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什么地方地震了(2018年11月26日早上8点03分,什么地方地震了?)

什么地方地震了(2018年11月26日早上8点03分,什么地方地震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2018年11月26日早上8点03分,什么地方地震了?
  • 2、中国哪个地方发生地震最多?
  • 3、中国什么地方地震少?
  • 4、贵州六枝又地震了,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吗?这里矿区多应注意什么?
  • 5、今年各地多地震,地壳活动频繁,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地震?
  • 6、云南、山东接连地震,地震会有什么预兆?能准确预测到么?
  • 正文

    1、2018年11月26日早上8点03分,什么地方地震了?

    2018年11月26日早上8点03分,没有地方地震,但是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北纬23.28度,东经1118.60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如下图所示)

    题主问的在浙江等地感受到的震动应该就是这个地震传播过去的,如下图所示,浙江省距离震中的台湾海峡区域大概有1000公里的距离,所以地震最快的波——纵波,其需要的时间大约为3分钟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波引起的震动比较小,人类应该感受不到。而相对破坏性比较强的横波的速度大约为5.5千米/秒*1/1.732=3.17千米/秒。因此从震中传播到浙江的杭州附近大约需要1000千米/3.17千米/秒=314秒/60秒/分钟=5.24分钟,即题主所说的在杭州附近感受到地震的时间7时57分+5.24分钟~=8时03分。即在杭州附近感受到的应该是台湾海峡地震的S波传播到当地了。而不是杭州附近发生地震了。

    2、中国哪个地方发生地震最多?

    地震,是一个充满悲伤的词汇,尤其于中国而言。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国家。2008年造成近7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永难忘怀的悲伤记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了解到,中国2015年度地震活动水平较2014年和2013年偏低,但比2012年和2011年要高。  尽管2015年不是地震的“大年”,但截至12月24日中国仍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598次,平均每天1.66次。其中,最多是新疆248次,其次西藏89次,第三是台湾地区68次。  5级以上地震2015年中国共发生29次,台湾地区15次,占一半还多,其余14次发生在大陆。  从地震发生的月份来说,7月份是今年地震发生最多的月份,3级以上地震发生了123次,占全年地震次数的五分之一;但5级以上地震发生最多的月份是4月,发生了7次。  从全球来说,今年共发生了3次8级以上地震,是1920年以来第三次同一年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的高活跃年份,表明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25个省区均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12月24日中国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598次。  按震级划分,3.0—3.9级456次,4.0—4.9级113次,5.0级以上29次,无7级以上地震发生。  年度最大地震是4月20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6.7级地震,最大破坏性地震是7月3日新疆皮山6.5级地震,损失最严重的是尼泊尔8.1地震,造成我国西藏灾区27人死亡,860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了100亿元。

    2015年度我国地震活动情况

      按照地域分布来看,2015年全国有25个省区均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按照发生次数,地震最多的十个省(区)依次是新疆、西藏、台湾、四川、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河北和贵州。  

      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统计,2015年导致中国损失最严重的是尼泊尔8.1地震。本次地震造成我国西藏灾区27人死亡,860人受伤。第二大地震灾害是7月3日的新疆皮山6.5级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260人受伤。  我国大陆东部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18年创200年纪录  2015年度地震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我国大陆地区出现5级地震长时间平静期,其中7月4日到10月11日我国大陆地区出现持续101天的5级以上地震平静,为2008年以来最长的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段,直到10月12日青海玛多5.2级地震打破这一平静。  另一个特点是我国大陆东部6级以上地震显著平静,自1998年河北张北6.2级地震以来,大陆东部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已近18年,为1820年以来的最长平静时段。  2006到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5.5级以上地震平静,2013年华北、东北地区连续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在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平静1年多之后,2015年3月30日在贵州剑河发生5.5级地震和4月15日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5.8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  此外,2015年东部地区的4级地震在环渤海地区集中活跃。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以来华北地区震群活动比较突出,其中以辽宁盖州与山东乳山震群最为显著。  盖州震群从2012年2月开始活动,至今已持续3年8个月,共发生4级地震8次,最大为2015年8月4日4.8级地震。  乳山震群从2013年10月开始活动,至今已经持续了2年,共发生4级地震4次,最大为2015年5月22日4.6级地震。  近百来年地球第三次同一年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  放眼全球,截至12月24日,全球今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与全球年平均水平18次相当。这包括3次8级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  总体来说,2015年度地震频度稍高,能量释放显著增加。2015年全球7级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周边7级地震活跃。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分布图

      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全球7级地震出现了4次超过60天的平静期,其中3次的平静时间超过80天。  从经验来说,这么长的平静期往往意味着接下来就是更大地震的活跃。

      数据显示,2003~2013年全球7级地震超过80天的平静仅在2004年、2007年和2012年出现过,并且长时间平静结束后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都进入活跃阶段。  2015年全球一共发生了3次8级地震,似乎正是这一规律的继续。  今年也是1920年以来第三次同一年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的高活跃年份,表明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实际上,全球自2001年就进入了8级地震的活跃时段,每年均有8级地震发生。

    3、中国什么地方地震少?

    据有关资料,在我国,存在有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四个板块的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内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的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有历史记载显示,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大部分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我国东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低于西部地区的地震。地震多发生在西部,通常西部发生5、6场地震,东部才发生1场地震。这些主要是因为印度洋板块的活跃与挤压,使得我国西部地区更容易发生地震。近十几年来的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以及2001年的8.1级昆仑山大地震都在西部地区。

    从省份来说,贵州、江浙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地震极少,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波及了除上述省份的其他 所有的省市区。

    从地震分布带和板块活跃区看,东北三省中西部、内蒙古中东部 、华北平原中南部、陕西中北部、长江中下游沿线、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除台湾海峡两侧地震带)都属于地震少的地区。

    其实,也就是说,除地震分布带和板块挤压活跃区外,大部分地方地震量级小、数量少。

    4、贵州六枝又地震了,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吗?这里矿区多应注意什么?

    今天9月18日贵州六盘水市六枝发生了4.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6.21度,东经105.41度。我们先看看地震发生的位置:

    上图小圆圈代表着发生了一次地震,圆圈大小代表地震大小,这次六枝地震4.0级,如果放在全国来看,这算不上什么地震,5级以上地震才有一些破坏性,4.0级对于我们今天的建筑来说,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是六枝就不同了,这里以前没有4.0级以上的地震,所以这次是本区内的一次大地震,从这一点来说六枝是我国大地震非常少的地方。

    我们再看看四周,历史上方圆50公里范围内也没有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970年03月黔西南州晴隆县发生的5.18级地震,大地震虽不多,小地震可不少,北盘江以北地区属六枝特区,这里地震可多了,目测3级地震得有上百次。

    这些小地震有一些特点,一个是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年之后,之前地震不是很多,另一个是震源深度不大,多是浅源地震。深度多为8公里左右。第三个有几次人工地震,有可能是采矿造成的,但次数不多,震级不大,多是2级以下,我们一般没有感觉,只有地震探测仪能感应到。

    综合上面分析,从历史记载来看,并没有大地震发生,但这些小地震进入了活跃周期,根据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来看,辽宁海域,河北邢台地震多是开始发生小地震,之后才有大地震发生,但六枝显然不属于这种地震模式,因为这些小地震时常发生,而且间隔时间较长,也没有规律,也不是渐渐增强,震级还是原来的级别,所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上图六枝特区断裂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六枝地区地质构造还是非常不错的,六枝、六盘水一带没有一条断裂带,处在我国第二大阶梯上,而且紧邻横断山区,这里却如此安稳平静,实属罕见,周边发育着一些早中更新世断裂带(图中紫色线条),距今上百万年,也不可能产生大地震。

    在西200公里区域,这里发育着一条大凉山——小江大断裂带,这条断裂带较新,距今才一万年左右,年轻气旺,大地震非常多,发生过多次5级左右地震,6级地震也不少,7级地震若干次。但距六枝较远,地震波到这里,能量衰减厉害,地震破坏性也不会有多少,所以这里的地震对六枝影响并不大。

    六枝盛产煤、铁、硫、砷、铅、锌、萤石、冰洲石、重晶石、水晶石、石膏、石灰石、硅石、粘土等20余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33亿吨,煤层中蕴藏着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储量达650亿立方米。

    根据上面矿产分布情况来看,这里分布着较大的煤矿、铁矿资源,表明这里沉积环境较好,没有一条断裂带,地壳也较稳定,形成了较完整的陆块,才有了煤、铁、石膏、石灰石等这些沉积性矿床的形成,但这里也伴随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有色金属铅锌等矿床。从这些矿床分布来看,这里地震就不会多,因为煤炭需要较稳定的地层沉积,如果地壳活动过于剧烈的话,这些煤矿、铁矿就难以形成了,所以说这里地壳比较稳定,大地震会比较少。

    小地震经常发生,但这里长期采煤挖铁等,会对地表产生一些破坏作用,从历史记载来看,这里塌陷地震并不多,但大家还是要注意,听从国家的科学管理,有些矿区不能建永久建筑,一定要遵守执行,否则的话虽然地震级别不高,也会造成第二次伤害,因为自然地震往往诱发矿区塌陷地震。

    5、今年各地多地震,地壳活动频繁,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地震?

    俗语说:庄稼不收年年种。没听说听虫子叫就不种地的。地震之事属于自然灾害。我们知道既可。天天提着胆子过日子也是自寻烦恼。也没必要。都说小震闹,大震到。真的是闹的厉害,你也只能是加强防范意思,采取点措施罢了。誰也不是呆鸟,这是常识。只要不自己吓唬自己就好。自己的事自己有个准主意,别誰说什么事都信。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煽阴风点鬼火,你自己的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脖子上。遇事三思而后行,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有个好心情,才能遇事不慌。才能福星高照万事呈祥。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6、云南、山东接连地震,地震会有什么预兆?能准确预测到么?

    云南、山东最近接连地震,这一系列地震活动,属于震群型地震,没有明显主震。

    自古中国就有家喻户晓的预报地震谚语歌:

    震前动物有前兆,家家户户应知道;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

    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搬家四处逃;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速报告;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综合分析做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

    从大量地震资料来看,已知地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约有近200种,包括昆虫、鱼类、蛙、蛇、鸟类。兽类和家禽家畜。

    震前动物表现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 发生了7.4级地震

    平时逗人喜爱的大熊猫躺在地上,抱头怪叫,唤它也不起,检查却无病。

    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天气寒冷,冬眠的蟒蛇仍爬出洞来,它们一出洞口就冻僵了。此外,青蛙、泥鳅等冬眠动物的提前苏醒

    1976年唐山大地震,猫就烦躁不安,到处抓叫

    1923年夏关东大地震,日本的叶山沿海,发现了栖息在深海中的胡须鱼上浮。

    狗是人类的最忠诚的朋友,可能是因为它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所以被列为震前反应最明显的动物。

    在 云南通海地区一次地震前夕,山区一户人家,4个人围坐一桌,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扑克牌。突然,从大门外跑进来一只狗,对着主人叫个不停,主人只顾打牌,不予 理睬。狗可急了,上去咬住主人的衣服不放,还把他往门外拖。主人觉得这只狗不识事务,大煞风景,于是将它赶出大门外。可是他刚坐下打牌,狗又奔了进来,仍 然是咬着衣服拼命将主人拖着往外跑。这时,主人恼火了,站起来对准狗乱打乱踢,赶着一起冲出大门。这当儿,突然一阵轰响,大地颤抖,房屋倒塌,留在屋内的 那3个人都被压死,唯独他保全了性命。

    唐山大地震前,有个农户家的一只狼狗,当晚咬了主人,不让他睡觉。主人将狗打跑,刚睡下,狗又来乱咬。他又气又惊,就下床打狗,边追边打,刚出大门,地震发生了。

    1973年7月23日,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斯皮可埃市地震前,有个女职员睡得很熟,被狗吵醒。狗舔主人的脸,咬睡衣,将她拽下床来。她开了门,狗咬着主人的睡衣朝外跑,刚踏上人行道,地震发生了。

    从 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狗不仅是出色的活报震仪,而且在地震灾害中救主有功。 动物为什么会预报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之一。有人曾作过计算,一次7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0多枚2万吨级原子弹释放的能量,所以在震前必然有各种 物理、化学和气象等变化,如地热、地电、地磁、光、声、气候、地下水化学成分都会有一定的局部变化。这些变化,即使是非常轻微的,但对一些动物却具有十分 敏锐的感受力,于是引起它们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这就是动物在震前的异常行为。

    目前,人们虽然已经知道有些动物能预报地震,但是对于它们预报地震的机理还没有完全清楚。据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家虞快教授介绍,科学上有以下三点解释和推测: 

    第 一,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感受。鱼类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能感受到人所不能感受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声波范围为 16~20 000赫,小孩可以达到22000赫,高于或低于这个声波范围就不能感受到。鱼类内耳和身体两侧有侧线感受器,这是一种机械感受器,能感受1~25赫的次 声波,即使对水流压力的微小变化或微弱的水流波动也很敏感;水母(海蜇)的伞体边缘有感觉球,能感受8~13赫的次声波。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母,能在暴风到 来之前,感受到由于流动的空气与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因此及时离开浅海,避免被巨浪砸碎的灾难;在海洋中的海豚,能感受50~100000赫的声波, 又具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因此,它能利用超声波正确地追踪数千米以外的鱼群,并能分辨出种类。由此可见,鱼类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在震前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 很可能是与强震前有次声波和超声波发生有关。 

    第二,对热的 变化的高度敏感。在地震前,穴居动物都有明显的异常反应。例如,蛇类具有颊窝或感觉小窝,窝内的感觉细胞对“热”极为敏感。有人用南美洲的蟒蛇作过试验, 在波长为10600纳米的红外线下,热量在每平方厘米0.084焦时,就有热感觉反应。由此推测,蛇在震前的异常反应,可能与地热变化有关。  

    第 三,对微弱的机械振动的感受。家禽和鸟类的腿部具有微小的感振小体,它们凭此能感受到枝头或地面上十分微弱的机械振动(几十至一二千赫)。中国科学院生物 物理研究所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用100只家鸽分作两组,每组50只,将其中一组家鸽的感振小体与中枢神经之间相联系的神经切断。结果,在一次4级多的地震 前,切断神经的一组家鸽基本上安静如常,而另一对照组家鸽都惊飞了。这说明家鸽的感振小体能感受到震前的波动。在强震前,猪、牛、羊等家畜普遍出现异常反 应的原因,可能与它们的腿部、趾部和腹部肠系膜等部位,分布着大量对感受机械振动非常敏感的环层小体有关。此外,蝙蝠能感受1500~150000赫声 波。它的超声定位系统极为优越,不仅分辨率高,而且抗干扰性强,能从比信号高出200倍的噪声背景中接收小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因此,蝙蝠在地震前迁 飞,是与感受超声有关的。 

    人类能否预感地震的到来?

    人 类能否预感地震根据柏林弗里大学赫尔穆特·特里布楚教授测定,来自地面的充电离子释放,引起“先地震”,使狗、猪、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紧张不安情绪,这就是 人们在地震前所经常观察到的动物异常行为。那么,人类能否预感地震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科学家认为人类没有动物那样预感地震的本领,只有动物才能感 觉人类视为“静止”的震前外界变化。后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科学家首先提出,人类也能够像一些动物那样,在地震前的短时间内,表现出异常行为。例如 在旧金山海湾地区,那里的居民在地震前72小时内,出现烦躁、易怒、头昏眼花、头痛、恶心等征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况不同,所出现的征兆也有 差异。 

    不久前,美国蒂姆研究所的生物学家马沙·亚当斯,根 据人类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分析,在8天内预报的准确性可以达到80%。亚当斯把人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归因于地磁场的改变影响到人体的结果。进一步探索动 物报震.首先,在从事动物报震工作中要分清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地震预兆还是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否则就会造成错误报震。因为自然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一些非地震 预兆的环境条件变化,也会促使动物产生异常行为,而且往往与动物震前出现的异常反应相似。例如,天气闷热,雷雨之前,由于气压低,湿度大,水中溶解的氧气 减少,鱼儿就会泛塘,蜻蜓和蚊子聚群飞行,蚂蚁也忙于向高处搬家,表现出异常行为。又如狂风暴雨到来之前,大群海鸟会向着陆地飞行,许多鱼儿结群上浮,深 海鱼类游到浅海甚至上浮到水的表层,连鲸类也会群集在海面。再如饲养条件的改变,包括畜舍的改变,饲养员的调换,饲料种类的更换,往往也会使动物出现各种 异常反应。此外,动物在繁殖季节里,由于本身的生理变化,也会表现出行为失常。猪、马、牛、羊等发情时,常常出现烦躁不安,胃口不佳,相互追逐;狗在发情 期有嚎哭的现象,猫在发情期则往往叫个不停,鱼儿会进行生殖回游等。这些异常行为,都与地震没有关系。其次,在地震以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开始时往往是个 别种类和少数动物,而且还会受到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同种同类动物中会出现无异常反应、异常反应不明显和明显三种情况,这对动物报震工作同样会带来困 难,所以必须密切注意动物出现异常反应的种类、数量、涉及的范围以及异常反应的程度。因为没有一定数量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 三,利用动物预报地震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动物行为的变化与地震之间的联系,目前知道的还不多,必须在今后防震、抗震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土耳其“爱猫者协 会”的专家们发现,猫的脚掌能感受最轻微的震动,可比人类和一般动物早知地震的来临,而猫的嗅觉和听觉也相当敏锐,所以一些学者已将猫的“第六感觉”。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如何预测地震?

    世 界是神秘的,人作为高级动物拥有更大的潜能,所以梦境预测事物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化腐朽为神奇.大家来一起 努力吧.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天灾真的就毫无办法预测吗?近日,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就有神 奇的“第三只眼”,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动物能预报地震, 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  最近,在俄罗斯克里米亚雅尔达生物地震试验场,科学家发现蜥蜴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 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试验场是一片不大的山坡地,山脚下有一条通向海边的公路。这里不仅是岩蜥蜴和蛇蜥等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它们平时过冬的地方。 18年来,试验场的场长谢尔盖?沙雷金每天都要到这里走一趟。一般来说,他也不是能经常碰到这里的居民,因为蜥蜴出来晒太阳时,通常互相间隔20-25米 远。但一旦有突发情况,爬行动物就不得不离开藏身之地,那时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蛇蜥。  那些住在地球上地震频发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都有一套能预报地震 的本领。研究了30多年地震的孙士宏专家说,“地震前有预兆的动物种类有很多,中科院动物所在70年代所做的调查数字显示,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有 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确实。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等。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更灵敏,小动物比大 牲畜感觉更灵敏。”   克里米亚的地震工作者通过观察爬行动物的举动,也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

    1984 年10月5日,尽管是夜里,气温又低,蜥蜴还是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约一个小时后,地震仪记录下雅尔达沿海一带有地动现象。还有一次,1986年6月26 日,他们也测出了地壳有轻微晃动。那天下着雨,但蜥蜴异常活跃,并不像平常那样躲在洞里。雅尔达尼基塔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决心要弄清这种“灵敏感觉”到底是 怎么回事?经过无数次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一个能让爬行动物感知地震的生物机理。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 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据谢尔盖?沙雷金说,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 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中科院成都 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说,“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名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 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在爬行动物中,某些蜥蜴也有此特征,但是都没有楔齿 蜥的第三只眼著名。” 至于蜥蜴的第三只眼和地震预测之间的关联,专家表示国内未对此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所以不能确定其结论。

    据 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他们认为“第三只眼”确实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在试验中,他们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 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后来,将它们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蜥蜴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地动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 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然而试验结果却给生物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强磁暴产生的干扰同地震征兆区别开 来?于是他们在试验场安装了地磁仪,由它们来测定地磁扰强度,即所谓的行星磁感应指数。如果地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 所活跃。那就该发生地震了。

    1990年,克里米亚的苏达克市 发生6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在离震中4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了蜥蜴的异常举动。据目击者说,当时地上铺满了蜥蜴,它们在山岩和石头上成垂直排列,因为这种竖 向姿势能帮助它们适应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它们就靠这种姿势来减缓地动前夕先行到达的信号的影响。卡拉达格山地质站的工作人员说,在搜集全有关电磁、地球 物理、地质和生物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在所养动物的帮助下,生物地震学家学会了预报地动的强度和震区,不过他们现在还得预报地震 发生的时间。现在他们知道,生物指示器不仅在地震前几个小时,而且在几天前就会有所表据生物学家介绍,爬行动物有别于仪器,它们的预报从未出过差错。   由于蜥蜴有从古代祖先那里继承的神经系统,所以这便成了比较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它们能感知离震中半径为100公里范围内将要发生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 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认为,地震前地面和气候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种细微变化更容易使动物的感知器官受刺激,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当然, 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季节变化、疾病、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孙士宏说,“假如 在万里冰封的冬天,青蛇出洞无疑是一种震前异常;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群蛇出洞就是正常现象了。还有一点就是,动物的敏感度也会不同。假如在一次大震后, 特别是接连发生了多次余震后,动物的反应就可能对震动习惯,而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动物异常表现的持续时间越长,地震的破坏性就越大。不用说,这个试验场所 养的动物也有它们不足的地方。比如,冬天蜥蜴得冬眠,它们对地震的敏感度就会迟钝许多。但如果大冷天蜥蜴也出来晒太阳,那离强烈的地震就不远了。”

    当 然,不仅仅爬行动物能预先感觉到自然灾难。1902年春天,马提尼克岛由于培雷火山的灾难性喷发,30秒钟之内圣皮埃尔市毁于一旦,好几万人死于非命,可 是就只死了一只猫。原来是惨剧发生的几天前,市内各家的家畜早已逃离该市。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树义说,“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 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的一个村庄里,蝙蝠大白天满院子飞,人们轻而易举就捉到了十多只。与此同时,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人们 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许多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比人类要敏锐得多。比如鸽子可以长距离飞行而不迷路,依靠的是对地球磁场的独特感觉;鲑鱼 在大海中遨游之后,能凭借嗅觉和记忆,返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上游去产卵;蝙蝠本身的回声定位系统帮助它们在黑暗中自在地飞翔。 

    由此来说,地震来临前,地球磁场、地面温度变化、声波异常等情况被动物先感知,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地震来临之前究竟哪些外界因素刺激了这些动物?是气味?还是超声波?这些都是重大而又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汶川大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

    5 月10日报道,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绵竹离汶川只有几十公里。绵竹在此次地震中心范围之内。村民表示担扰: “这种现象是不是啥子天灾的预兆哟?”但绵竹市林业局接报赶到现场后却解释说,这是因为蟾蜍繁殖季节,爆发大量幼蟾上岸迁移,与天灾无关,不会影响人们的 生活,还会为当地减少蚊虫。村里的老人活这么老都没见过此等现象,但专家却说这是正常现象,证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自然的警告让这些专家忽略并曲 解。这甚至已是一种实质上的误导。  

    不仅是四川。

    5月4日,江苏江都市武坚镇新楼村约数百万只蟾蜍在该村刘垛闸附近集会。

    5月9日,江苏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迁徙。

    5月11日,江苏常熟古里镇珠泾苑数万小蟾蜍迁徙。   

    4月26日早上7时,湖北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直径约百米、水深数十米、常年不干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的蓄水5小时内全部消失,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村民盼专家解谜,至今没有听到任何解释。现在已不再需要专家解释了。

    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或许已替他们作出解释。

    但 如此的解释方式让人欲哭无泪,大自然又一次嘲弄了我们的愚蠢与粗心大意。动物反常、地下水异常这些高度吻合古老地震预测经验的大自然奇异现象发生时,却无 一人敢提醒说,这是地震预兆,大家要提高警惕。或许出于安稳人心,或许出于“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或许多年的平安让我们失去应有的防范意识,大自然再三 的提醒与警告,我们却彻底地对此失去领会能力,以至毫无防备意识之下遭此特大天灾。这到底是科学的局限,还是我们智慧的悲哀?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 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也称地震预兆。

    1、地下水异常。包括井水、泉水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 生物异常。动物异常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 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此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 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5、地光异常。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为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6、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