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的部首是什么(甘肃省中“甘”和“肃”的本义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甘肃省中“甘”和“肃”的本义是什么?
谢谢邀请。看到这个问题,马上挤出时间,第一时间来回答。毕竟自己在甘肃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甘肃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吐个槽!晕死,不是在问甘肃省的名字由来么?好不容易写完回答,怎么问题的题目都改了?害死人啊)
谈到甘肃,我身边的很多人只知道这气候不好,各方面相对落后。其实他们可不知道甘肃可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从西北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天水大地湾遗址算起,至今可有八千多年历史了。之所以,甘肃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可是这里过去波澜壮阔历史的集中写照。下面我就简单聊聊甘肃历史的变迁。
一、古代甘肃地理位置重要
甘肃东西狭长,北接戈壁荒漠,南连祁连山脉。长安为起点,全长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就是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北南两道,北道出玉门关,南道出阳关的。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横贯亚洲内陆的古商道,曾持续千余年,沟通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正是如此,古代的甘肃无论外御边患,还是内击强敌,都具有关键性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甘肃完全并入中国版图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旧称“雍凉之地”的甘肃大部属雍、凉二州。商周时,秦人的祖先就在甘肃东部天水游牧定居。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就在甘肃建立了中国历史最早的两个县: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后秦统一天下,设置36郡,甘肃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西汉,甘肃的战略地位更凸显出来。汉武大帝刘彻为彻底解决匈奴对中央王朝的威胁,开启的汉朝对匈奴战争,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带领下,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归大河,列郡祁连;威服西域三十六国,设都护,越葱岭,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至此威震八方。
特别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退盘踞河西的匈奴后 ,为了进一步控制河西走廊,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并大规模移民进行开发和戍守。公元前114年又增设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前111年分武威郡设张掖郡,前88年设敦煌郡,至此河西四郡完全设立,再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前81年又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十个郡,汉帝国完全控制河西走廊。甘肃也在汉王朝的管理下,获得很大发展,甚至《史记》中有了“陇右熟,天下足”的说法。
三、甘肃名字的由来
到隋唐废郡设州县,酒泉郡改制为肃州,张掖郡改为甘州。前面已说过,甘肃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之所以如此,也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控制着河西走廊的命脉,战略地理位置对中央政府太过重要。肃州自不必说,从汉武帝时期最初设武威郡和酒泉郡就可看出。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张掖郡,素有“金张掖”之称的甘州,地位进一步提升始于北宋时期。当时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张掖),这也是历史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更是由凉州(武威)迁到了甘州(张掖)。公元1264年,在甘州设甘肃路总管府,公元1281年,元朝又在甘州设甘肃行中书省,“以控制河西诸郡”。明朝成为陕西行都司,驻地一直设在甘州。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甘州(张掖)曾经长时间做为省会驻地,肃州(酒泉)虽然从政治军事和历史地位,丝毫不逊于甘州。但取名也只能甘州在前,肃州在后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在清朝初期地位才开始进一步崛起。不过,甘州依然是甘州提督的驻地,节制西宁、宁夏、凉州、肃州四镇兵马,相当于半个甘肃省会。
2、甘的部首是什么?
“甘”的部首是“一”,独立字一般都是第一笔做部首。 甘【gān】 甘具体有以下几个含义 1、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2、自愿,乐意:~愿。~拜下风。 3、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4、姓。甘,姓氏,殷商中兴名主武丁,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现为甘肃省简称。 造句 甘甜:生活像一杯法国红酒,慢慢咽下一口,味蕾中充满了甘甜。 甘愿:在数学教育的旅途中,我甘愿做一个行者,不断行走、不断思索。 甘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甘拜下风:他的棋艺确实高明,我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同甘共苦:抗日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和人民同甘共苦,冲破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内外敌人,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3、甘字的部首是什么?
甘字的部首是其本身甘,它是独体字。
分析字形时,经常提到“部首”这个术语。 “部首名称列表”包含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汉语教师教学书》第一卷的“附表”中。那么,什么是部首?一般来说,部首是意义的部首。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自由基和自由基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首”一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有两种含义。素养教学中提到的“部首”通常指的是复合字符含义的部首。分析字体时经常提到这种偏旁形式。这种类型的部首是适合单词的构词成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可以称为识字部首。
4、甘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甘的部首是甘。
甘gān 基本解释:
1. 甜,味道好 :~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2. 美好 :~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3. 自愿,乐意 :~愿。~拜下风。
4. 姓。
甘字组词:
甘愿[gān yuàn] :心甘情愿。
不甘[bù gān] :不甘心;不情愿。
甘贱[gān jiàn]: 安于贫贱。
甘腊[gān là] :美味的干肉。
甘当[gān dāng] :甘心接受。
同甘[tóng gān] :共享美味。
甘冥[gān míng] :见“甘瞑”。
甘埚[gān guō] :坩埚。
甘霈[gān pèi] :甘雨。
甘嗜[gān shì] :嗜好。
5、甘字的部首是什么?
“甘”的部首是“一”,独立字一般都是第一笔做部首。 甘字,有几种意思:
1. 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2. 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3. 自愿,乐意:~愿。~拜下风。
4.甘蔗
5.姓氏
6、“甘”结构部首是什么?
“甘”是独体字,没有部首。
【拼 音】gān
【基本字义】
1.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2.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3.自愿,乐意:~愿。~拜下风。
4.姓。
5.甘肃省的简称。
【详细字义】
1.(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
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2.同本义
甘,美也。——《说文》
稼穑作甘。——《书·洪范》
以甘养肉。——《周礼·疡医》
甘胜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秦王饮食不甘。——《韩非子·存韩》
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佳肴)
4.甜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开明北又有甘水。——《山海经·海内西经》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明·刘基《苦斋记》
5.又如:甘醴(甘甜美味的酒);甘豆羹(一种甜豆羹);甘瓠(甘甜可食的瓠瓜);甘木(所结果实甜美的果树);甘辛(甜而微辣)
6.[言词]甜蜜动听的
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左传·昭公十一年》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7.好,及时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诗·小雅·甫田》
8.又如:甘泽(甘霖,甘雨);甘澍(甘雨);甘膏(甘雨,膏雨);甘霈(甘雨)
9.甘愿;乐意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清·刘开《问说》
10.又如:不甘落后;甘分(甘心于本分);甘伏(甘心降伏);甘罪(自愿承担罪过)
【常用词组】
1.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甘心诚服他人,自觉居于下位。
你赢了,我甘拜下风。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竞选州长》
2.甘草 【gān cǎo】 :一种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Glycyrrhiza uralensis )。这种植物的根和根状茎用作中药。补脾和胃,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解毒。
3.甘脆【 gān cuì】∶香甜、松脆,这种饼干吃起来甘脆爽口。
4.甘当 【gān dāng】∶甘心接受、甘当处罚。(2)[be willing to be]∶情愿充当、甘当人民公仆。
5.甘芳 【gān fāng】 芳香甜美,荔枝的滋味,甘芳如饴。
6.甘汞 【gān gǒng】一种白色、无味盐Hg 2 Cl 2,在自然界中以可割切的四方晶矿物存在 ( 硬度 1.5,比重 7.15 ),从溶液中沉淀制得或由汞和氯的混合物升华制得的一种重的粉末。用作泻药、 杀菌剂以及杀虫剂。
7.甘贵【 gān guì】∶宝贵,他们夫妻视女儿比啥都甘贵。
8.甘井先竭 【gān jǐng xiān jié】佳泉不长久而易于耗竭,比喻才识过人者常常先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山水》
9.甘居【 gān jū】 甘愿居于 [较低的地位],甘居人后,甘居恬淡。
10.甘苦 【gān kǔ】∶甜味与苦味。比喻美好的境遇和恶劣的境遇,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史记·燕召公世家》,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