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著名成语典故(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著名成语典故(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 2、关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 3、中国成语故事中“纸上谈兵”有什么典故吗?能讲讲它的故事吗?
  • 正文

    1、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我们国家的成语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能够记住很多的成语,但是关于成语的典故估计很多都不太了解了。

    今天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也就尝试着列举几个由项羽这个人而沿用的成语吧。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典故】这两个成语都是项羽在钜鹿之战时留下来的。

    定陶大战楚军大败后,项梁战死。秦国将领章邯开始率领军队攻打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这个地方。

    楚怀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后来项羽实在看不惯宋义的行军风格,杀了他并率领全军渡河,他们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示要拼死决战,没有活着回来的打算。

    军队刚到就围住了王离,与秦军相遇,九次交战,截断对方的甬道,大破敌军,杀死苏角,俘获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此为破釜沉舟由来典故)

    当时各诸侯派兵援救钜鹿的有十几处营寨,没有人敢轻易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各路将领都站在营垒上观望。楚军战士都以一敌十,楚兵的呐喊声震撼天际,诸侯军中没有人不胆战心惊。在楚军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进入辕门的时候,都跪在地上爬行,没有人敢仰视项羽。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诸侯都听命于他。(此为坐壁上观由来典故)

    衣锦还乡、沐猴而冠:

    【衣锦还乡】意思是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也说衣锦荣归。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典故】项羽领兵攻进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的宫室,收缴财宝、劫掠妇女向东而去。有人劝阻项王说:“关中有群山和黄河为险阻,四面都是关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定都来建立霸业。”

    项王却说思念故乡想要回到东方:“得到富贵却不回到故乡,就像穿着绣花的衣服在夜里走路,有谁会知道呢!”

    劝项王的人说:“人们都说楚国人只是猕猴戴帽子罢了,真是这样。”后来项王将这个人烹杀。

    后人延伸出了‘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当还乡的说法。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成语典故】汉王与项王作战于垓下,项王的军队在垓下修筑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其重重包围。

    夜晚听见四周的汉军都在唱楚地的歌曲,项王于是非常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占领整个楚国了吗?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这便是四面楚歌典故)

    项王于是夜里起身,来到营帐中饮酒。名叫虞姬的美人因受宠而经常跟随项王行军,项王情绪激愤地唱起悲伤的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能拔山啊,豪气盖世;时运不济啊,骓不能至。骓不能至啊,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该怎么办!”歌唱了几段,虞美人应和着。项王流下数行眼泪,身边的侍从都流下眼泪,没有人能抬起头来。(这是霸王别姬的典故)

    乌江自刎:

    【乌江自刎】比喻一个人到了绝望的境界时,无法面对现实采取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成语典故】项羽别姬后,突出重围,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这几个成语典故可以很好的将项羽的一生串联起来。大家可以透过这几个典故了解到一代霸王的浮沉一生。

    2、关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保阿斗,空城计,一品刘皇叔,一统山河归司马,二关公,二士争功,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国归晋,火烧赤壁,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七擒孟获,五关斩将,六出祁山,八阵图,九伐中原,失街亭。等。

    3、中国成语故事中“纸上谈兵”有什么典故吗?能讲讲它的故事吗?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由来己久,众所周知赵括是个只会说大话,却把兵带入深沟的罪人,成为千古笑谈。孰不知,赵括失利有他的难处。

    赵括,兵法理论,口头语言表达可算一流,得到赵王的认可,让他代替名将廉颇统帅三军,与秦军决一死战。谁知秦王使诈,暗中派名将白起与之对垒。但赵括并没怂,指挥将士东挡西杀。苦于战斗力有限,向友军求援,友军却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无奈,赵括身先士卒,勇猛如虎,尽力拚杀,做到了一个主帅应做的一切,却无力回天,难逃帅死兵灭之劫。

    总之,无论过程如何曲折动人,但结果却盖棺定论,由其是战争——胜王败冦。赵括落下后世的“说大话达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