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2、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3、为什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用普通话朗诵不押韵?
  • 4、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究竟写在哪里?陈子昂?
  • 5、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形象急急急?
  •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拼音?
  • 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正文

    1、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文学创作是重质量不重数量的手艺,有人著作等身却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有人寥寥几笔却石破天惊载入史册。你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

    刘邦的《大风歌》算是一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另一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十二个汉字,一遍成诵,震铄古今。看起来陈子昂似乎是个幸运儿,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倒霉蛋。

    讲真,哪个大诗人不是倒霉蛋呢。

    铁锤分两段讲一讲自己的看法。第一段,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第二段,这首诗歌好在哪里?

    先说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已经35岁了,对于唐朝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自称老夫的年龄了,青春不在,功业未建,陈子昂老师的心情是焦急的。那时候武则天派遣侄子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是随军参谋。武攸宜是个抱姑妈大腿当的将军,打牌可以,打仗绝对是一只肉鸡,被契丹人一顿胖揍鼻青脸肿。陈子昂着急了,再不立功就没有机会啦。于是向武攸宜提供了很多军事建议,没想到这个武攸宜自己打仗不行,还听不进去意见。陈子昂逼急了说,要不然这么着吧,你划拨一万兵马给我,我按照自己的计策去打契丹成不成?武攸宜越看陈子昂越烦,怎么着觉得我不行,你要自己上啊?万一你打了胜仗,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我弄不过契丹人还弄不住你吗?降职!

    于是,急于立功的陈子昂老师从不带长的参谋变成了军曹。郁闷到死的陈老师那天就来到了幽州台,幽州台的典故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大体来说就是名将乐毅遇到了贤主燕王的故事。

    陈老师在幽州台上来回溜达,摇头叹息,你说乐毅运气咋就这么好,能遇到那么贤明的领导,我咋就这么点背,摊上武攸宜这一滩臭狗屎呢。将来的话,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吧,可是唯独我,落在了这个时间轨道上。

    前不见古人,不见礼贤下士的君王;后不见来者,不见未来的明主。真特么不爽啊,郁闷啊。

    所以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上是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虽然有想象的成分,基本历史事实没有跑偏。

    那么问题来了,这首满腹牢骚的诗歌,到底好在哪里呢?让那么多后来人击节长叹呢?

    这是因为陈老师在发牢骚的同时,流露出了超越时空的宇宙生命意识,这玩意就比较牛了。而且这种生命意识,在中国文人血脉里面,是有传统的,自从孔老夫子登上农山那一刻起,这种心态就刻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钱钟书先生给它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农山心境。

    孔圣人登上农山之后,拔剑四顾心茫然,感慨的说:

    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登高的人并非各个想跳崖,为什会心悲呢。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不去说那些虚头巴脑的文学理论,就以每个人的自身经验来体会。你到了一个空旷的高处,天地如此之大,是不是反衬自己如此之小?在感觉到自己渺小的时候,就会升起世事无常的幻灭感觉,也会升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诸如此类的乱七八糟的念头总有一个会打进你的灵台大穴,让你有所触动。而这种感觉,一代又一代的被文化人记录咏唱。孔夫子不用说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欢天喜地的,可是写到最后又是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勃写《滕王阁序》写了半天美景,拍了一大圈马屁,到最后呢: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包括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人类对死亡的畏惧,对时间的感慨,是一个永恒的心魔,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有谁不怕时间的流逝呢?《金刚经》中反复强调,要无人相 无我相 无寿者相。想要无我,想要不在乎生命的长短,难如登天。陈子昂在诗歌中流露出的这种千古一贯的生命精神,或许才是它千古流芳的奥秘所在吧。

    总结一下:《登幽州台歌》既是一首作者吐露心中郁闷不满的牢骚之歌,也是一首感叹生命流转的时间之歌。正因为它高度概括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困境,使得它得以千古流传,让人沉吟至今。

    2、如何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有这么一首诗,初读的时候你也知道他的千古名篇,但是只是理解一下表面的意思。等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之后再去感受这首诗,悲壮而苍凉,这首诗就是《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被人称赞:此子必为海内文宗。后来他也确实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越过六朝诗歌,直接从建安文学之中吸收营养,将曹操诗歌的雄劲之风爱带到了唐诗里面。

    且看全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都是诗人的感受,没有景物描写,却能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

    前两句两个“不见”暗示了环境,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上仅仅矗立着一座幽州台,点缀幽州台的,是一片空旷与寂寥。

    念天地之悠悠,一个念字表现出诗人思想的深邃,他一边眺望望一边思考。这个悠悠可以是诗人看到的空间上的辽阔高远,既有空间上的,也有时间上的,那是历史久远以来赋予幽州台的一种沧桑。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于是泪水流了下来。

    诗人写这首诗的正值人生的低谷,他可能有一点沮丧,但是没有颓废,他将自己的独孤寂寞之感、纵观古今历史的慷慨之情,化成了一副天高地阔、雄伟苍茫的意境,这不是一个人的呐喊,而是古往今来无数怀才不遇之人的肺腑之声。所以千百年后读来依然悲壮,依然富有生气。

    后人拿陈子昂与杜甫并论: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登高发表感慨是古人经常做的。

    阮籍登上楚汉古战场,发出了:时无英雄,让竖子成名

    李白登上高楼,写来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辛弃疾登上了健康赏心亭,写下了:无人会登临意

    他们都是命运多舛的诗人,他们可以失落,但是不会沉沦。

    陈子昂的命运也是非常坎坷,他曾经受到武则天的召见,因才气而当官,一路升到拾遗。后来不做官回到家乡,被县令段简索贿,又被送进监狱,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三岁。

    当我们知道了他的生平,这首诗是不是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了呢?

    3、为什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用普通话朗诵不押韵?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为初唐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楚辞体古诗,语言苍劲有力,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初唐诗人作古诗大多延用《广韵》音系,此诗的韵脚用字,查《广韵》可知,“者”作“章也切”,“下”作胡雅切,因此在《广韵》体系中,“者”、“下”、“马”等字都是同韵的,均属上声“马”部。

    在初唐古诗中,此类用韵可找到很多例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乐府《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而今日,用普通话朗读,觉得诗句不押韵,则主要是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语音的变化,实质上就是字音的调值,古今已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于大部分的字音中,也都有大致的规律可循,但如果要在此将其全部理顺清楚,那不是答题,而是写论文了。

    但就《登幽州台歌》一诗而言,“者”、“下”两个韵字,在中古音中,其调值变化仍不大。在《平水韵》中,此两字均属于第21部,上声,马韵。

    4、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究竟写在哪里?陈子昂?

    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5、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形象急急急?

    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的形象:

    仰天长啸的孤独英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慷慨悲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但是,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心是充实的。他敢问苍天,维护尊严,展现自我,是一个仰天长啸的孤独的英雄。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拼音?

    dēng yōu zhōu táigē

    登幽州台歌

    zuò zhě:chén zǐáng

    作者:陈子昂

    qián bú jiàn gǔ rén ,hòu bú jiàn lái zh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发表一下个人观点。陈子昂是初唐人物,此时武则天秉政后期,局势紧张,在当时天下没有达到唐朝繁荣的顶峰,唐诗也还没有大放光芒,所以谈不上“积极昂扬”。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腔愤懑,无聊委屈,在登幽州台时,全部发泄出来,浓缩在了短短四句诗里。这首诗想象奇特,深思精虑,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当鲜活的生命置身于宇宙苍茫,你才会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人类短短的文明,在宇宙中也不过是瞬息,何况每一个脆弱的个体,既不能追见前人往事,也看不到后人未来。思及于此,岂可不“怆然而涕下”?

    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