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自重,文人相轻?)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为什么说,君子自重,文人相轻?
君子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时时反省自己的内心与言行,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当然,不排除,有人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实,那应另当别论,人人都知道君子受人尊敬,人人都欲冠以君子之名,但“自重”,应该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
“文人相轻”是因为文人的身份比较容易注重外在形态,各美其美,文学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各有各的特点风格,难以彼此认同,保持独创性,不人云亦云,是文人的品质,“相轻”却大可不必,和而不同,才是君子。
文人也可以是君子。
2、如何理解文人相轻和敝帚自珍,它们是两个平行的成语吗?
它们是二个意思不相同,更不是平行的二个成语。
“文人相轻”是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傅毅)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指。” 但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敝帚自帚”的成语意思是,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这个成玉出处是汉代·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它的意思是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自己使用,清扫自家的垃圾和灰尘。
3、请问:文人相轻是什么意思?
文人相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出自曹丕《典论·论文》。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4、怎么理解文人相轻?文人为什么要相轻?能说说相轻的利弊吗?
套用一下《征服》里孙红雷的一句台词“文人不相轻,他算还是文人吗”,文人就应该狂妄,不然怎么配的上自己的才华!
李白不狂哪来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
李清照不狂哪来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群老爷们儿,还不如我个娘们儿!)
辛弃疾如果不狂妄哪有《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老子感觉就是自我良好!)
刘克庄不狂上哪找《一剪梅》-旁人笑我太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不服你来打我呀,来呀,来呀!)
朱敦儒不狂妄打灯笼能找到《鹧鸪天》-诗万首,酒千殇,几曾着眼看侯王?(王侯将相我都不放在眼里,你算老几啊!)
文人不相轻,文章,诗词不就一样了吗,文人就应该多一点“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的霸气。不服来辩!!!!?
5、文人真的相轻吗?难道不是惺惺相惜?
谢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不能一概而论。
一、文人相轻,一地鸡毛
文人手无缚鸡之力,靠的就是一张嘴皮子。能干的文人,可以把案件嫌疑人,说得无罪开释;这就是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可见文人的嘴的厉害!
各门派的文人,他们都有学问;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古有“百家争鸣”,今有“红学流派”......彼此之间,唇枪舌剑,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分不出高低胜负,比不出谁是“老大”、谁是“第一”!
文人相轻,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争来争去,吵来吵去;就是一地鸡毛!
二 、武人相重,耿直一生
武人的嘴巴不行,吵架不行,不喜欢玩阴招,有本事就拳脚见功夫!打一架,就分出胜负,“华山论剑”得出“第一高手”!
看到别人的武功比自己强,就佩服得五体投地,敬重万分!这就是武人相互敬重,耿直的一生!
三、惺惺相惜,美好人生
文人中,有李白与汪伦的惺惺相惜“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有王勃与杜少府的惺惺相惜“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他们志趣相投,相敬相惜!
希望每一个文人,各文化流派,都能摒弃前嫌、取长补短。用那不服气的“一地鸡毛”,扎成一把“鸡毛掸子”,掸去心灵上的尘埃。相互仰慕、相互欣赏,做到文人也能“惺惺相惜”,有着志同道合的美好人生!
6、“文人相轻”的根源是什么?外国文人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现象?
问:“文人相轻”的根源是什么?外国人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答:我认为文人相轻的根源在于:技艺不如人、文才根性不如人、才会轻贱同道学者!有句古语说的好、叫作“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说的就是这种随意轻贱同行学者的人、自己文思不如人、却要踩低别人、以抬高自己、其实大可不必要!真正才学满满的大文豪、大文学家、大哲学家、谁又能轻贱的了呢?如我们的祖先:老子、孔子、鬼谷子等等、他们那精辟的哲理、警示人类的至理名言、谁又能轻贱的了呢?他们又相轻过谁呢?没能力的人、才会去轻贱别人!真正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文豪才子、才没有功夫去跟你浪费时间、正事都忙不过来!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都是世人公认的、任谁也相轻不了的!外国人的文化品位也不一样、竞争也同样激烈、具体的不太了解、少说为妙!谢谢邀请!
7、自古文人相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种说法?
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话,但依本人看来,“文人相轻”这句话是个错误的说法,伪命题而已,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文人相轻,文无第一,术业有专攻!
比如写诗词,一个人不可能每首诗都写的不可挑剔,所以又互相提意见或者争论不服气等都应该属于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对诗不对人,并非是轻视对方。也许这种争论在外行看来就误以为是“文人相轻”了吧!?
实际上这属于误解!只要没有开骂开打,都属于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呢……♥
从古至今的文人大多都是惺惺相惜互相敬重的!
比如李白被从古至今称为诗仙,当时的诗人杜甫,韩愈等都对他敬佩有加!杜甫说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韩愈评价诗仙诗圣时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李白说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非常敬重的,并没有狂傲的自以为是。
再比如伯牙摔琴谢知音。比如王安石与苏轼虽然因政见不同产生矛盾,却最终在关键时刻(乌台案)救了苏轼,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惺惺相惜的美谈。比如齐己的一字之师的故事。唐朝和尚齐己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再说现代吧,如:
毛泽东和梅白,有个半字之师的故事,1956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作了名篇《七律·到韶山》诗。初稿有两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和“始使人民百万年”。6月27日,毛泽东离韶山赴庐山后,将诗稿给梅白看,征求意见。
梅白反复推敲后,觉得诗的第一句中的“哭”字,低沉、苍白,建议改为“咒”字;又提出第8句也太平实,给人以“标语口号”之嫌。
毛泽东当即改定这个字,笑道:“‘咒’字好,你是我的‘半字师’哩。”并将末句改成“遍地英雄下夕烟”,使全诗意境含蓄、雄浑、开阔。
这些都是文人互相敬重互相惺惺相惜的真实事例。
但也不乏有一些气量狭小的人遇事看不开的爱嫉妒的人,比如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周瑜属于武将,不算个单纯的文人,他们是国与国之间事关生死,自当别论啦。还有我感觉吧发生在官场的文人互相有嫉妒心小鸡肚肠的还真有不少,为了争权夺利什么的故意打压比自己有才能的但职位比自己低等等,生怕别人取而代之实际上对方只是努力做学问而已的。
比如: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只是各人在各人的领域上造诣不同。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其实就是班固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看不起傅毅,或者是说不想看得起傅毅而所说的话,其实就是嫉妒心使然。
其实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比如:
hjx诗词学会会长是个对诗词一窍不通的人,但正如诗友们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不懂诗词还不是会长照当不误?!你不懂诗词也就算了,会用有才人来服务也行啊!既然做了会长就应该有容人之量吧,你总需要几个左膀右臂来扶持吧,但是她肚量小心眼奸,凡是那些写得诗词特别好,她觉得对自己的地位有威胁的人就排挤!比如,诗友们诗词大赛获了奖在群里发了,结果作为学会会长兼群主愣是视而不见装没看见,本来吗,诗友获了奖不是作为会长也挺光彩的嘛?!
你点赞夸两句以示鼓励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想不通为啥??
不仅如此哈,后来竟然会无缘无故莫名奇妙地就把几个颇有才华的诗人踢出了群,她应该是觉得像这样有才华的人在群里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吧,实在是气量狭小嫉妒成性的典范!
试问:有这样的领导hjx诗词能发扬光大吗?这应该也不是文人相轻吧!♥纯粹是嫉妒心使然,小心眼压制有才人而已。
个人愚见。欢迎各路英雄豪杰来喷啊?
8、文人相轻是什么意思?
古人云:"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武功虽然有很大的门派之争,但是到底谁第一,出来打一下就知道了.高手之间过招,一般点到即止,然后相互都非常佩服,成为了好朋友!而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却难分伯仲,因此由于各个门派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最后不欢而散了!真正的大师,更希望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而不会做自己思想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