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对偶句举例(举例对偶的句子?)

对偶句举例(举例对偶的句子?)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举例对偶的句子?
  • 2、什么是对偶句举个例子?
  • 3、你能举出两位伟大诗人的诗词中你认为不合平仄的对偶句吗?
  • 4、什么叫对偶句,举一个例子?
  • 正文

    1、举例对偶的句子?

    对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例子: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译文: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扩展资料: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 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

    2、什么是对偶句举个例子?

    例句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译文: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例句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你能举出两位伟大诗人的诗词中你认为不合平仄的对偶句吗?

    你能举出两位伟大诗人的诗词中你认为不合平仄的对偶吗?

    我是杨业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核心,就是问什么是对偶,对偶要不要讲究平仄?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对偶,就是诗文平行的两个句子相对,称为对偶。对偶的基本要求是句子结构相对,比如事类对,颜色对,数目对,正对,反对等许多讲究。也就是说,对偶只需要相对应的两句字数相等,对应的位置的词性与类别相同,与相对应的文字的音律平仄没有关系。因此,只要是对偶句,不管这个对偶句是谁写的,都与作者是不是伟大诗人、是不是符合平仄,无关。

    不过,对偶,不讲究平仄,但对仗是严格要求平仄的。

    何谓对仗?根据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定义,就是在诗文中的对偶,要求相对位置“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如果对应的词性是一个类别,就叫工对,否则就是宽对。

    对仗,既然是严格意义上的律句,那么就要遵守律诗的要求,比如: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这都是不能犯的。如果是写律诗,或者填词,要求对仗的地方,就不能仅仅用对偶来替代,因为对仗还有音律平仄要求,否则就出律。

    如何区别对偶和对仗呢?举例:

    ①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选自唐.李白《上之回》)

    分析:万乘/出/黄道(仄仄仄平仄),千旗/扬/彩虹(平平平仄平)。这对,字数相等,音节结构相同,对应位置的字音(都按照平水韵来评定)平仄相反,词性相同,但犯孤平,因此不是严格的对仗句子,只能是对偶。前军/细柳/北(平平仄仄仄),后骑/甘泉/东(仄仄平平平)。这个看起来都是标准的对仗,字数相等,对位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反,但三仄尾对三平尾,犯律诗大忌。因此说,这两对都是对偶。

    ②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选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分析:云/青青/兮/欲/雨(平平平平仄仄),水/澹澹/兮/生/烟(仄仄仄平平平)。很显然,这是典型的对偶句。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称为“诗仙”,他传世的诗词有九百多首,他写诗随性而豪放,不拘词格,不拘声律,近于散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选自唐.杜甫《春望》)

    分析: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这即是对偶句,也是标准的对仗句。

    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选自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分析: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平平平仄仄),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很显然,这既是对偶也是对仗,而且是工整的对仗;即从/巴峡/穿/巫峡(平平平仄平平仄),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对仗也很工,在出句第三的位置,是平声,按照律句,是可以不论的。因此,这也是标准的对仗,也是对偶句。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来称他为“诗圣”,他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被后世称为“诗史”,他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擅长古体诗、律诗,对仗工整,严谨,为律诗之典范,对后世的格律的发展、影响深远,

    总结:对偶不需要讲究平仄,但对仗讲究平仄。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仗句;是对仗句,一定是对偶句。欢迎关注@杨业光2019,讨论格律知识。

    4、什么叫对偶句,举一个例子?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 辞方式。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