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文质彬彬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文质彬彬什么意思?
文质彬彬是我们今天常用到的一个词汇,形容一个人看起来文雅有礼的样子,这个词汇来自于孔子关于君子的一番评论,它最初的意思和今天不大一样;《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有意味的是,“文”这个字的早期字型是一个身上有文身图案的人形,也就是说文最初的意思就是文身的图案。原始人开始在自己赤裸的身上刺上美丽的花纹,这是试图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文化觉醒。后来人类发明了各种美丽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再后来人们认识到人的美丽更在于丰富的学识、礼貌的举止和文雅的谈吐,这时人类就已经从野蛮进入了文明。 人类从文身的时代到出现文质彬彬的君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孔子的贡献在于:他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人格。而且他认为这正是人生的价值,也正是人生的美丽之所在。 好,在节目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在用文质彬彬这个词的时候,往往是指一个人文雅的外表,然而最初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练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才能称得上君子。
2、文质彬彬,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读音:wénzhìbīnbīn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引证:现代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扩展资料 反义词 出言不逊 拼音:chūyánbùxùn? 释义:形容人讲话傲慢无礼。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 白话译文:杜远讲话傲慢无礼,被别人杀了。 示例:我今天来是向你负荆请罪的,昨天我不该出言不逊,实在对不起,请你原谅。
3、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文质彬彬通常是指 一个人非常有气质 或者说话行动机制非常的文明, 非常的有礼貌。
4、文质彬彬的文是什么意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六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读解】 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