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上句?
  • 3、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前一句?
  • 4、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是啥?
  • 5、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是啥?
  • 6、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
  • 正文

    1、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谢谢邀请!

    一、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的全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大致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自由地飞翔,水岸上桃花盛开,桃花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忘情于山水之间的快乐,不想回家。

    二、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732-774年?),字子同,号玄真子。唐朝金华(今浙江省金华)人。他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南浦县尉等职。后厌倦了宦海风波,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后,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一带,扁舟垂纶,渔樵为乐。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大易》十五卷,有《渔歌子》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唐大历九年(774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前往拜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二人即兴唱和。张志和写下《渔歌子》五首,其中就有这一首。

    三、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1.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渔歌子》(又称《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格调清新,纯朴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词作典范。后世均依张志和这首《渔歌子》的词谱为词谱。后世很多人都写过《渔歌子》词,但无不受到张志和这首《渔歌子》的影响,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这也是被称为“千古风流句”的重要原因。

    2.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有一段精彩评论:“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意思是说,苏轼和黄庭坚,对照张志和的《渔歌子》,先后都写了《浣溪沙》词,结果都不如张志和的词好。我们来看看苏黄写的词:

    (1)苏轼《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黄庭坚看了苏轼的词,也写了一首《浣溪沙》:“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苏轼看了黄庭坚的词,开玩笑说:“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也?”众皆传为笑谈。

    综上所述,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被称为千古风流句,名副其实。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上句?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rwtr2t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朝代】唐

    译文对照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前一句?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2、注释: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不须:不一定要。

    3、赏析: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4、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4、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是啥?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是青箬笠,绿蓑衣。

    全诗如下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5、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上一句是啥?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

    【一】归:返回【二】全诗张志和【三】注释【四】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景之中,流连忘返。【五】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