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什么时候入伏和出伏(出伏是什么时间?)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出伏是什么时间?
2019年入伏和出伏的时间 2019年入伏时间是7月12日,出伏时间是8月20日。 最新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2、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例如今年,夏至是6月21号,即农历的五月初一;第二个庚日是7月6号,即农历的五月十六;第三个庚日是7月16号,即农历的五月二十六;7月16号就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中伏为20天,即从7月26号(即农历的六月初六)始至8月14号(即农历六月二十五)止;末伏自8月15日(即农历的六月二十六)始至8月24号(即农历的七月初六)止。一般来说,每年都有三个伏天,每伏十天。但有些年份虽然也是按三伏计算,但中伏却有二十天。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的六十循环所造成的。什么时间入伏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例如今年,立秋是8月7号(即农历的六月十八),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15号(即农历的六月二十六),所以,末伏从8月15号始至8月24号(即农历的七月初六)止。由此可见,每年入伏和出伏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每年的夏至和立秋节气来进行确认。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这个规律是不变的。不管是哪个人,也不管他懂不懂什么时间入伏,什么时间出伏,只要把握这个规律,再去查看一下日历,就可以确定当年入伏和出伏的具体时间。方法挺简单的吧?
3、2017年什么时候数伏?
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4、2017年三伏天什么时候开始?
最近这几天帝都真是要热到爆炸,大家在家里都热的坐不住,不过最热的三伏天还没来,小伙伴们要挺住啊!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因为三伏时期地面积蓄的热量达到最高峰,这时期的天气也是最热的。
三伏天是由秦汉时期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是二十四节气以外的杂节气。三伏的具体定义以每年“夏至”、“立秋”二节气为准,按赶制纪日,推算出三伏。根据《阴阳书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的初庚为末伏。由于每年夏至的日期不同(6月21日或6月22日),在天干(10个)地支(12个)纪日系统中每年夏至日的干支也不同,因而,从传统的三伏定义出发,可得出两个有意义的推论。第一,每年入伏的时间有早有晚,最早为7月11日,最晚为7月21日,可相差10天。第二,末伏在立秋之后的初庚开始,这导致中伏天数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是20天,故整个三伏也就有30天或40天之长。
首先,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要像知道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初伏是哪天,就要先知道夏至日是天干中的哪个日子,然后往后面数。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
2017年代入计算得,GR = (6- [17/4]) MOD 10 = 2 ,初伏7月12日、中伏22日、末伏8月11日。
所以2017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为: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一切正在发生,思想陶熔鼓铸。
5、马上就“出伏”了,今年哪天出伏,出伏后还热吗?如何防秋燥?
现在正是三伏天当中的末伏,也就是快要马上出伏了,这也是好多人盼着的天气的到来,毕竟出出了三四天以后,天气会慢慢的变凉爽,不再是上蒸下煮的桑拿天气,会使身人的身体非常的舒服。今年的三伏天气特别的长,总共有40天的时间,从7月12日到8月20日。也就是说,初伏的日子是8月20日,今天是8月16日,还有4天就出伏了,日子是过得非常的快,炎热的天气终于过去了,盼来的就是凉爽的秋天。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秋老虎的天气,而且今年多地的确出现了小老虎的天气,特别是西北地区,目前中午的天气还能达到38度的高温,这样的温度依旧延续着夏天的炎热天气,而且天气候还比较干燥。们这边经过了台风的肆虐以后,雨水特别的多,但是最近两天天气已经晴朗,太阳依旧似火一样的炎热,中午的温度还达到了30度以上。对于处暑的节气即将到来了,处暑的意思就是除了暑天。暑在字典的意思就是炎热的意思,处暑节气的到来,天气就会变得凉爽,但并不是说处暑以后,天气就不热了。农村俗话说“小暑大熟不暑,处暑正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哪年的事,小暑大暑节气的天气不是特别的炎热,炎热的天气将会延续到处暑的节气里,当然这是非常特殊的年份了。农村老俗话:“立秋不是秋,天凉白露后。”这句俗语的意思大家都懂了,今年立秋的天气就是比较炎热的,还是延续着三伏天的天气,特别立秋的天气还在二伏当中,所以使得今年的秋老虎特别的炎热,也就是说尽管列出了还不是凉爽的秋天,所以今年天凉以后还需要在白露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意思表明了今年出了伏以后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特别今年阿尔尼诺现象特别的严重,也使得今年的夏天比较炎热的最主要原因,多地的高温记录都被打破。总之,对于立秋以后天气会变得凉爽,但同时也有秋燥的现象的发生,因为秋天容易气候干燥,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对于人的健康是不利的,特别好多人感觉的喉咙干渴、皮肤粗糙、鼻子干燥等等,甚至有一些人情情绪还暴躁,主要是因为秋天这种燥热、闷热的天气形成的。对于预防秋燥的状况只要多吃一些水果,多喝一些水,少吃一些油炸食品,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做一些稀饭粥之类的食品,这样基本上就能够解决秋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