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上一句是什么(请问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上一句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请问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上一句是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唐】张继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2、古诗“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前一句是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什么意思?
意思:“折柳”是笛子吹奏的曲调名,全名是《折杨柳》,前期为伤感别离之作;放到诗句中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出自:《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扩展资料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赏析:诗歌只是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却显现了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4、“何人不起故园情”上句是啥?
春夜洛阳城闻笛【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古诗“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前一句是什么?
参考答案: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⑵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⑷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⑸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上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句出自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