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概念霜降(24日迎霜降,霜降节气意味着什么?霜降后冬季就到了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24日迎霜降,霜降节气意味着什么?霜降后冬季就到了吗?
今年的霜降,有点特殊,跑到阳历10月24号上去了,多数在10月23号的。今年是24号,阴历九月二十六日丑时交霜降,具体交气时间是1点20分。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第18位,代表阴历九月的中气,也是秋季最后的一个节气,霜降过后便是立冬,即秋去冬来了。霜降时,太阳处于黄经角度210度,物候现象上(以中原为主),开始露结为霜。天气变得更冷,秋更浓,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早晚有霜冷了,也是入冬前兆。
民间有关霜降的农谚不少,在这里选列几句:
禾田晒白露,霜降降禾黄。(粤)
有稻无稻,霜降翻倒。(浙)
霜降到,稻子老少一起倒。(苏)
霜降不割禾,一亱落一箩。(江西)
霜见霜降,霜止清明。
霜降杀百草,立冬地不消。
过了霜降,水清彻底。
霜降三朝,过水寻桥。
霜降前落霜,挑来如挑糠。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
2、关于“霜降”的诗词有哪些?
霜降 | 气肃而凝,秋送冬迎
『中國節氣(十八)』
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古籍《二十四節氣》有: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
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秋季到冬季的過度階段
霜降預示著天氣逐漸變冷
露水凝結成霜了
冬天趕著腳就要到了
明日霜降(10月23日)
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會驟然下降到0度一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者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氣象學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早霜”或者“初霜”(也有把早霜叫做“菊花霜”的,此時菊花正濃)。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叫作“晚霜”或“終霜”。
霜降時節,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將出現初霜。涼爽的秋風已經吹到南方。東北北部、內蒙東部、西北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也要下降到零度以下了。
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
一候豺乃祭獸。
二候草木黃落。
三候蟄蟲咸俯。蟄蟲也要準備冬眠了。
秋暮露成霜。
幾分凝結幾分陽。
荷敗千池猶韻在。
千樹掃作一番黃。
偏有芙蓉獨自芳。
依斜月,溪橋度晚霜。
碧天靜,西風稍涼。
撒清秋,依闌遠眺。
木歸山,物華休。
秋思迷,自相携。
禪不別,誠可交。
靜者心,動者慾。
天干秋燥,宜食滋補食物(推薦)|
3、霜降快到了,俗语“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什么意思?
明天,阴历九月二十六就交霜降了。农谚“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这九月十月指的阴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十八位,代表阴历九月的中气,是秋季最后一气。从公历看,霜降基本定在10月23日前后,不差一天。而从阴历看,则会有提前许多天,也会有延后过月的。霜降会提前九月中上旬,会延后过月到十月的上旬。所以便有“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说法。这是从霜降交早交迟来说的。在古人看来,节气交早交迟,对气候是有影响的,对农业收成是有影响的。古人又习惯用阴历记时,而节气是依阳历制定的,从阴历看节气,日期误差就大,这就给人一个错觉了,所以这一类农谚未必都是对的。
依古人思维,九月霜降正合宜,有点提前,更说明天不冷,所以是“无霜打”,即指天气还不冷,而十月霜降,就是延后了,天气就加冷了,变“霜打霜”了。天气冷热,气温高低对农业是有影响的,霜降更是收获前节气,霜降迟早,是会对农业收成有增减影响的。霜降前落霜,挑米如挑糠。十月霜降再落霜,谷米饱满满粮仓。九月霜降天不冷,十月霜降地多寒。霜降见霜,米烂陈仓。霜降之后是立冬,秋尽冬临,以霜降迟早,有无霜降,都可预知预见一些情况,在古时科学文化不太发达,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有一种提示警醒的作用,但在现代,作用就不大了。
4、霜降是什么概念?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