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船借箭的歇后语(草船借箭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草船借箭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诸葛亮草船借箭——不匹配 诸葛亮草船借箭——实妄(十万)
拓展资料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2、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果真是诸葛亮所为吗,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不是了。
第一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第二孙权的目的是挑战,而不是借箭。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以及《魏略》,说的很清楚。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仓促编组的水军不能作战。原因是收编的刘表水军战斗力差,长期不做正规训练,不能立即作战。
而曹操自己的北方军马根本不能水战,士兵上船以后站不稳,头晕目眩。而且这些人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大量病死。
无奈之下,曹操命令暂时不要出战,先训练好水军再说。
这种情况下,孙权的军队多次主动挑战。
曹军开始出战,但很快被精锐的吴国水军击溃,之后就干脆不出来。
有一天,孙权亲自率领大批战舰去挑战,曹军仍然闭门不出。
孙权就命令军舰停在曹军水寨前,擂鼓叫阵。
曹操判断肯定是孙权来了,但又不敢出战,就命令水寨的弓弩手乱箭齐射,将他们赶走。
谁知道孙权根本不怕,军舰一动不动。当时军舰都是木头的,曹军的箭就钉在军舰上,竟然导致朝一面倾斜。
孙权又命令船只转向,用另一面继续对着曹军。
直到这一面也被弓箭射满,孙权才下令回去。
于是,这些军舰就带着无数羽箭回去。这些羽箭拔出来就可以继续使用,为吴军搞到了大量的羽箭。
自然,孙权的目的是挑战,而不是借箭。吴军武器装备精良,本来也不缺羽箭。
而且,自古以来也没说谁敢去借箭的。
当年水军经常使用带火的箭头,一旦射中就会起火。诸葛亮如果有胆量去借箭,还用无数草人,一旦遭到随便几支火箭,立马成为烤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