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理解“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
  • 2、《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 3、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哀莫大于心死?
  • 4、请分享一个,哀莫大于心死的故事?
  • 5、“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 6、“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亦次之”是什么意思?
  • 正文

    1、如何理解“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庄子·田子方》,言简意赅,形容恰当。一个人悲哀大过于心死,那是遭受了多大沉痛的打击才会如此。心死,心已经麻木了失去知觉,意志消沉,没有思想,躯体犹如行尸走肉。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看过吧,女主人公整天食不知味,夜不能眠,自我封闭,如同孤魂野鬼幽幽荡荡。那又怎样?生活中大多不尽人意,生老病死、命运不公、感情不顺、社会残酷……,面对种种的打击,有的人心生抱怨、失落、困惑、麻木、甚至自暴自弃,钻入牛角尖就再也出不来了。那生活还要不要继续?事实终究已成事实,不管怎样都要去勇敢面对,征服它,克服它,只要多点耐心等待,时间会让事实越来越明白。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对事实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事实常常不如人意,如果改变不了事实就学着接受现实,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享受那其中一二吧。所以,人要是真的感到“哀莫大于心死”时,此时最需要的是致虚,不去幻想,不去纠结,唯有这样才能守静,放空自己才能守住清明,保留能量重新出发。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2、《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谢邀。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我们今天还用得很多,大多是用来指代对一件事情,或者对一个人完全失望,以至于进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就是随便你怎么样吧,反正已经与我无关了。

    现在对于“心死”的解释,基本上就是认为个人完全失去了对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有如一潭死水。

    现代大众理解其实很简单,还有什么比心死更让人悲伤的事情吗?

    没有了。所以这是形容悲哀、悲伤到了极致。

    不过这是口头理解,实际上官方的解释并非如此。

    现代意义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心死:指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

    这里的解释就比单独的情爱之伤要广阔多了。我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习以为常,我们对世风日下的冷漠旁观,基本上都可以划入“心死”的范围,这种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瞬间整个认识就上了一个层面,远比在感情中的绝望更加有高度。

    很明显这是对文言文的世俗化,因为我们上溯根源,就会发现庄子的本意确实要高邈得多——原本是基于道家生死观的认识,而并非浅层情感希望、失望之中的变化。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首先得搞清楚庄子的生死观。

    老庄道家思维中,老子探讨“道”和“德”的含义,涉及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始、衍变及规律,提出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处的“至善”原则。

    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底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则是以老子人与自然的思维为起点,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死,以及在他的生死观之下的人类价值体现。

    庄子认为生死本一,并没有区别,生死的区别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已。不仅生死如此,万物也平等如一,此为“齐物论”。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种元素组成。咱们用写文章打比方,即内容和形式。而作为形式的肉体,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其他的形式,比如风、气,这只是“道”的形式转换,并不代表着“道”的消失。

    而这种转换,在平常人看来,就是死。

    为什么他老婆死了,庄子不但不悲哀,还“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夫人不过是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罢了。他没有死的概念,自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哀——这种思维被用来安慰活着的人,实在是属于大众对死亡无可奈何地接受。

    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无法不悲伤,只能减弱而已,而庄子是真的从内心就没有悲伤,表现看起来相似,其实对事物内核的理解完全不同。

    这种肉体消失转化,就是形式的转变,为了写出来让后学看懂,庄子使用了“人死”这个词。

    那么“心死”,自然是指精神方面的死亡、丧失。比如失去上进心、失去思考能力,失去辨别能力,也就是说关于思想的任何活动都停滞了。

    用现代医学的例子来说,“心死”是“脑死亡”,而“人死”是器官衰竭死亡。

    那么是“脑死亡”可怕,还是人体功能丧失可怕呢?

    都一样可怕。

    但是人体功能丧失有全部和部分,部分者缺手缺脚,那可比脑死亡要好多了,甚至还可以正常生活;严重的全身瘫痪,可只要没有“脑死亡”,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有求生意志——因为精神还在,因为心没死。

    这样简单地类比,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心死”,而“人死”要稍微次之呢?

    就好像脑死亡、植物人(类脑死,但是有可能复原)、全身瘫痪,三种非常可怕的境况让人选,如果有得选又必须选,只怕全身瘫痪是最能让人接受的一种选择吧。

    有人说,我宁可死,也不要瘫痪——这个其实未必能以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旁观分析得出的结论来表态的。

    庄子认为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离的,能够到达那个境界,就是“逍遥游”了。精神不用凭借任何力量,自由自在地在宇宙中畅游。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庄子自身也并没有达到,但是他提出“坐忘”、“忘我”等方法,希望能借“呆若木鸡”达到这种境界。

    庄子追求“大用”,即心的存在和延续,而“无用”就是肉体的无用,所以“无用”才能致“大用”。歪脖子树因为不成材,得以保存,其实不过也就是说借助形式的“无用”,保住了心的“大用”。

    所以这句话翻成大白话,其实就是说:“停止思考的人苟活于世,比肉体死亡的人更加可怜”。

    即使在今天,同样有其正面意义。

    “肉身无法百年康健,精神可以万世传颂”,这种对高于肉体的精神追求的理论灯塔,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意义、生命价值追寻也有着积极正面的指导作用。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如果纯粹只是用来分手,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些。

    3、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哀莫大于心死?

    母亲的去世,娘在家就在,父死路远,母死路断

    4、请分享一个,哀莫大于心死的故事?

    我有个本家二叔,因为在感情上受到刺激,和一个寡妇同归于尽了。

    我这个二叔又穷又丑,30多岁了,一直没娶上媳妇。

    后来他家挖菜窖,竟然挖出来一坛子袁大头。二叔发财的消息不胫而走,终于,邻村的王寡妇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住进了他的家。

    家里有了女人,还有了孩子的吵闹声,二叔的小院子一下就增添了许多生气。

    光棍了30多年,二叔终于盼来了暖被窝的人,他格外珍惜王寡妇给他带来的这种家的感觉。

    王寡妇也曾问过二叔把那坛子银元藏到哪儿了?二叔说,什么时候你要是能给我添个一男半女的,我就把那坛子宝贝都交到你手里。

    一年后王寡妇果真就生了个儿子,二叔也没有食言,真就把那坛子银元交到了王寡妇手上。

    他寻思毕竟有孩子牵挂着,王寡妇就不可能再走了。

    二叔的小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一抱孩子上街遛达,人们就都夸他儿子,这孩子可真会长,幸亏随了他妈,这要是随他爹,以后还不得照样打光棍啊!

    这话听得二叔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常常盯着自己的儿子心里画魂,这孩子长得怎么没有一个地方像我呢?但是他不敢说,更不敢问。他怕好不容易到手的这点幸福再插翅飞了。

    与此同时,王寡妇却开始越来越看不上他,嫌他做饭不好吃,睡觉打呼噜,干活手脚不利索。

    王寡妇把坛子里的银元一点一点的换成钱,她买衣服,做头发,然后就把仨孩子都扔在家里,自己跑去村口的小卖部打麻将。

    村里人都传,王寡妇这是跟别人好上了。

    二叔憋着一肚子的火,有一次他试探着问王寡妇,村里人说的是真的吗?王寡妇当时就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瞎传的话你也信,要是没有我,你还是个老光棍子呢!

    二叔马上就蔫头耷拉脑袋了,他最怕的就是王寡妇不要他。

    可怕什么还是来什么,有一天二叔亲眼看见王寡妇钻进了村口养蜂人的那个帐篷,半天都没出来。

    二叔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怪不得他看那个养蜂人怎么那么眼熟?刚开始他还以为是他年年来的缘故。原来,小儿子跟他长得简直八九不离十,二叔的心一下子如坠深渊。

    天气转凉,养蜂人准备走了。二叔发现王寡妇也在偷偷地收拾东西,看样子她这是准备要私奔那!

    二叔决定和王寡妇谈一谈,他问她,这几年我对你不好吗?王寡妇一句“你不对我好我能跟你这个窝囊废一块过吗”就把二叔顶没电了。“你瞅瞅你自己,哪方面行,哪方面都不行的东西,还腆脸问我!”

    二叔顿觉眼前发黑,垂下了头。

    王寡妇走的那天早上,突然怎么也找不到手机。等她回来的时候,一打开门,发现外屋地上全是水。

    二叔就站在水缸边,王寡妇问他看没看见她的手机?二叔指了指他的兜。

    王寡妇过去就直接上二叔兜里掏手机,二叔一手就把她的手腕抓住了,然后另一只手插进了早已敞开的电闸板里。

    两个人在狰狞的表情中互相凝视,最后,都慢慢的失去了气息。

    绝望的二叔带着王寡妇去了另一个世界,养蜂人带着小儿子走了,王寡妇的另两个孩子,被送进了孤儿院。

    5、“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的意思是: 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一般的悲伤不能超过无声的悲伤。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6、“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亦次之”是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亦次之”是指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世界的死亡,而肉体的死亡则排在其次。“心”在此处指人的精神世界。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田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