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下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的下一句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峨眉山月半轮秋的下一句是什么?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2、峨眉山月半轮秋,求下联?
鄱阳湖柳千丝绿,
峨眉山月半轮秋。
3、峨眉山月半轮秋的下一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武元衡《送温况游蜀》峨眉山色侵云直,巫峡滩声入夜长。——昙域《怀齐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锦城羌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4、“峨眉山月丰半轮秋,影入平平羌江水流”,诗人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峨码山月丰半轮秋,
影入平平羌江水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给我们优美佳句。他川游中夜发清溪问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展玌了羌江水流和峨眉山月形象而优美画卷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在李白的笔下对月亮的描鸟得生动传神给读者精神享受,我们应学习传承李白文笔和精种。
如有不妥之处望网友批评指正!
5、峨眉山月半轮秋下一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6、峨眉山月半轮秋,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半句是什么?
出自《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李白。 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7、峨眉山月半轮秋”这一句中?
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