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毛玠怎么读(当初毛玠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毛玠怎么读(当初毛玠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当初毛玠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 2、毛玠,崔琰怎么读?
  • 3、范雎,怎么读,为什么大秦帝国崛起念(fansui),而百度查是(fanju)?
  • 4、“羴”怎么读音是什么?
  • 5、《新华字典》上“骰”发音tou,而且不是多音字。很多人把“骰”念成shai,是错了吗?
  • 6、竦怎么读?
  • 7、“笔”字,北方许多地方的人不念bi而念bei,这是为什么?
  • 8、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
  • 正文

    1、当初毛玠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毛玠何许人也?想必了解的朋友并不多,话说毛阶在三国时期是个重要的人物吗?可以肯定的说,非常重要。曹操对毛玠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那么为什么毛玠在后世名气不佳呢?也许和他惨淡的结局息息相关吧。下面我们便来谈谈这位被“埋没”的三国英才——毛玠

    毛玠其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本是汉末一县吏,为官以清廉公正著称,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后因天下战乱四起,为求安身立命之所,毛阶便投到了曹操帐下。而毛阶的到来,更是让曹操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伟大的战略家

    说起曹操,我们往往会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三国演义》上有写到: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但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我们都被演义给误导了。“挟天子”,奸臣之所为,事业尚未成熟的曹操若真是按这个战略发展,岂不是要一败涂地?不过话说为什么后世会将“挟天子以令诸侯”强加到曹操身上呢?

    其一,当时确实有这一说法,据后汉书记载:

    “沮授说绍曰:'......,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不过这是袁绍手下谋臣为袁绍所作的战略规划,与曹操并没关系。

    其二,那便是曹操确实采取了一种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类似,但又比之高明百倍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便是毛玠所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后来曹操也确实按这个战略方针走了下去,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奠定了后来曹魏的霸业。

    之所以说毛玠是个伟大的战略家,自然不仅仅只因为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谋略,毛玠一生对魏国的发展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他所提出的“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方针也对曹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后来曹魏所兴起的“屯田制”便是基于这一战略方针。

    毛玠还曾和崔琰一同主持人才选拔,举用了大批清廉正直之士,毛玠自身的廉洁品行,也激起了当时天下的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的风气,受到了曹操的大力赞赏。

    惨淡结局

    然而这样一位有功于社稷之人,其结局却是相当惨淡的,毛玠为何会落个惨淡结局呢?和一个朋友之死有着重大关系,这个人便是当年和毛玠一同主持人才选拔的崔琰,当时崔琰被曹操所杀,毛玠对此心中十分不快,可能背地里说了些曹操的坏话,因此被人举报,曹操听闻后大怒,将毛玠收监,所幸在朋友桓阶、和洽的营救下得以出狱,不过毛玠也因此被罢免官职,不久后,毛玠便抑郁成疾,于公元216年病逝家中。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2、毛玠,崔琰怎么读?

    毛玠 (máo jiè), 崔琰 (cuī yǎn )

    3、范雎,怎么读,为什么大秦帝国崛起念(fansui),而百度查是(fanju)?

    虽然现在读作ju,但是那个字应该读sui,其本意是天鹅站立目仰视的样子,《说文》“睢,仰目也,从目佳声”,表示高雅,如关关雎(sui)鸠(jiu),《释文》“雎本又作睢”,《说文》注“许惟切”,就是品读为sui。在英语德语中,天鹅叫做swan,和“王睢”两字倒装位置,王睢就是王孙,只有天鹅才能与之对应。所以范雎ju应读作范sui。

    4、“羴”怎么读音是什么?

    ”羴”这个字,想必大家都很陌生,此字读音为"shān",在古代它是"膻"的异体字,说的是羊肉的味道,泛指羊的意思。

    说句逗哏的话,认识这个字的人估计您肯定是在回民饭店进餐时听老板告诉您的吧!据说有一家知名餐饮业的招牌,是以”犇羴鱻”命名的。犇,奔也;羴,膻也;鱻,鲜也;很多人都是奔着”羴”和鲜来享用美味佳肴的吧!

    我住的小城里,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打着”犇羴鱻”字招牌的饭店,为了吸引顾客,这种招牌餐馆,充斥了烧烤、自助餐、炒菜、羊汤、涮锅五花八门。

    对了,在新疆还有一种称呼为“疆羴”的,说的是新疆的羊,冬天的新疆较为寒冷,那里有一种叫做大尾寒羊品种的羊,能在当地生存御寒过冬,它的尾巴积蓄了大量的脂肪,脂肪耗成油料,被当地民众炒菜时替代植物油使用,他们的饭菜都有一种膻味。

    说到“膻”,多少还能和东北人扯上关系。

    东北人常说膻泡,其实真实的意思可能是“三炮”,东北人平翘舌读的不太准。形容头脑简单,说话做事一根筋,不经过大脑、胡来莽撞、没有水准的人。常形容一个人平庸,没有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这种说话的形式,多用于东北方言,形容自己喜欢的人,意思引申为调侃、开玩笑的话,而在关系很好的人面前使用,不存在侮辱恶意,比如:这个你都不会,看你那膻泡样。呵呵!

    好了,我也没词给您往下编了,再继续写下去我自己就成了“膻泡”了。快过年了,权当给您拜个早年,逗您开心了。

    5、《新华字典》上“骰”发音tou,而且不是多音字。很多人把“骰”念成shai,是错了吗?

    再坚持几年,字典会改的…

    6、竦怎么读?

    竦的读音:[sǒng ]

    竦 : 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如:竦立)。恭敬,肃敬(如:“竦然异之”)。同“悚”。

    出自:东汉 曹操《观沧海》

    原诗: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海:渤海。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作者成就: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

    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7、“笔”字,北方许多地方的人不念bi而念bei,这是为什么?

    笔念杯是对的,念比是错的,只有北京等少数地方这样念。可是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所以就将错就错了,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还有很多词汇,也只有北京用。比如母亲,多数地方叫娘,仅北京叫妈妈。

    8、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差别非常的小,“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这四个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祇、祗、衹、袛四字的细微差别虽说容易让人犯错误,可是因为这些字已经不怎么常用,所以一般人想犯这种错误都没有机会。由于不是过于生僻之字,我们还有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不然很多爱较真的文友会睡不着觉。

    为了清晰明了,我们还是逐个进行说解:

    “祇”音有四,很多啊!

    (1)音qí,本义为地神。

    大抵有“示字旁”之字多与神有关,因此这里的“祇”(qí)也不例外。“祇”本义就是地神,《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尸子》:“天神为灵,地神为祇,人神为鬼。”

    (2)“祇”又可读zhī,为适、恰之义。《广雅》:“祇,适也。”

    (3)读chí,其义为病,义《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此“祇”即是“病”义。

    (4)zhǐ,同“衹”,意为只。

    音zhī。

    从金文字形看,像以酒浇地敬献鬼神,由此引申出恭敬义,如《左传》“父不慈,子不祗”。现在还见于书面语,如信件中常用“祗候回音”“祗颂文祺”。

    又可读qí,通“祇”,义为神灵。

    还可读zhǐ,范围副词。

    (1)音tí,同“缇”,本义为橘黄色的丝织品。

    (2)读qí,用于“衹衼”一词,指僧尼穿的法衣,如袈裟之类。

    (3)读zhǐ,在古籍中,“衹”和“祇”常通用。195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衹”被定为“祇”的异体字。1964年5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衹”又被定为“只”的繁体字。

    音dī,义为贴身穿的短衣。《说文解字》释义时用了一个颇为陌生的词“袛裯”:“袛,袛裯,短衣。从衣,氐声。”扬雄《方言》对“袛裯”作了考证:“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也。”裯,音dāo,袛裯,相当于今天的汗衫吧。

    看完了这些解释或许有人更迷惑了,别着急,这些字的分辨现在看来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发现古人也已经迷糊了,“祇” 为神灵之意时读 qí,古人也用“祗”。

    “祗”与“衹”都有qí音,但是意义又不一样,一为地神,一为衣服。

    最为“恭敬”义当用“祗”zhī,信件中的祝颂语要用“祗”。

    “衹”和“祇”读zhǐ,常通用。这四个字中只有“袛”最为单纯读为dī,为贴身的短衣,不能与其他三个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