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 2、道德经有什么经典语录?
  • 3、《道德经》中经典名句非常多,您最推崇哪一句?为什么?
  • 4、道德经中最让你受益匪浅的是哪句话?
  • 5、《道德经》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 6、《道德经》中哪一句话令你终身难忘?
  • 7、你认为《道德经》里最有指导意义的话是哪句或者哪几句?
  • 正文

    1、《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好,这是《道德经》道经第五章的内容,今天我们以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的情节,来探讨一下它的含义。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释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音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音tuo 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当做刍草扎成的狗(让它们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爱,把人民当做刍草扎成的狗(让他们自生自灭)。天与地中间,不像风箱(橐龠)吗?中间虽然是空的,但不会枯竭,鼓动起来产生更多的气流。人们说话太多,反而会字断理穷,不如把话藏在心中。

    老子认为应当遵循发展规律,统治者不要“滥施仁爱”,让万事万物自然发展生长。

    诸色人等在这片古老秦川大地上的来来往往:

    罂粟带来的巨大收益,鼓舞了白嘉轩,也鼓舞了白鹿原的乡亲,三五年间,原来耕种小麦、玉米的平原和河川的优良土地,都被种植成了罂粟,白鹿原往日的粮食集市被烟土市场代替了。

    清帝退位后,白鹿原谣传白狼出没,流言四起,白狼恐怖的爪印出现在原上农户的猪圈、窗台、牛棚.....牲畜被害,人心惶惶。老百姓自发的巡逻放哨,灾祸临头、悲怆激昂的气氛笼罩着白鹿原,老百姓的心被揪紧了。

    愚弄老百姓的保障所,趁乱核查白鹿原的土地和人口,按土地目数和人头收缴印章税,抗拒不交者,处以革命军法。白嘉轩与贺德敖等老百姓暗中组织乡亲,去县城交农具,逼迫当局罢免了县长。

    军阀更甚于土匪,他们在白鹿原横征暴敛,反复征粮,白鹿原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共产党趁势发动农民协会,着手建立地方组织。农协风暴席卷白鹿原,地主恶霸乡绅的恶行被揭露,直逼国民党地方组织。“四.一二”后,国共分裂,农民运动失败,国民党重新执掌白鹿原地方组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滋水县的县长撤换了四任,这是自秦孝公设立滋水县以来破纪录的事,乡民们甚至搞不清县长们的名和姓就走马灯似的从滋水县消失了。”

    大自然的惩罚出手了,旱灾来了:

    相对于原来出现在五、六、七月的伏旱,这年的干旱从春末夏初就开始了。太阳俯瞰着大地,热浪舔舐着白鹿原,土地裂开了口子,池塘、旱井、洼地、小溪里面的水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一批批被侥幸的撒下包谷、豆子都成了酥酥的粉末.....千里苍凉,满目灰白。

    四月的干旱一直持续到腊月,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半年时间没有见过一滴雨的大地,贪婪的拥抱着、热情的嗜吸着,大雪稍一接触地面就风干了。像干旱的夏天一样,这年冬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干旱、极冷。

    这一年是白鹿原历史上少有的极端干旱,大自然凛然的惩罚永远镌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旱灾引起年馑,年馑抽打着人性:

    肆虐的旱灾中,最先倒下的是家畜、田间各种小动物,一批树木倒下了;接着是一个一个老人、孩子离开了人世,然后是一家一户的绝种,最后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灭绝。

    卖儿卖女者有之,相易食子者有之,卖地卖房者不计其数,借机报复坦露嘴脸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之.......也有少数富家地主尽显仁义之举,慷慨解囊襄助穷人。

    年馑抽打着人性,更多人的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在饥饿中泯灭,一些人的道义、善良在暗淡的日子中得到了升华!

    结语:

    亲爱的朋友,人与自然、统治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相处之道,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生活中迷失、学习、领悟、醒悟,我想,你应该有答案了吧!

    2、道德经有什么经典语录?

    《道德经》全书虽然仅短短的五千言,但却体大思精,胜义迭呈,妙语连珠。一,道经。1,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被废置抛弃了,才会提倡所谓的"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严重的诈伪: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夫妻不和,家庭陷入纠纷,才会提倡所谓的"孝慈":国家政治昏乱黑暗,才会产生所谓的"忠臣"。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看重和任用有才干的人,使民众放弃竟争:不重视珍稀的物品,使民众不至于沦为盗贼:不展示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民众的内心不被烦扰。因此,"圣人"所要造就的理想政治,是使民众的头脑单纯,使民众的肚子填饱,使民众的志气消亡,使民众的身体强壮。永久使民众处于没有知识和欲望的状态。使得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总之,按照"无为"的标准处世接物,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太平的。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虚怀若谷,永不停歇地孕育生产天地万物,这就是玄妙莫测的母性本能。微妙的母性生产本能,则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它绵绵延延,生生不息,无形地存在着,发挥着无穷无尽的作用。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凡是处处要求圆满,不知趁早歇手不干:傲才持物锋芒毕露,必然难以保持长久:黄金美玉堆满屋子,到头来谁也无法守藏:因财产丰厚、地位显赫而骄傲自大,必定会留下祸患,埋下灾难。功成名就,即谦让告退,这样做才符合天道的规律。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绚丽的色彩使人眼睛变瞎,优美动听的音乐使人耳朵变聋,丰盛精致的食品使人胃口变坏,纵情于驰马打猎使人身心放荡,稀有珍贵的物品使人做出偷盗这类恶行。因此圣人但求温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总之应舍弃感官享受,满足于简单温饱的生活。二,德经。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对立面的存在,并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循环转化,是"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柔弱无力,则是"道"的作用的发挥和表现。天下万物都产生于物质性的具体的"有",而"有"又产生于抽象、无形的"无"(道)。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往往能驾驭天底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往往能穿透不留任何空隙的东西。我因此而认识到无为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不论空谈的教化,无为的好处,天下极少有赶得上的。3,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双脚不迈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物:两眼不观望窗外,就能认识自然的法则。走得越远,见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少。因此,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能了解一切,不必用眼去看就能明白一切,不必有所作为就能成就一切。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善于做统帅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同敌人正面交锋:善于任用人才的,对人谦居其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任用人才的本领,这叫做符合自然的规律。这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最高准则。5,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明明知道却以为不知道,这是真正的高明。实际不知道但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毛病。正因为把这种毛病当作毛病,因此就不会有毛病。圣人是不会犯错误的,这是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作毛病,所以他不犯错误。

    3、《道德经》中经典名句非常多,您最推崇哪一句?为什么?

    《道德经》值得最推崇的一句应该是“德道合一”,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了“德道合一”的行为表现,才会带来财富,才会有厚德载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德”就是行为,这个行为就是遵“道“而行,“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就是“道”为体,“德”为用“体用不二,两者不可分割,这就是“德道合一”。

    这个“德道合一”的解释,正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个体径济很活跃,更应该要有“德道合一”思想底线,才不会为了利益去做道德缺失之事。如哄蒙拐骗,制假,贩假,卖假,强买强卖......等等这些昧着良心的行为,来追求短暂利益。老古话叫“做打短命之事”。

    所以当今社会,推崇《道德经》中的很适应的一句“德道合一”很是受用,并可遏制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使违法分子无空子可钻,有可告诫广大老百姓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现今改革开放的社会,“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能力的人士确实赚到了很大财富。更要有“德道合一”的行为来约束自已,充实自己,谋求更大发展。

    “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道德文化。不管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老子的《道德经》都贯穿着“德道合一”的道德精神。

    总之,当今社会不管什么阶层人士,都要积德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享受得多,拥有得多,就更要有“德道合一”的行为来规范自己,更要有更多的积善行德的品质。才会使你有着永久不变的物质财富,否则德不配位早晚遭殃。千真万确!

    4、道德经中最让你受益匪浅的是哪句话?

    道德经里字字珠玑、字字生香,且都富有哲理。在偏爱程度上难做取舍,但有时候我们不经意常用的或常见的一句话比如“天长地久”,我们对它的认知仅限于字面意思或一句祝福语,不明它其实源于道德经,难免以偏概全。至少我在此之前也认为它多用于祝福语。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探秘它的“身世”、揭起它的“红盖头”,寻找不一样的它。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这段话的译文:

    天地永远都存在, 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远都存在。因此,有道的人凡事都让别人占先,反而能赢得爱戴;凡事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反而能够成就自身吗?

    老子在这段话里阐述了两个方面:

    第一,天长地久的真正的意思。天地本就在自然界存在,天地之所以能成长,因为它们没有主观意思—-不自思、无意想,所以不追(究)生、不(恐)俱死,运行的轨迹只遵循自然规律,它们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第二.圣人修炼的法则。老子教导想做圣人之人,应该像天和地那样遵循自然法则、顺应潮流,克服人性的弱点—-自私,做到以(他)人为先、一心为公方为圣人。老子认为圣人不是没有私心,他的私心胜于常人之处就是常人追求的肉身的长生不老,,而圣人追求的是精神的长生不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灵魂的长生。

    老子的思想精华在于他能从自然法则推演到人生法则。先有他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有范仲淹拓展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后来孙中山把它凝聚为“天下为公”的思想。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为追求长生不老,有的炼长生不老丹,有的泰山封禅,有的行巫术,他们追求的是肉身的长生,与自然法则有违,与老子倡导“天长地久”思想相勃,终归是徒劳一场。

    最近在品赏老子的道德经,联想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发生的情况,我们今天面临的疫情,不也是人类因一己之私违背自然法规带来的后果和受到的惩罚吗?

    “天长地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多用于祝福美好的爱情。我们地断章取义使它更深的思想没有被挖掘。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慢下脚步,从先贤的思想中体会到他的本真,我们做不了圣人,但可以矫正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偏差,使人类更好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灾祸。

    5、《道德经》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奉献精神)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要一步步的走)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话不可乱说)

    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做事循序渐进)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顺应自然)

    6.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精于心,简于行)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事坏事相互依存)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

    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适可而止)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付出才有回报)

    6、《道德经》中哪一句话令你终身难忘?

    谢大圣邀。细查《道德经》21930篇(未必准确),句句谶言领教,我喜欢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天地之始。…终身难忘:善行,无辙进。

    7、你认为《道德经》里最有指导意义的话是哪句或者哪几句?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你认为《道德经》里最有指导意义的话是哪句或者哪几句?】

    我们首先来纠正一点,就是对待任何的学问和智慧,都不应该从其中找寻一些片面的观点去理解,如果只通过整篇智慧中的一句话两句话来学习和理解,容易曲解原意,对于求学论道更是一大忌讳。

    所以,要养成通读全文,理解全篇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整个篇章,才能真正的理解智慧的核心。

    而且对于《道德经》这本经典著作来说,《道德经》之中的每一句话,都有着不一样的指导意义,都是我们立身治世应该学习和秉持的根本。

    既然这样,我们不如换一种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从“道为何物?”,“道的存在状态”以及“道对于人生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道德经》的核心智慧和思想内涵。

    一:道为何物?

    《道德经》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能用言语表示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

    道并不是一种物体,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身体去触摸“道”,而是需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

    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道就已经存在,道塑造了天地,生成了万物,道大到无穷大,小到无穷小,无所不在,无所不主导,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万物,没有任何一件事物的规律,能逃脱道的主导和作用,可以说道是一种精神,道是一种信仰,道是一种起源。

    所以再结合“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话来看,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道的存在,感受道的精神以及力量,而不是停留于表象去认知道,这就是“道为何物”的答案。

    二:道德存在状态

    《道德经》第四章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篇章的意思就是说:道本身是中虚真空的,而使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深髓啊,它如同万物的本源,去掉它的锋芒,消解它的纠纷,收敛它的光耀,混同于尘世。幽隐虚无而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孕育生成的,在万物的法象缔结前它就存在了。

    这一篇章讲述的就是道的存在状态,道是天地万物本源,收敛自己的光芒,混同于尘世之中,它主导着万物的规律,任何事物都在它的驱使之中存在,并且受它的影响,这就是道的存在状态,道与自然合二为一,也存在于自然之中。

    三:道对于人生的作用

    《道德经》这一篇章的核心是以道为原点,阐述治身治世的智慧,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无为”。

    “无为”就是不以自己的主观妄为,顺应万物的自然发展。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上善若水,意思就是人生最高的品德,是如水一样的智慧。

    在《道德经》之中,老子把水比作了世间万物最接近道的一种物体。

    道孕育万物,生成万物,但是它没有以自身为主导,而是顺应万物去成长,这就好像水的姿态一样,养育了万物,但是并没有以自身为主导,不以自己的主观去妄为去主导外物,这便是无为的精神。

    “无为”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秉持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精神,把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命之中,便是道对于人生的作用。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从三个方面所阐述《道德经》对于人生的影响和作用,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