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传》哪个版本最为经典?)

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传》哪个版本最为经典?)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苏东坡传》哪个版本最为经典?
  • 2、如何评价林语堂老先生的《苏东坡传》?
  • 3、王安石真的是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描写的那么人品不好吗?
  • 4、如何看待苏东坡传中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
  • 5、哪个作家写的《苏东坡传》最真实且独到?求知?
  • 6、如何评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 7、林语堂苏东坡传分章简介?
  • 正文

    1、《苏东坡传》哪个版本最为经典?

    苏轼以其卓越才华,不仅闪耀大宋文坛,身后追随者更是络绎不绝。后世所著苏轼传记,版本颇多,林语堂的最走心,李一冰的最具学术性,陈鹏的最为通俗。

    自小从语文课上,习惯了苏轼经典诗词的“高大上”,却也一叶障目。对苏轼认知的拓展,较早来源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苏轼的意义”一节中的论述。

    苏轼通过他自己的态度,传达出了一种“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思考,这种特有的思想气质,使他既有陶潜,白乐天相似的乐观情绪,又有自己独特的,深藏于心的,追求某种彻底解脱的意念。

    于是,开始搜集阅读,学习关于苏轼的各种传记书籍。至今记忆犹新的,大概也就是上述的三个版本。

    首先,作为人物传记,这三个版本的共性,就是都以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为轴,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主要事件。进而对他的一生,进行关照和解读。这从目录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三个版本的特点,各自鲜明。文化大家林语堂,对东坡的喜爱,素来已久,他写《苏东坡传》,参考的资料,多达100多种。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

    是由于人生境遇的相似,情感上的共鸣,才主动去探寻苏轼,了解苏轼。林语堂把苏轼及其作品,视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具有设身处地的带入感,是在用心去体会苏轼的种种际遇,是最走心的。

    李一冰教授的《苏东坡传》,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让苏轼的一生,更加完整,全面的呈现出来。使苏东坡的形象更加饱满,与其说是一部传记,倒不如说是一部学术著作。

    陈鹏先生作为一个文化从业者,他的《苏东坡传》,和以上两位相比,更多的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同时又能够深刻剖析苏轼的一生。他的这部著作,更像是一部电影式的纪录片。其中陈先生洋溢着文化底蕴的优美文字,恰如电影中娓娓道来的独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十有八九。林语堂恰恰抓住了苏轼最核心的部分,人生困境中的豁达与从容。李一冰所著,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研究者的严谨态度,与深厚的学术素养。陈鹏所著,更利于人们对苏轼认识的普及与传播。

    苏轼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文人,一个诗人,一个政治家,而应该是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果推选一个版本作为经典的话,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应当是首选之作。

    附最新版本信息,供大家参考: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李一冰著,《苏东坡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陈鹏著,《苏东坡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

    不同见解,欢迎评论交流。

    2、如何评价林语堂老先生的《苏东坡传》?

    我喜欢苏东坡,也喜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读过王水照的《苏轼传》、莫砺锋的《漫话东坡》、颜其中的《苏东坡论》,最欣赏的仍然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觉得现在众多的苏东坡传记中,虽然后续研究成果很多,但都没有超过这一部的。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来是面对英语读者的,后来又翻译回中文。按说这本书是给毫无中国历史基础的认识阅读的,给专业人士阅读会失之过浅。但是我在阅读时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读的是张振玉的译本,一则译本还原林语堂文字比较好,把原文神采飞扬的特点展示出来了;二则林语堂真心喜爱苏东坡,他去美国式除了带一些国学基本丛书以外,带的更多的就是苏东坡的著作了,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喜爱苏东坡呢?东坡那旷达的个性、独特的魅力是任何一个中国文人都比拟不了的。我记得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是士大夫,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确实,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实的东坡也得罪了不少人,包括皇帝,所以屡屡被流放,他戏称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全凭本能,鲁莽冲动,正像他所谓的“春鸟秋虫声”,也可以比为“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始终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他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

    我喜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记得我有一个香港朋友,他爱搜集关于苏东坡的一切著作和所有纪念品。他告诉我,他阅读了林语堂《苏东坡传》 二十遍,我想这才是真爱吧。

    3、王安石真的是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描写的那么人品不好吗?

    作者只是对苏轼情有独钟,王安石变法期间两次被摆官,司马光出走。苏轼他老人家心里也明白,苏轼后来被罢官是章敦干的,立场不可能都一样的,有你苏轼的发展空间就没有我王安石的施展平台。所以说王安石也是受害者。都在想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手段可能不一样罢了。

    只是这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不一定是有意黑王安石,现在的球迷还互黑呢,性情中人,文豪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4、如何看待苏东坡传中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

    苏东坡

    苏东坡即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60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示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末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于江苏),年六十五岁,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东坡还是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政治上属于旧党。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之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宰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掉宰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被罢去宰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闷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代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苏东坡传-林语堂

    苏轼在这本书里写了什么内容!概述,讲了他受历代文人的欢迎,死后被封为文忠公的谥号出生在眉山童年参加科举考试父子三人受重视在凤翔做官,几个有关押神鬼的小故事王安石变法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苏轼受到弹劾兄弟两个人的感情在杭州做官时认识的诗人,名妓,高僧写抗暴诗修黄楼乌台诗案 逮捕与审判在东山居住为农写赤壁赋练瑜伽,炼丹浪迹天涯太后恩宠苏轼的画谦退,主动请求做小官又到钱塘,搞水利赈灾为官之道又遭贬官被贬岭南过着仙人般的生活被贬南海回京途中去世

    王安石与苏轼

    这里有个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故事,乌台诗案

    大约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的时候,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天,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子上摆着一首只写了两句尚未完成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轼瞧了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么在枝头叫呢?黄狗怎么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

    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非常不满,就将他贬到合甫。

    苏轼到合甫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轼出于好奇,就过去问小孩子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轼凑到近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像芝麻大小虫子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这是什么虫?小孩子说“黄狗虫,黑狗虫”。

    苏轼离开花丛,来到一颗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

    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轼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但是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小了吧,他虽懂得地方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把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轼下狱,进而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有啥区别。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上看,王安石乏苏轼,错改两句诗,这也只是表面 上的原因,实质主要原因,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苏轼几次先后别被贬。

    王安石与苏轼是同朝为官的人,苏轼主张旧派,王安石主张新派,在历史长河角度上去讲,也不能说谁对谁错,谁好谁谁坏。任何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都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都是事故”。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把自己的这本书,有的人把自己的这本书写出来,公布于社会,流传历史上;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没有把自己这本书公布于世,传承历史,沉没在历史的海洋里。但是历史故事总是给后人们一个警示和学习的机会。我想人这一生就是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

    5、哪个作家写的《苏东坡传》最真实且独到?求知?

    相信大家对苏东坡并不陌生吧,连小学生都能背出他的诗。为了让世人了解苏东坡,林语堂用英语完成了《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自己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在书中,林语堂将苏东坡多种身份、多种成就全部罗列出来,充分展现了苏东坡比其他诗人更浓厚的丰富感、幽默感。

    德才兼备,不同于其他其他诗人,足以与西方的达芬奇所匹配。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一身蓑衣,脚踩芒鞋,拄着竹杖,从容不迫的走来。

    书中详细的记录了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成就,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无一不能。还有他的坎坷人生经历,磨难深重,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心凉”,但正是因为多次流放,苏东坡才有了与百姓接触的机会,才有了写作的灵感。可以说那艰苦磨难的生活成就了苏东坡。

    我想,苏东坡就像一只回归山林的鸟,在自然的天空能力快乐的飞翔。

    6、如何评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如何说呢,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确实是十分偏爱的,文章许多地方或许稍显夸大,但是个人认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翻译。

    第二次看此书是中英文版本同时看的,那时候才发现很多英文版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中文相去甚远。英译汉时确实会因为译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意思上的偏差,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此书的英文原版。

    7、林语堂苏东坡传分章简介?

    第一章 概说 讲了 他受历代 2113文人欢迎、死后 5261被封文忠 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 4102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 1653考试 第 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有关神鬼的小故事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 第九章 苏轼受到弹劾 第十章 兄弟两人的感情 第十一章 在杭州做官时认识的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写抗暴诗 第十三章 修黄楼 第十四章 乌台诗案 逮捕与审判 第十五章 在东山居住为农 第十六章 写赤壁赋 十七章 练瑜伽 炼丹 十八章 浪迹天涯 四处同友人游玩 十九章 太后恩宠 二十章 苏轼的画 二十一 谦退 主动请求做小官 二十二 又到钱塘 搞水利 赈灾 二十三 为官之道 百姓朋友 二十四 又遭贬官 二十五 被贬岭南 二十六 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二十七 被贬海南 二十八 回京途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