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 2、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 3、伏羲和昊天上帝,东皇太一,帝俊有没有可能根本就是一个人?
  • 4、王者荣耀里的太皇东一是男的还是女的?
  • 5、屈原《九歌》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
  • 6、东皇太一最早记载在谁的作品中?
  • 7、在华夏神话体系中,东皇太一是否真的存在?对此你怎么看?
  • 8、山海经有关于东皇太一的介绍吗?
  • 9、王者荣耀里的东皇太一在历史上有什么典故?与即将出的英雄云中君和瑶有什么关系?
  • 正文

    1、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2、九歌·东皇太一的全诗?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东皇太一》,全诗为: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翻译为: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3、伏羲和昊天上帝,东皇太一,帝俊有没有可能根本就是一个人?

    据老年人说。不是一个人。谢谢组织的遨请!

    4、王者荣耀里的太皇东一是男的还是女的?

    哈喽,来啦!我来帮你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个人认为东皇太一是男的。从以下几点来考究:

    东皇太一呢,是中国古代,楚地传说中的一位非常有名的神坻,最早记载于屈原(哈哈说到屈原今天正好是端午节,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所作的楚辞诗歌《九歌》里面的,同时呢是战国时期楚国(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区域)百姓中所信仰和祭祀的天神,《九歌·东皇太一》原文: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ěr),璆锵(qiú,qiāng)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 盍(hé)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fú)兮拊(fǔ)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 君欣欣兮乐康。

    这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其“东皇”并非是姓氏,而是其尊贵程度。古代以东方为尊贵。

    还有个冷门的传说—东皇太一有个正妃,名为黄龙(也被称作应龙)。

    根据《九歌东皇太一篇题初探》,东皇其实是卜辞中的“太乙”,也表明了东皇太一是一位国王的身份。

    腾讯游戏的天美工作室,由于之前的荆轲事件,被人认为歪曲了历史事实,从而将荆轲改为名称现在阿珂。这是一个教训,出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腾讯的天美工作室基本上不会在犯类似的错误。

    所以,根据历史材料及诗歌,基本上可以判定东皇太一是男的!

    5、屈原《九歌》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先秦诗人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此句是描写秋季的千古名句,自屈原吟唱后,它的鲜明形象,影响了历代诗人。

    “木叶”是屈原创作出来的,它到底是什么呢?按字面意思来说,其实就是“树叶”,但诗人们所钟情的好像永远都是“木叶”。比如,柳恽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沈佺期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古意》),李白的“千秋木叶下”(《秋思》),陆游的“风凋木叶流年晚”(《秋思》)等等,几乎所有跟树叶有关的诗句都被用成了“木叶”,连杜甫都不肯放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无疑是从屈原的“木叶”发展来的。

    “木”字的联想意义比较丰富,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多是褐色的、干燥的,没有生气的。而“木”的这种形象正好和秋叶很相似,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具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描写的是秋天萧瑟之景,落下的树叶必然是微黄干枯的,就像那矗立着的树干一样死气沉沉。秋天是万物走向衰败的时节,就是在这样的容易使人伤感的季节里,等待的人没有到来,他的心也如那纷纷落叶一般,在秋风中无助地飘零。

    《九歌·湘夫人》

    ——先秦•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6、东皇太一最早记载在谁的作品中?

    东皇太一,是中国古代楚地传说的一位神祗,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楚辞《九歌》里面。是战国时其月楚国百姓中所信仰和祭祀的天神。《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

    7、在华夏神话体系中,东皇太一是否真的存在?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知北游。

    “东皇太一”这个名称,只见于《楚辞·九歌》,是《九歌》的第一篇。

    对于这位神祇到底是什么神,有很多猜测,据吴广平先生《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祀主研究述评》一文的梳理总结,有天神说、上帝说、天神兼上帝说、南方天神说、东方上帝说、楚国至上神说、齐国上帝说、玉皇大帝说、傩坛神谱中的至高神说、太一星说、北极星说、天枢星说、岁星(木星)说、岁星神兼战争神说、岁星神成汤大乙说、大火星说、女娲说、伏羲说、太昊与伏羲的混合体说、黄帝说、颛顼说、炎帝说、舜帝说、苍帝说、蚩尤说、水神说、日神说、月神说、石母神说、春神说、混沌神说、虎神说等等,说法多达40余种,纷纭得有点惨烈,总之五花八门的说法,但凡大家能想到的解释,学者们都说过了。

    他到底是个什么神?

    吴广平先生在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后,他同意黄灵庚、潘啸龙两位先生的看法,即“东皇太一”就是帝高阳颛顼,“东皇太一”的“东皇”即东方上帝、东方天帝,具体指的就是楚人信奉与崇拜的天帝颛顼高阳氏,称“东皇”是因为楚人祭祀上帝是在东郊进行的。

    个人也觉得,说东皇太一是高阳氏帝颛顼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里面一些问题还需要一些说明。

    首先,东汉王逸注《楚辞》时没有解释“东皇”是啥意思,说楚人祭祀上帝在东郊是唐代吕向的“发明”,《六臣注文选》载吕向说:

    “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吕向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就是个极大的问号,东汉王逸时候都搞不清的事儿,到了唐代说得这么明白,就很让人不能相信。

    周代至汉祭祀上帝、祭天,都是在南郊而非东郊,《逸周书·作雒》里说:“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汉书·王莽传》里说“莽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东郊”,《大戴礼记·朝事》里说:“率而祀天于南郊,配以先祖”,《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里说“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东南也是南而不是东,方位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在东郊祭祀的上帝或太一的说法,

    何况,《离骚》里还有个“西皇”呢,说“诏西皇使涉余”,难道这个“西皇”是因为“祠在楚西”?显然不能这么解释。吕向的解释不过是望文生义,毫无根据。

    其次,《九歌》里祭祀的神祇都是自然神,没有一个祖先神。根据《世本》《史记·楚世家》和出土文献安大简等记载,高阳氏颛顼是楚人的最高祖先,屈原在《离骚》里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情况很象是商、周人的上帝帝喾,既是最高祖先,也是自然神的上帝。我们看看《史记》的《殷本纪》和《周本纪》,虽然里面也说商人的始祖契和周人的始祖后稷都是帝喾的儿子,但是他们也只是尊契、稷为先祖,把帝喾当成上帝,也称“高祖”。

    本来在殷商人的心目中最高祖先就是上帝,所以他们卜辞中的高祖夒就是帝喾、帝舜,《山海经》中写作帝俊,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周代开始虚化上帝的概念,上帝成了“天”的代名词,成了一个纯粹的自然神,而和高祖无关了,所以周人才把帝喾、帝舜演化成人间的帝王。关于这些问题,郭沫若先生在《卜辞通纂》和《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论述得都很详细,也很有说服力。

    楚人在战国时期的观念应该也是如此,他们很可能是模拟商周人的制度,周人尊高辛氏帝喾为高祖,楚人就尊高阳氏帝颛顼为高祖。从出土的楚简书看,楚人祭祀的祖先里,只有“三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和一些后来的先王,没有帝颛顼,大概他们已经把帝颛顼虚化成了一个自然神的上帝,不能算是实在的祖先了。

    我们根据现有传世的古书知道,先秦时期的典籍里,除了《九歌》之外,没有用“太一”作为上帝之名的,而是用为黄老道家之“道”的代称,比如郭店楚简里的《太一生水》,《庄子·天下》里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文子·下德》里说:“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这些“太一”都是“道”的代名词,并不认为是上帝。谭宝刚先生《“太一”考论》一文认为,“太一”出现的时间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是老子开创的哲学概念,起最初的意义为:物体形之大者和时间之最初者,为万物之终极起源,因此而被后世附会为神名,后又因神名而附会为星名,这个看法很可能是对的。

    关于祭祀

    祭祀太一神的事情,古书的明确记载是汉武帝时期,《史记·封禅书》里记载亳人谬忌向汉武帝奏上了“祠太一方”,说:

    “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于是汉武帝就命令太祝立太一祠于长安东南郊,祭祀的方法就按照谬忌说的来。后来又有人上书说:

    “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

    汉武帝又同意了,命令太祝领祠之于太一坛上。这时祭祀的不止是太一了,还有天一、地一。

    问题在于,汉代人从高帝刘邦开始祭祀上帝(五帝),而汉武帝又立太一祠,可见那时候还不认为太一就是上帝,只是认为是天神里最尊贵的神,而五帝都是他的辅佐,太一的地位在上帝之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里说“太一者,五帝之君也,其位尤尊于五帝”,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汉平帝五年的时候,汉平帝采纳了王莽的建议,“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就是把泰(太)一改称皇天上帝,把本来祭祀太一的泰一兆改成泰畤,等于取消了对太一的祭祀。而从侧面可以看出,那时候人们是把太一当成皇天上帝的。可也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东汉时袁康作的《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里说“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可见他认为天帝和太一不是一个神。

    祭祀太一的做法是肇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战国时期的楚人不可能祭祀太一,所以近世有学者研究,《九歌》各篇其实本来没有名字,而是汉代人整理《楚辞》的时候给分别拟的名称,所以“太一”这个名称实际上是汉代人用当时的神名命名的,并非是先秦楚人的名称,比如刘心予先生就认为祭祀太一的事情是始于汉武帝,“东皇太一”之名可能是汉初人加的(或改的),潘啸龙先生则直接认为是刘向所加。

    这个看法很可能是不对的,《九歌》各篇应该本来就有题目,只是“东皇太一”这个篇名出了问题,它应该是本名“东皇”,汉代人整理《楚辞》的时候认为这个“东皇”就是汉代祭祀的太一,所以在“东皇”下注了“太一”二字,后来流传中把注文的“太一”和正文篇名的“东皇”混在一起成了“东皇太一”。因为根据目前的材料看,先秦无论哪国的确没有祭祀太一神的。

    有人把出土的楚简中那个“大”(主要写法是在“大”的横笔的右边加一短竖)认为是“大一”即“太一”,但经学者研究知道,这个字其实该读为“厉”,就是大厉神,并非是太一。在先秦有祭祀“厉”的风俗,据《礼记·祭法》的记载,古代王(天子)祭祀泰厉,诸侯祭祀公厉,士大夫祭祀族厉,都是很重要的祭祀对象。《山海经》里说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天上也有“厉”,大概“厉”是古代一种地位很高的神,和后来说的瘟疫的厉神还不是一回事。

    看看《东皇太一》这首辞,它开始就说:“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王逸注说:“上皇,谓东皇太一也。”“上皇”的意思,就相当于“上帝”,马茂元先生《楚辞选》解释说:

    “东皇太一实际上就是楚人称上帝的别名。‘皇’是最尊贵的神的通称,这里以指上帝,因为上帝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太一’,意思是说神道的广博无边。楚人以‘太一’称上帝,正如后来道家称天尊为‘元始’一样,都是对某一问题所表现的抽象概念。”

    马先生说楚人称上帝是太一恐怕不对头,但这位“东皇”就是楚人祭祀的上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上帝为什么会称“东皇”,可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否则就不会有40多种说法了,这里可以有两个看上去比较合理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九歌》里还有一篇《东君》,里面也有个“东”字,讲的是日神,《广雅·释天》里说:“朱明、耀灵、东君,日也。”日神怎么称“东君”呢?洪兴祖《楚辞补注》说得很到位:“日出东方,犹帝出乎震也。”其中“帝出乎震”这个说法是出自《易经·说卦》:“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汉代人就用这个来附会太皞伏羲,比如《前汉纪·高祖皇帝纪一》里说:“《易》称‘帝出乎震’,故太皞始出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其实“太皞伏羲氏”的说法是汉代人的发明,先秦太皞和伏羲毫无关系,这个学者们已经辨析的很清楚了,这里也不再多说。

    战国时期的五方帝的确是以太皞为东方帝的,但是也《说卦》里说的意思好像与之不同,《说卦》里说上帝巡行周天,是从东方出来,然后东南、南、西南直到东北,这么顺时针转一圈儿,就象太阳从东方出来从东到西转一圈儿的意思相同,所以他们称上帝是“东皇”,称日神是“东君”,都是因为他们从东方出的缘故,实际上“东皇”还是上帝,所以《东皇太一》里直接地称他为“上皇”,说是高阳氏帝颛顼大概也说得过去。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战国以来都认为帝颛顼是北方之帝,又称黑帝或玄帝,怎么能是“东皇”呢?其实上面也说了,五方帝的说法是邹衍一派的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以后才产生的,屈原的时代还没有这种说法,所以这个没法当作推翻帝颛顼为东皇的证据。

    第二种解释就复杂一点了:前面说过,同是屈原的作品《离骚》里还有个“西皇”,王逸注说:“西皇,帝少皞也。”可是王逸的说法也有疑问。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兴起,有了五行配五方帝的说法,少皞(少昊)就是西方白帝,所以王逸认为是“西皇”。可是五行学说的昌盛是由邹衍张扬起来的,屈原的时代要比邹衍早,他是不是会受这种说法的影响是很值得考虑的,何况,屈原的作品中只有“东皇”和“西皇”,并没有见到“中皇”、“南皇”、“北皇”的说法,所以,东皇、西皇是否与太皞、少皞有关还有疑问。

    楚人祭祀的“东皇”而称之为“上皇”,应该有更早的来源,很可能和古人祭祀岁星(木星)有关。

    《淮南子·天文训》里说: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

    东方之帝是太皞,其神就是岁星。在殷墟卜辞里,可以看到很多卜辞记载“王宾岁”的内容,就是王宾祭岁星,但是没见有祭祀其它星的记载,可见祭祀岁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直到秦、汉人们仍在祭祀岁星,《论衡·祭意》里说:

    “岁星,东方也,东方主春,春主生物,故祭岁星,求春之福也。四时皆有力于物,独求春者,重本尊始也。”

    可见古人一直有春天祭祀岁星的习俗。最早提出来东皇太一是岁星的是苏雪林女士,她认为东皇太一的原型即西亚木星神马杜克(Marduk),东皇太一在天为岁星,在地为青帝,其方向为东,其时令为春。苏女士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但是却足以给人启发。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古巴比伦人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即苏女士说的马杜克)的显示,马尔杜克是神殿的主神,是诸神之王,巴比伦大城的守护神,也是战神,他的表征物是一面战斧和巨龙穆什胡什(Mushhush)。

    而中国的岁星的“岁”在甲骨文中也是一面斧钺的象形,《唐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春秋纬》说:“春精灵威仰为岁星,体东方青龙之宿”,也与龙有关,这可真是个巧合;在希腊神话中,木星是宙斯的显示,在罗马神话中则是朱庇特,这两位也都是诸神之王,相当于上帝。中国的上帝,目前能知道的最古老的就是殷墟卜辞中的“高祖夒”,郭沫若先生在《卜辞通纂》和《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中已经指出他就是帝喾、帝舜,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帝俊,是上帝。

    《离骚》里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帝系》曰:‘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里也明确地说“虞舜者,名曰重华”,战国到秦汉时人认为帝舜一名“重华”。

    那么,事情就奇异了:《史记·天官书》里说:“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司马迁根据的是《石氏星经》,《唐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一名应星,一名经星。”又说:“岁星,君之象也。”《五行大义》第十六也说:“岁星,木之精,其位东方,主春,苍帝之子,人主之象,五星之长,司农之官,主福庆。凡有六名:一名摄提,二名重华,三名应星,四名缠星,五名纪星,六名修人星。”

    岁星也称“重华”,就是上帝帝舜,这和西方神话里的情况非常一致,而且它还是君主的象征,岁星神又称“灵威仰”,就是说它灵威赫赫,人所共仰。也有把灵威仰当成上帝的说法,比如《通典·礼十四·巡狩》里说:“天子将巡狩,类乎上帝。”注云:“帝谓五精(星)之帝所配祭南郊者,谓灵威仰也。”这事儿很难说是“巧合”了,肯定有什么渊源。

    说岁星是上帝帝舜这大概是商、周人的观念,而楚人似乎不以帝舜为上帝,而是以帝颛顼为上帝,那么在他们的神话传说里,可能岁星也是帝颛顼的显示,也就是战神,孙常叙先生在《〈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楚辞九歌通体系解·事解〉之一》一文中就提出过东皇太一“其神为岁星,乃是一个战神”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春秋元命苞》里说:“颛顼并干,上法月参;集威成纪,以理阳阴。”宋均注:“水精主月,参伐主斩刈。”颛顼是个主管杀伐的神。《帝王世纪》里也说:“女枢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干戈和斧钺都是征伐的武器,显然具有战神的性质。

    那么,楚人祭祀“东皇”实际上内涵有两个:一个是祭祀上帝,一个是祭祀岁星,都属于自然神,算是二合一的做法。

    以上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合理,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做出判断了。

    参考文献:

    【古籍】:《楚辞》《山海经》《易经》《逸周书》《文子》《淮南子》《史记》《汉书》《大戴礼记》《礼记》《孔子家语》《论衡》《前汉纪》《越绝书》《帝王世纪》《六臣注文选》《唐开元占经》《五行大义》《通典》《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近人论著】:

    吴广平:《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祀主研究述评》,《职大学报》2014年第1期。

    谭宝刚:《“太一”考论》,《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

    刘心予:《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辩》,《学术论坛》1981年第1期。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苏雪林:《屈原与九歌》,台北广东出版社,1964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科学出版社,1982年。

    孙常叙先生在《〈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楚辞九歌通体系解·事解〉之一》,《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1期。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8、山海经有关于东皇太一的介绍吗?

    帝俊在《山海经》的《大荒》和《海内》两经中都有提到,也叫帝夋,不过提到的都是和帝俊有关的人物,比如他的妻子和后代,关于帝俊自身的介绍比较少。好多神话记载都有帝俊比如《楚帛书》,总之关于帝俊的记载比较零碎,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山海经》的大荒经里。东皇太一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王者荣耀里就有这样一个英雄,但和神话中的没多大关联,相比帝俊,东皇太一的记载就比较多了,毕竟从汉武帝开始到北宋兴起以玉皇大帝为天帝的传说之前的这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东皇太一是作为祭祀至高神出现的,太一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在当时是楚地的至高神,后来在《淮南子》和《史记·封禅书》中也都略有提及,近代现代也有许多研究太一的书籍,可以参考闻一多先生的《东皇太一考》,李光信先生的《九歌东皇太一题篇初探》等至于有关上古神话的书籍,有很多但大都自成体系,但总体来看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个人推荐《山海经》,《搜神记》,《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太平广记》和《神异经》。回答问题比较少,有错误内容请多包涵。

    9、王者荣耀里的东皇太一在历史上有什么典故?与即将出的英雄云中君和瑶有什么关系?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离陌尘。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聊过东皇太一(没看过的可以关注我往前翻几篇看一下),今天就具体来说一下云中君。

    提及云中君,那就是《秦时明月》中五大长老的形象。不错,就是那个被少羽识破了短板打败的那位可以幻化出巨人的“猥琐大叔”。

    看过动漫的很多人觉得,云中君的历史形象就是徐福,那个传说中帮助秦始皇寻找长生的方法,带着童男童女自此绝迹中原,最后甚至建立东瀛的神秘人物。

    那么,神话世界的云中君究竟是哪路神仙呢?

    在《九歌》中,云中君是云神。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

    马茂元等在《楚辞注释》中也曾说过:“‘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传说云神丰隆,又有说法其名屏翳。

    ‘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这些说法都表明了云中君就是云中之神,这是从字面除了被认为是云神,云中君还被人们认为是月神、雷神。

    综上所述,云中君很有可能是负责人间雨雪的神。所以人们猜想,他的形象应该是一位身穿羽衣的天神。这也就是游戏中今年刚刚出来的高颜值设定。甚至与他相伴的鹿,也在《山海经》中有迹可循。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这就是风神飞廉和雨师屏翳一起帮助黄帝抗敌的情节。不幸的是屏翳后来受蚩尤的蛊惑加入了蚩尤的阵营,在逐鹿之战中被击杀,其中的风神就是一个类似于鹿的形象。

    后来,风神和雨师一起进入了上古十大魔神的榜单,可见这两位实力之高。与他们一样的好搭档共同杀进榜单的,还有幽冥双神郁垒和神荼,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不得不说《王者荣耀》里面还是多少遵循了一点历史和神话传说的。

    除了掌管四时变化的云神和月神,还有不少人认为,云中君是传说中的水神。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不过,水神本身就也有行云布雨的本事,这样对于水神的猜测与雨师的猜测有所重合来了。

    不管是在国风动漫《秦时明月》,还是游戏《王者荣耀》中,云中君一直都是东皇太一身边的得力手下。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东皇太一很有可能是洪荒时期的天帝。而云中君不管是掌管时令中的哪一个,都是听命于天帝的。可见,这些设定都是一致的。

    至于这位天神的性别,有很多说法觉得东君与云中君是一对夫妻,所以不少人觉得云中君是一位美丽的女神。不过不管在《九歌》中还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君”这个字一直是对于男子的敬称。

    不同的人解读不同,《秦时明月》中,东君是一位女子的形象。而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太君”一般都是年长最为年长的女性长辈。所以,“君”字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女子。云中君的性别,也就成了一个迷。

    云中君作为一位神,他的职位众说纷纭。《九歌》赋予了他美好的形象,后人寄予了无限的遐想。不管他是男神还是女神,不管他是掌云还是掌月,都是当时人们对于风调雨顺美好的寄托。

    我对于云中君的理解谈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