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随君直到夜郎西上一句(“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随君直到夜郎西上一句(“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 2、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是什么?
  • 3、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后一句是什么?
  • 4、随风直到夜郎西上一句是什么?
  • 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
  • 正文

    1、“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国真实存在过吗?“夜郎自大”怎么讲呢?

    “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出自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一句,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王昌龄此次被贬的原因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而他的朋友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诗里面的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情怀。而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应该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而大家熟悉的“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

    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所以,由此可见“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是县而不是夜郎国和典故“夜郎自大”夜郎国的不是同一个地方。

    2、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是什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内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后一句是什么?

    “随君直到夜郎西”是错的,应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它的上一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4、随风直到夜郎西上一句是什么?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译诗: 正当柳絮飞杜鹃啼的时节, 听得你贬谪到龙标的消息, 我将一片愁心请明月捎去, 随你直到夜郎以西的边域。

    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

    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