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2、中国最早的姓是上古八大姓吗?最早的姓是怎么来的呢?
  • 3、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4、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5、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6、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 7、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是善?
  • 8、中国人最早的姓是什么?
  • 正文

    1、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中国姓的由来已久,在传说的三皇五帝之前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起源最早来源于原始人民的图腾崇拜,在这些原始人民的大大小小的部落中,往往姓就是祖先的名字或是部落图腾的称呼,最后演变成一个部落共有的姓。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姒、姬、娲、婢、妊、妃、好、姜、姚、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 ‘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也许就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姓氏在最早期,其‘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意义。‘姓’如字面所示,是指女人生的子女,原义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随着社会由母系发展成父系社会,姓则由随母姓转为随父亲。

    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而开始分散居各处后,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会保留姓以外,还往往以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官职等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在当时一个家族的姓是永恒的,而氏却会时常变化。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上古八大姓,分别有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可见,中国最早的姓是姬。

    2、中国最早的姓是上古八大姓吗?最早的姓是怎么来的呢?

    最早的姓自然不会是上古八大姓(如伏羲的风姓),但流传和传说至今,一般公认以上古八大姓为宗或源。

    后世存在的姓氏基本都可以溯源自上古八大姓。

    学过中学历史或许依稀有些印象:远古时期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以人类社会分,可细分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

    本文要说明的中国“上古八大姓”,便是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新时期时代,换个角度说,成形于母系社会,应用、普及于父系社会。

    上古八大姓的产生,简单说来就是:人文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石器,既是原始人类对抗大自然的基本工具,也是衡量生产力和文明水平的指标。

    当人类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时,温饱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保障族群繁衍的持续,食物的供应一般会优先考虑孕妇,故而母系成员在旧石器时代地位最高。随着后期精致打磨石器的发展,生产力逐步提升,部落的规模也渐渐壮大,于是母系社会开始形成,并在各部落间产生各自特有的图腾或标志。

    当生产力因石器的变革由量变积累到质变时,人类开始懂得蓄养动物、尝试农耕技术,温饱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人类便开始涉及音乐、祭祀以及权力扩大化等更高阶的领域。于是掌握有更多技艺和手段的男人们开始主事,最直接的后果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最终孕育出城市、方国和战争的概念。

    归功于中国汉字的象形与传承,我们目前所知的“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无一不是以女字为偏旁,如果这些汉字在传承过程是延续的,那么其产生必然与母系社会有极大的联系,这会不会是那些母系部落的图腾或标志呢?

    不妨我们做个假设,这些姓氏原本各对应一个母系部落,后来这些部落在母系与父系角色转变时被当做是部落的名号继承下来,成为这个部落人员的姓,或者说是文字化的图腾。

    按姓氏的原始用途“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姓的产生既是部落势力之别,也用于区别部落中是否同宗,以免近亲结婚。

    但从现有的资料看,上古八大姓并非来自于那个想象中古老母系社会。相反的这八大姓在形成上过程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如姬、姜、姞来自炎黄时代,姒、嬴、姚、妫、妘来自尧舜禹时代,而除了姜姓之外,其他姓氏又似乎源于姬姓或多少与之有相关联,如此错乱时间序本不足以让这八大姓并列存在,或者说存在的理由有些牵强。

    于是我们的假设宣告破灭。

    姑且举个例子,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中的己,原为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个中的一个,本是少昊后裔,己姓方国。后来少昊德衰,颛顼统领之,继而成为祝融八姓之一,尽管少昊和祝融均源自黄帝,但因首领变化而使一个方国或姓氏源出改变,显然不是姓氏本身所具备的属性。

    由此可见,这些姓氏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或许不是今日意义上的姓(肯定不是),更多的是代表一个部落,如果有德者居之,甚至整个部落都可能跟随这个首领改姓。

    我们再做个假设,在父系社会中,人文初祖黄帝所在的部落,可能真正的名号叫是轩辕氏,但按姓氏之分,氏用于“别所分”,姓用于“别所出”,故其姓应为为“姬”。我们姑且先这么认定,姬姓部落在黄帝的治理下发展迅速实力逐渐强大,于是黄帝开始东征西讨,吞并了诸多小部落。

    势力范围增加,部落及属民四处分散,黄帝必然会采取措施整合,于是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聚居地,从而形成了都城。

    而周边拱卫的卫星城,想必不会放任自行发展,最终黄帝将他们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功臣,可能组合成十二姓部落,分别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等十二姓。这些姓便自然而然成了姬姓的分支,后世便认为是出自姬姓。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其中的姬姓可能是留给了黄帝的嫡子,或者是姬姓部落最忠诚的伙伴、直系分支。

    或许是在这之前,也可能是之后,黄帝部落正式向当时势力较为强大的姜姓炎帝部落发起战争,以示图霸之心。结果大家都知道,尽管过程很难,但最终黄帝还是打败了炎帝,并获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可是炎帝部落的人实在太多了,姬姓部落一时还无法吃下并消化这些与自身同等体量的姜姓大部落,于是黄帝采取联盟的形式,搞地区自治,于是姜姓成了仅次于姬姓的远古大姓。后来证明,这种部落联盟的方式是正确的,黄帝作为联盟领袖,带领着新的部落开疆辟土,创下了华夏,成为今日中国的源头。

    当然,上古八大姓有一定的排序,这种排序与部落的结合、贡献和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如何,炎黄两个部落的一二位是铁定的,至于其他姓可能是在后期陆续形成,或者在结盟前产生的,就去梁山排位一样,不是先来就有用。

    后来的其他姓,可能就有来自与蚩尤之战,征东夷所合并的部落,发生的年代可能不完全在炎黄时期。当然正因为黄帝一个开天第一人,所以姬姓部落最为强势,历代领袖也基本来自姬姓部落,尽管不是家天下的制度,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其他如姜姓只能当一下次一些的部落首领。如共工氏就是来自姜姓,或许他是一位敢于反抗姬姓政权的人,所以才有撞不周山这样隐喻的事件发生。

    截止2016年,中国百强姓氏人口共12亿57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7.20%;“上古八大姓”,采用“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之说法,第一位为“姬姓”,后裔人口7亿212万人,占比50.78%;第二位为“赢姓”1亿7085万人,占比12.36%;第三位为“妫姓”1亿3357万人,占比9.66%;第四位为“姜姓”8913万人,占比6.45%;第五位为“姒姓”2587万人,占比1.87%;其他三姓几乎可忽略不计。

    3、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人类最早生活在母系社会里,中国人的姓氏追根溯源,也都与母系社会有关,与女娲有关。姓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女,后边一个生,合在一起意味着姓最初是女性的专利,所以中华姓氏中 一批最古老的姓氏都是有女字旁。比如:姬、姜、赢、姒、妊、妘、娮、姚。

    4、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上古八大姓,分别有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

    1、姬姓

    轩辕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为姬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2、姜姓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3、姒姓

    姒姓起源于大禹。相传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

    4、嬴姓

    嬴姓,起源于皋陶,皋陶出生于曲阜,因而以嬴为姓。

    5、姚、妫姓

    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舜。《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6、妘姓

    妘姓,起源于祝融氏。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己本出自嬴姓,少昊德衰,颛顼兴起,固己姓复为颛顼所统摄。

    7、姞姓

    姞姓源于传说中的黄帝王朝开创者姬轩辕, 是直接由黄帝所赐姞姓。

    扩展资料

    姬姓得姓始祖: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为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黄帝有嫘祖、女节、丽娱、嫫母四位夫人。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5、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扩展资料: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6、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已知最早的姓氏:姬、姜、妫、姒。中国最早的姓无从考究。况且上古时期姓氏观念不是很明确,有可能部落称号都可能作最早的姓氏。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前),就有了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氏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氏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二、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三、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四、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五、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六、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七、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八、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九、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十、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姓避仇改牢姓等。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并且随着岁月在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姓氏。例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公元六二七年,唐太宗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百家姓》是公元九六零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四百零八个,复姓三十个,一共四百三十八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五千个,但是实际常见的,只有一千个左右。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一九七七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百分之四十,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百分之十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百分之十。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四十五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7、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是善?

    人类社会是从母系向父系过度的,姓在母系社会即已形成。

    所以“姓”是女字旁,上古姓是用于别婚姻的,同姓不能通婚。从母系角度看,同姓就有同母系血缘关系。而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有等级划分,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到汉以后,姓氏混而为一。最早姓氏一般都带女子旁,比如姜、姬、妘、妫、姚等,还有风姓、任姓等,也是比较早的。传说黄帝生二十五子,得姓只十二人,这是早期的主要姓氏。

    8、中国人最早的姓是什么?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问题就是错的。 最早中国人的姓氏以封地命名——这句话是不对的。 最早中国人的姓氏源自于地名,比如炎帝部落处于姜水之畔,故炎帝部落以姜为姓。黄帝部落出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可以说,以地名为姓为氏,是中国姓氏最早的来源了。 商周时期,封国以地名命名是第二个阶段。但并不是说姓氏就一定随封国而变,最典型的就是秦国了,秦国为赢姓、赵氏,因被封于秦地,故称秦国。这就是国名随地名,但姓氏未随国名的例子。 并且,封地一般为氏,而非姓。比如晋国,最早受封于唐尧故地,故称唐国,后来涉于晋水,故国号改称晋。而晋国国君仍然姓姬,只不过以晋为氏罢了,到现在形成了晋姓。 还有其它如公孙、王孙、中行等源于官名或出身的姓氏。 所以说,在姓氏逐渐成形的时代(秦汉)之间,中国的姓氏源于封国、地名、官名、身份等等,并不仅仅以封地命名,而封国的国名也出自于地名。 再说国名——那不叫国名,应该叫国号。国号的选择可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国名涉及到国运,所以并不是拍脑袋定的。一般情况下源于几种情况: 源于地名。比如宋朝,老赵同志曾任宋州节度使,而此地原属宋国,故以宋为国号。 源于封爵。比如三国时的魏国,因为曹操当国魏王,故以魏为国号。还有,南北朝时期的陈国并不是如某些知友说的那样以姓为国号,而是因为陈霸先曾被封为陈王。 源于象征意义。比如辽在契丹语中的意思是“镔铁”,而为了显示比辽更牛B,所以完颜阿骨打就以“金”为国号,意思是金子比铁更坚硬。 尊循语义。比如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明,也出自于此,称“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当然,还有其它的,但无论如何,能建国的人都会有一群文化人跟着。所以国运长短,但国号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其特有的意义的。 包括元末陈寿辉所建的所谓“天完”政权,经考证人家的国号也很有可能是大宋,而不是看起来近乎玩笑的“天完”。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几千年下来,连年号都有自己独有的意义,更何况是国号。用姓来套国号,你得多瞧不起中国古代那些开国君王们,才会有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