匈奴是因为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汉武帝远征匈奴后,开始扩张大汉的土地,公元前112年,汉军灭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军灭闽越国,汉武帝想要开拓西南的疆域,且兰国,邛都国因不愿帮助汉军被灭国。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征讨劳浸,靡莫,旁边的古滇国也很紧张,集结了一万部队防备着,汉军将劳浸,靡莫灭了后,顺道来到古滇国,古滇国国王率群臣投降,西南最大的国家夜郎国也向大汉投降,后来夜郎国和周边小国发生冲突,不愿接受大汉调停,国王被汉朝大臣杀死,夜郎国也被灭了。

    汉初大汉周边的国家

    在西北朝鲜,当时燕国人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卫氏朝鲜,屡次向大汉挑衅,汉武帝派遣使者涉何去警告朝鲜国王右渠王,右渠王不听劝告,涉何一怒之下将朝鲜裨王长杀了,涉何也被右渠王杀了,汉武帝知道消息后,下令讨伐朝鲜,卫氏朝鲜亡国,汉朝再这里设置了四个郡,而在西域的楼兰国、大宛国、郁成国等国,都在汉武帝时期被汉军揍过,其中很多国家直接,间接的被大汉灭了,最惨的轮台国被汉军灭国屠城。

    周边国家畏惧大汉国威,纷纷向大汉臣服,从汉武帝晚期的这些举措来看,的确是属于穷兵黩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建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

    汉武帝开疆扩土后的大汉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