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划分节奏?)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划分节奏?)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论语十二章划分节奏?
  • 2、论语12章的节奏划分?
  • 3、论语十二章的划分与意思?
  • 4、关于开展论语十二章的主题班会的开场白?
  • 5、《论语》十二章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 正文

    1、论语十二章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论语12章的节奏划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春秋·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论语十二章的划分与意思?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4、关于开展论语十二章的主题班会的开场白?

    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引导我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引用),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读《论语》,敬先贤。让我们在名著海洋中遨游吧

    5、《论语》十二章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论语》共计二十章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 (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走近《论语》第十二章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问】后接具体的内容,不是问人。问仁、问政、问政于孔子。不接双宾语。

    【克己复礼】并列递进式。

    【请问其目】纲举目张,目,具体的条目。

    【事斯语】事,践行,不常用。事,学用事人。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如【见大宾】【承大祭】 不用取独。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仁者】仁人

    【斯谓之仁已乎】,“谓”接双宾语“之”“仁”,【已矣】语气语。

    【为之难】“为之”动宾结构作主语。与“言之”相同。

    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君子】这里不是指人,是指“如何做君子”。

    【斯谓之君子已乎】同上。

    【夫】语气词。

    【何忧何惧】疑问代词前置。

    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忧曰】“曰”引语词,不相当于谓语,可以和其他动词连用,故不把“忧”解释成动词作状语。

    【我独亡】白话习惯是“唯独我没有”。

    【何患乎】乎,于也。介词词组一般放后面。

    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可谓】接名词、形容词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动用法。

    【于斯三者】在这三者之中。

    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何以文为】固定句式。

    【夫子之说君子也】取独。

    【犹】同结构相比较。

    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问于有若】问事,不问人。

    【如之何】怎么办这事。

    【如之何其彻也】个人认为应该分句【如之何,其彻也】,拆开来看。

    【孰与】与是语气词。

    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吾得而食诸】反问,不得。

    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片言】名词,不解释为状语【以片言】

    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必也使无讼乎】-【必也,使无讼乎】

    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苟子之不欲】为了和后面对应起来,强行使用的【取独】

    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以就有道】“以”连词,来。

    风、草,判断句。

    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何哉,尔所谓达者】

    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善哉问】倒装。

    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见于”不常用。

    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道】引导

    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论语》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深入阅读和领悟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