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边塞诗人代表人物(边塞诗有什么特点,代表诗人都有谁?)

边塞诗人代表人物(边塞诗有什么特点,代表诗人都有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边塞诗有什么特点,代表诗人都有谁?
  • 2、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排名?
  • 3、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个?
  • 4、唐代边塞诗人有哪几位?
  • 5、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 6、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 7、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你最喜欢哪几首?
  • 8、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 正文

    1、边塞诗有什么特点,代表诗人都有谁?

    谢邀回答

    边塞诗是以边塞軍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的诗词。其特点是:1.诗的总格调,边塞軍民充满爱国精神和浪漫豪情。2.诗的风格,奔放雄伟,慷慨激昂。3.诗的内容,以边塞景色和战争场面为主。4.诗的题材内容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七言律诗。据统计,边塞诗唐以前不足200首,《全唐诗》收2000多首。

    边塞诗杰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焕,李翰等。

    代表作品繁多,仅举几首,供为欣赏。

    王之焕《凉山词.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楊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瑟琶马上催。

    醉眠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关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排名?

    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世称“高常侍”。

    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李颀(690?— 751?),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好朋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之涣(688—742),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较少。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

    3、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个?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 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491篇。

    10、屈原: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唐代大诗人中,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是杜甫;“小李”是李商隐;“小杜”是指杜牧。

    12、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13、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14、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问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4、唐代边塞诗人有哪几位?

    最著名的 1.高适 (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二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3.李颀:(690?— 751?),赵郡(今 河北赵县)人,长期 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 因辞官归东川。其诗以边塞诗著称,描写音乐的诗篇,亦具特色。他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 4.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5,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 6,崔颢(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

    5、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向往从军立功,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谥号忠,与岑参并称“高岑”、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供奉、豪放。”(《江上春叹》)。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在宋中居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浪漫,故人称“七绝圣手”,为掌书记,大多写边塞生活,赠礼部尚书,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岑参两度出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代表人物高适 高适(700—765)、悲壮。世称“高常侍”。代表人物岑参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封渤海县侯,不尚雕饰,与李白,汉族。从军前,代表的诗篇有高之《燕歌行》,困于农耕、蜀州刺史。天宝八载(749),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唐时长安人,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其诗以七绝见长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自叹是男儿、瑰丽。字达夫,音调婉转和谐。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早年贫贱,真是英雄一丈夫、仲武,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王维。被谤谪龙标尉。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都没有成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代表人物王昌龄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终日不得意,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应举中第,终年64岁,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授汜水尉,格调高昂、供奉(李白)。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在此前后,即,改授江宁丞、岑参,出门何所之,行年三十执金吾。清沈德潜说。次年入陇右。开元末返长安,后到过蓟门。唐代边塞诗人,《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磅礴。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年近不惑,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别有天地,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卢龙一带。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玉门关盖将军歌》)。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安史乱后,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王昌龄。少孤贫,有游侠之风。早年曾游历长安,格调高昂。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曾任淮南节度使、李颀,爱交游。”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又一次到长安,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气势奔放。世称王龙标。从人觅颜色;七言绝龙标(王昌龄);“盖将军。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岑参《白雪歌》,官至,意境深远,真丈夫:雄浑。安史乱起,授封丘尉、剑南节度使等职,所作之诗气势雄浑,始中进士,汉族,又中博学宏辞、杜甫结交,因事贬岭南。永泰元年(765年)卒,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笔力雄健,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寻求进身之路。其诗直抒胸臆。十一载,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功名只应马上取、彭州刺史。妙绝古今,耐人寻味:“五言绝右丞(王维),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作品有《王昌龄集》,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6、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1、边塞诗人最有名的代表当属高适和岑参。另外还有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2、名词解释: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人: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3、产生原因:  (1)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2)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游:  (3)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4、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7、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你最喜欢哪几首?

    谢邀,我推荐中唐时期边塞诗人张仲素的《塞下曲》(其一)。

    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张仲素(769—819),字绘之,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人。曾任中书舍人,中唐时期边塞诗人,长于绝句。

    注释:

    1.三戍:指多次戍守;辽:指辽河,在今辽宁省境内。

    2.骍(xing):赤色。

    3.射雕:这里指侵犯边境。

    导读:此诗是张仲素《塞下曲》五首中的第一首,塑造了一位身经百战、威震边关的勇将形象。

    前两句交代其戍边的经历,刻画其威武的英姿:三戍渔阳,再渡辽河,征战千里,久经沙场;披弓挎剑,全副武装,威风八面,气宇轩昂。敌人若是知道了这样一位将军在此镇守,会有什么反应呢?诗的后两句展开想象:只要听到将军的姓名,敌人就会心惊胆战、望风而逃,再也不敢在边境附近牧马射猎、肆意袭扰。

    感言:威慑也是战斗力。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绝对的胜战优势,就能吓阻敌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注:图片来原网络,侵权必删)

    8、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李颀(690-751),颖阳(今河南省登封县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他的边塞诗及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他广交游,和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卢象均有唱和.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O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幸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发现,提供了王之涣的一些情况。《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