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范仲淹的名句(范仲淹的诗代表作?)

范仲淹的名句(范仲淹的诗代表作?)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范仲淹的诗代表作?
  • 2、范仲淹的代表诗句是什么?
  • 3、范仲淹如何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
  • 4、关于范仲淹的名言警句?
  • 5、范仲淹的诗有哪些?
  • 6、读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唐代诗人的什么中的名句?
  • 7、宋代的范仲淹说过什么的千古名句?
  • 正文

    1、范仲淹的诗代表作?

    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先天下知优而优,后天下知乐而乐。

    2、范仲淹的代表诗句是什么?

    范仲淹的代表诗句是什么?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989年一1052年)。他一生中写下许多诗词、散文,留下了不少有时代意义的诗句。包涵了热爱祖国、励志、理想、思念、伤感、悲愤等方面的内容。

    笔者最为欣赏的代表诗句:

    一是非常励志、有哲理的名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灵乌赋》,意思是:宁可为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而死亡,也不为一声不响而苟且偷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励志向上,不畏强权,为了国家、民众的利益,宁可死也要直言、直谏。二是我认为最有影响力、也更为欣赏的代表作,当属《岳阳楼记》中带有爱国、奉献精神的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激励了后人,永远值得后来者学习。不过,我认为这句话的原义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有点不近相同,文中所指的“天下",泛指南宋皇帝所统治的天下。我们现在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谓的“天下“除了指自己的祖国外,也指向了全人类。也就是说为了祖国人民及全世界人们的幸福快乐而先忧后乐。我认为, 范仲淹最有代表意义的诗句首选是《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美丽的家乡,湖南岳阳也因此闻名天下,岳阳楼也因此成为天下名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欢迎大家来岳阳旅游观光。

    3、范仲淹如何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

    无疑范翁怀有一颗忧国忧民忧天下之心,否则他写不出来如此名垂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尽管在写巜岳阳楼记》时人生处于低谷,仕途不顺,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放到河南邓州,同样被贬到岳阳的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后,请范仲淹作记,但由于那个时代被贬的官员是不能离开贬放地的,怎么办呢?滕子京就委托画家画一幅巜洞庭晚秋图》加带信涵一并寄给范仲淹。他便凭借巜洞庭晚秋图》写出了不朽《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后世传颂,人民期盼和呼唤具有如此忧乐观的好官,也是一心为民的官员们践行的座佑铭。确实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范仲淹为官的动机不纯,便不会向这方去思考问题,更不会以人民的忧乐为己任,

    范仲淹与他的《岳阳楼记》一样永远彪炳于史册!

    (一)

    4、关于范仲淹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5、范仲淹的诗有哪些?

    电视剧《清平乐》终于热播了,故事发生在北宋宋仁宗时期。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仁宗也是中国历史上以仁德治天下的皇帝典范,在他的勤勉治理之下创造了一个祥和的盛世。仁宗时期有许多朝臣都是历史上名的文学家,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这些我们熟悉的人物都出自这个时代。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一出场就十分精彩,一身平民装扮的范仲淹,就被书院的门卫鄙视,就连书院的学生都敢怼他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但是他却不生气,还下定决心要好好教导这群顽童。这样的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臣,不愧能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除了《岳阳楼记》这样中学必背篇目之外,范仲淹还写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也体现在他的诗中: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正是因为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感同身受,范仲淹才能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到诗里,付诸到执政的实践当中。他的《江上渔者》诗便是表达对劳动者生存状态的同情,对劳动本身的由衷感激。

    这首诗很是范仲淹在江浙一带当官时所写,著名的松江鲈鱼便是苏州的特产,在他品尝过鲜美的鲈鱼后发自内心写了这样的感慨。范仲淹曾经在苏州做官,一到苏州之后就立即投人抗洪救灾的工作中,带病坚持在抗灾最前线。姑苏的秀美风光令他流连忘返,当地的美味也令他难忘。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每到鱼肥美的季节,江岸上往往人潮涌动,都为品尝鲈鱼的鲜美,不过谁注意过渔民的辛苦呢?“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叶渔舟,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大风大浪中,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鱼为生,又有谁能够体谅他们的无奈呢?当人们享受着渔民的劳动成果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呢?

    能有这种情怀的范仲淹其实也是个苦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然后他母亲改嫁,范仲淹也因此而一度改名朱说。范仲淹从年幼的时候就发奋读书,刻苦努力,关于他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断齑画粥”。据说范仲淹在读书的时候,因为贫穷,每天晚上都会煮一锅小米粥,等到第二天让它凝固了再用刀将粥切成小块,每餐吃上两块,用于充饥,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三年。

    范仲淹读书刻苦、生活节俭是千真万确的。后来刻苦努力的范仲淹终于凭借他的人品、才华,成为宋朝声望最高的名臣之ー,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知识改变命运”,完成了从一个贫寒子弟到国家栋梁的华丽转型。范仲淹死后谥号为“文正”,“文”是对学识的评价,“正”是公众舆论的评价,也就是说要得到群众最为广泛的尊敬和爱戴才能得到“正”的谥号,这样的评价是对他人生功绩的最好褒奖。

    范仲淹的这首《江上渔者》和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些相似,只是不同之处在于范仲淹的同情之心一直未变,而李绅的同情心却随着时间而改变了,所以人都是会变的,能够一直坚持真的很难得,范仲淹做到了,从发奋学习到做个好官,他都做到了。这样的范仲淹,你喜欢吗?

    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评论、点赞,谢谢您的阅读!有关必回!!!

    6、读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唐代诗人的什么中的名句?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很喜欢范仲淹的这首《江上渔者》。还是先来欣赏一下整首诗吧。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的意思是:江边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知道喜爱鲈鱼的鲜美。你看那一条小小的渔船,不断地在风浪里飘来飘去,时隐时现。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但是意境优美, 涵义丰富,令人浮想联翩。读完此诗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湖水,水天一色,空濛迷茫。湖水被风吹起了层层的波浪,此时,一条小小的渔船正在随着风浪起伏不定,时隐时现。这幅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美丽中有一种凄凉的氛围。

    小船上的打鱼人被风浪颠来倒去的,会不会头晕?会不会有危险呢?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他为什么还冒着风险去打鱼呢?还不是为了打鱼卖钱,维持生活吗?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范仲淹对为了生计辛苦工作的渔民的同情。

    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吃鱼人的规劝:你只知道鲈鱼鲜美,却不知道打鱼的人多辛苦多危险。你少吃一点鲈鱼,渔民就少一些辛苦呀!

    这首小小的五绝,反映了范仲淹“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尚情怀。他虽然身处高位,衣食无忧,但是总关心着底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连江上的打鱼人都得到了他的关心。范仲淹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由这首诗,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辛苦种田的农民的同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意思是:那些吃着盘子中各种美味的人,有谁知道农民种田的辛苦呢?你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呀!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

    这两首诗都是由吃美味想到辛苦工作的劳动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同情,都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热爱。所以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古典诗词”这个话题。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谢谢你阅读完毕以后,再关注“喔小咪”。

    7、宋代的范仲淹说过什么的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都是范仲淹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