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在农村,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在农村,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在农村,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
  • 2、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 3、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 4、有哪些有关清明的诗词和习俗?
  • 5、清明节将至,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们的古人希望传承什么,各地又有何风俗?
  • 6、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 7、清明节,你们那里都有什么习俗?
  • 8、清明节你们那的习俗是什么?今年都是怎么安排的?
  • 9、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每个地方不同吗?
  • 正文

    1、在农村,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

    有诗为证:

    四月清明燕子邀,

    春风暖醉步轻飘。

    游人多见坟前祭,

    扬柳坟头纸火烧。

    老家外出打工的,上班的在清明节前几天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家乡,给逝去的先人上坟。

    孟姜女的歌有一段,

    “三月里来是清明,家家户户上祖坟。人家坟前飘白纸,孟姜女家坟前冷清清"。

    我们老家的习俗是这样的,元宵节夜到坟地送裤灯,名曰“裤子”,清明节送纸刁子(用白、红、黄、绿各色彩纸做成纸刁子),插在坟头上,名曰:“褂子"。要么在清明三天前送纸刁子,要么在清明当天送。比如,今年4月5日清明,3日4日不可上坟,否则,亡灵收不到。

    清明上坟,是我们那里纪念先祖的一种方式。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2、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习俗几乎都与祭祖有关:

    一、家祭:

    清明节当日清晨早餐前,家家户户先摆好三牲祭品,然后恭请祖先香炉牌位,再焚香、三跪九叩、烧纸钱,此谓潮人“家祭”。

    二、清明粿:

    “清明粿”是清明节主要祭品之一,也是潮汕著名美食,主要由糯米、艾草或鼠曲草以及红豆馅制作而成,由于清明粿在祭祖前已蒸熟,所以可冷食,也可长时间存放。

    三、扫墓:

    除了相冲年、带孝等犯忌的人外,潮人全家老少在家祭之后都会一起上山扫墓,扫墓主要环节包括除草、清扫、挂纸、墓碑描色和三跪九叩,由于地方政府三令五申禁火,所以很多人家今年省去了烧香和烧纸钱环节。

    四、踏青:

    近些年无新坟的人家,在上山扫墓时心情并不会太沉重,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山就是一次放开身心的远足郊游,大家也可趁机接触很多平时不了解的植物和野果。

    五、野餐:

    潮人的坟墓多在深山,午前完成所有祖先祭扫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午时很多人会带上干粮冷食充饥,但也有一些人家会在祖先墓前就地野炊,山涧水清甜,柴火煮饭可口,野餐实在是难得的生活体验。

    以上潮汕人清明节习俗,不知与您家乡是否一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3、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讲起来还是很有缘由的。吾是答疑解惑,情感美文放歌声野老梁。

    清明节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元年的四月份四至五日前后;它标志万物在沉睡中苏醒,大地上春光明媚。

    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祖扫墓,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老百姓扫墓时用铁锨把土填上坟头,修成馒头型称作填坟。(有的地方称作给老祖修缮房屋。)然后在坟头上浇上几滴酒,摆上供果,压上坟头纸,烧上几柱香,以祭祖之灵。今天有些地方已排除了这些所谓的迷信成分,但是在清明节始终保持扫墓的风俗。其民间风俗还有头上插柳的习惯。其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之说。这当然是迷信了,不过习俗还是有的。

    清明节不止是祭祖添土扫墓,更重要的是清明节是双重节日。它一边祭祖扫墓,一边又是踏青欢乐之日。当这一天全家老少皆可上陵祭拜扫墓(一般讲究平常妇女儿童是不能上陵的,唯清明节这天是可以的)后,阖家将是田园尽兴。

    清明,清清明明,田园好风光,也就是说,自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冬季的寒冷阴影,走进春暖花开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谢谢大家关注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4、有哪些有关清明的诗词和习俗?

    谢谢邀请!

    清明,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一个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在这几天回乡祭祖的日子;

    清明,一个探春.寻春.踏青与天地间,万物复苏,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日子;

    清明,一个衍生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俗语,一个关于植树插柳的日子;

    清明,一个把思念和美好愿望系在风筝上放飞的日子;

    清明,一个古人们蹴鞠踢球的日子,尽管现在的人们表现的不尽人意;

    清明,一个和天气.环境.气氛.情绪.酒有关联的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清明节将至,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们的古人希望传承什么,各地又有何风俗?

    清明扫墓纪念先人,缅怀血脉根本,感恩养育之情,让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江南风俗焚香烧纸钱上供品行跪拜之礼。

    6、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清明是一部古老民风的诗意长卷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都浸润在诗词歌咏的长卷之中。清明更是如此。《全唐诗》中,涉及有“清明”“寒食”意蕴的作品凡335首,《全宋词》中,更达520首之多,典雅生动、诗意如画、历久弥新。

    清明是一部古老民风的传承史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起于西周。唐以后,人们将拜扫祭祖作为寒食节仪范,因寒食节就在清明的前两日,时人遂将拜扫祭祖延至清明。有宋以来,清明节寒食节渐渐合二为一。而清明节的时令又与农历三月三古老的上巳节时间临近,因此,清明节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中既有寒食、祭扫的习俗,又继承了上巳节踏青游春的习俗。

    清明是一阙慎终追远的婉约词

    当浩荡春风送来熙和暖意,绵绵春雨洗清天地浮尘,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意华章,一首首、一阙阙以清明为主题的经典诗词,穿越浩瀚时空浮现眼前。或祭祖寻根,或咏叹离别,或踏青游春……有诗的清明节让传统文化更显厚重,毕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之所至,往往发而为诗、为词,既助雅兴,又丰富了节日文化内涵。

    清明是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

    沿波讨源,溯流而上,一幅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风情画以诗词的形式铺陈开来。有遥寄哀思之悲情,又有踏青、赏花、荡秋千之游兴,又有寒食、插柳、放风筝之旧俗,复有游春、雅集、赛诗会之雅趣……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诗词文化,为探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清明文化风俗,提供了清晰的历史线索。诗意清明里,吟咏踏歌的先贤诗人款款走来、闪现于眼前……

    清明是一壶芬芳浓郁的杏花酒

    春雨、愁绪、酒家……最合祭拜祖先、追思故人的情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大诗人杜牧感时伤事的《清明》,堪称清明景物韵律诗画魁首。南宋杨万里看到春风吹绿的野草,淹没了去岁的小径,梨花重又新生,感慨万千,遂作《寒食上冢》:“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于是,万般情愫便婉结成一怀“愁”绪出来。

    清明是一曲寄情山水的交响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代吴惟信的这首《苏真堤清明即事》勾勒了一幅寻春、赏春、享春,留恋春光至日暮,意犹未尽踏青游的美妙图画。清明节亦名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绽蕊吐绿、游春踏青的好时节,文人墨客岂能不吟咏抒怀呢!宋代程颢携酒踏青,走进芳原绿野,寄情山水,留下《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明代王磐沉醉在莺唱、鲜花、绿野、杨柳、佳人笑的春色里,留下《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透露了时人寒食禁火、踏青赏花、荡秋千的风俗线索。清人郑板桥清明踏青,随口“画”出《春词》一曲:“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全文用67个“春”字,描尽踏青好风光。

    清明是一座缅怀先贤的高士碑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明末大儒顾炎武诗赞先贤介子推“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士情怀。介子推是春秋高士,辅佐重耳十九载功成复国、称霸春秋,避国禄于山野焚死柳下,晋文公重耳晓谕全国,每年这日禁忌烟火,吃寒食,亲戴柳以记子推,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人韩翃的《寒食》诗,记载了汉唐延续的寒食、取新火的习俗。“春来日日困春酲,徂岁如驰得我惊。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宋陆游的《春日》和宋陈允平的《琐窗寒》(禁烛飞烟,东风插柳,万家千户),都记载了“清明插柳”的风俗,而此时的“清明插柳”已经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祈福迎祥的春天新希望联系在一起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之《村居》是吟咏风筝的绝唱,随鼓荡春风寄情一纸鸢、一轴线,放飞心情、放飞希望、放飞梦想……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习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借探春写的《风筝》诗,写出了清明放风筝旧俗和风筝断线时的惆怅,感叹人生无常。

    清明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天里,在三月三日郑国的上巳节,少男少女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情景宛若浪漫的诗剧: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少男少女,手执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道:“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彼岸芍药,花赋深情,歌咏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咏叹了纯真的爱情。有民俗学者考释:发轫于上巳节的清明节,是最早的情人节,比西方瓦伦丁情人节早了数百年。难怪杜甫踏歌而吟《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清明是一次曲水流觞的赛诗会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凡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畅游水畔、祈福雅集。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曲水流觞即兴赋诗。雅集共赋诗37首,汇成《兰亭集》,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酒兴作序……于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自那年的三月三日起,惊艳千载……而清明雅集,遂成士林传统。

    诗意清明里,无论是追念先人的悠悠哀思,还是勘破生存与死亡的豁达豪迈,抑或是踏青赏花游春的喜悦欢愉,诗意、哲理、激情皆澎湃其间,总之,带给我们的都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

    (作品原创版权,图片来自网络)

    7、清明节,你们那里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在我们当地的习惯从春分节后开始,到清明后十天为止。在我们当地,清明的当天是不祭祖坟的,据老人们说,这天只能祭无儿无女无后人的孤坟。上坟时带必须的贡品和香烛纸鞭炮和酒,上完坟后要在坟头上压上几张纸,俗称望山钱。上坟之前要先砍去坟头上所长的杂树和杂草,还要给坟头添上新土,以表示为逝去老人添衣加被。一般上一座坟最快得半个多小时。

    8、清明节你们那的习俗是什么?今年都是怎么安排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到清明时节,看到这首诗,想起逝去的亲人,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到了清明节,各个地方的人们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祭奠远行的亲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甚至将清明节列入法定节假日。

    我是湖北人,在我的概念中,清明节对我们来说是个无关紧要的节日。我们不会像广东广西的人一样,出门在外,上班了,都必须回去参加家族祠堂祭祀,集体拜山什么的。也不是说我们对亲人不尊敬,不思念他们。我的认知就是: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点,让他们过好点,比死了做再多都有意义。

    虽然我们外出的人不会专登赶回去,但如果在家或在家的亲人也会在清明这几天,买点纸钱 ,现在是冥币,买些带花的蜡烛。买一挂炮竹。去坟山烧烧,看看他们,给他们送点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哦。

    我们这里对待清明节就这么简单。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有的简单,有的隆重。除了广东广西以外,有和我们一样的吗?

    9、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每个地方不同吗?

    保哥谈:清明节你们那儿的习俗有什么?“烧纸”这个习俗应该取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