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歌颂(“歌颂”和“赞美”,是一个意思吗?)

歌颂(“歌颂”和“赞美”,是一个意思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歌颂”和“赞美”,是一个意思吗?
  • 2、赞美、歌颂,区别是?
  • 3、三月八日到了,有哪些赞美女性的诗歌?
  • 4、《为了谁》这首歌曲是如何在98年抗洪成为传唱歌曲的?
  •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 6、什么样的赞美,最能打动人心?
  • 7、如何学会赞美她人?
  • 8、水浒传这篇小说歌颂了什么?
  • 正文

    1、“歌颂”和“赞美”,是一个意思吗?

    歌颂和赞美都是歌唱赞扬的意思,都是夸奖、颂扬,但既是形式不一样,也有程度的不同,感情色彩亦不同。

    "歌颂"是用诗、词、文字、歌曲或语言等形式颂扬。一般出现于下级对上级,人民群众对领袖,或者对祖国等等的颂扬。

    用诗颂扬的如当年颂扬人民公社的诗:

    社是山中一枝梅,

    我是喜鹊天上飞。

    喜鹊落在梅树上,

    石磙打来也不飞。

    再如农民诗人王老九歌颂毛主席的诗"……梦中想起毛主席,半夜三更太阳起……”等等

    以文歌颂的如五、六十年代小学课本中《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朱德的扁担》等等。

    用语言歌颂的如"热情歌颂社会立义新风尚"、"我们伟大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等等。

    用歌曲颂扬的如《东方红》,等等。

    "赞美"仅仅是赞扬的意思,没有"歌颂"的程次深。它仅仅是对人或物或事进行称赞,表扬。据说还有"赞美诗",它是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

    总之"歌颂”和"赞美"都是称赞说好的意思。在使用时严加区别,不能混淆。

    2、赞美、歌颂,区别是?

    赞美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

    赞扬的解释为称赞,表扬,称扬。

    赞美与赞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词性不同,赞美是一个专有名词,而赞扬是一个动词。它俩互为近义词。

    赞扬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而歌颂而更正是一些,是书面语.表达的感情也更深一些.

    3、三月八日到了,有哪些赞美女性的诗歌?

    《三.八节寄语》

    水木子

    至尊的红颜如你,

    即便深锁三千寂寞时光,

    也愿流淌出一笺笺诗行,

    让生命如诗,

    岁月如歌。

    绝美的红颜如你,

    即便千帆过尽,

    也在那最后的霞彩里,

    白帆一点,

    如画的开阔诗境,

    去往未知的远方。

    2020年3.8国际妇女节

    4、《为了谁》这首歌曲是如何在98年抗洪成为传唱歌曲的?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多年以来的特大洪水,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解放军用自己的身躯抵挡在洪水面前,歌曲《为了谁》的创作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写的 ,由邹友开作词,孟庆云作曲,歌唱家祖海演唱,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

    1999年北京春节联欢晚会上祖海、佟铁鑫合唱歌曲《为了谁》,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一时传唱开来,火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同时成为多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成为红色歌曲的榜样!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主要通过枯荷凋零与菊花挺立的对比,写人的精神和气节。

    一、字面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秋天已经深浓得有些寒凉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早就枯萎凋落了,原本硕大的可以承接很多雨水和清露的荷叶,也早已经凋零得不见了踪影。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然已经有了残败的迹象,却仍旧挺立在枝头,特别是它那风霜雨雪催不折的枝干,更是显出一副傲骨,不肯向日益残酷的寒冷和霜雪低头。

    这一前一后两句诗,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运用荷花遇到风霜雨雪轻易就凋零的软弱,来和傲视风霜雨雪依然挺立的菊花作对比,衬托出菊花高贵坚毅的品质。

    这两句诗看似写眼前所见之景,实则以物喻人,写人内在的高贵精神品格。深层意思是说,面对艰难和残酷的现实,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一身铮铮铁骨去面对,用不屈不挠和勇敢顽强展现自己独有的风骨。

    二、融入全诗看深层涵义

    先说说苏轼写这首诗的背景。当时是宋哲宗元佑五年,即1090年,苏轼正在钱塘(现在的杭州)担任太守一职,和当时已经58岁的刘景文因偶然的机会相遇,只觉志趣相投,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为此,苏轼向朝廷极力推荐刘景文,才让多年怀才不遇的刘景文有了小小的升迁空间。可惜的是,刘景文仅仅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就不幸去世了。苏轼为刘景文深感惋惜和遗憾,再怀想起他的坎坷遭遇,于是矗立在秋尽冬来的萧瑟季节深处,有感于眼前萧索景物,写下了这首充满欣赏和赞许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面上写景,表达了一年中最美好也最难以忘怀的景色,是橙子已经澄黄而橘子还嫩绿青翠的时候。其实我们知道,橘树在寒冷的冬天仍然枝叶苍翠,不凋不落,同深秋初冬时节依然凌寒而开,叶绿枝挺的菊花具有一样令人敬仰的品格。前面已经提及,苏轼的这首诗在借景喻人,实际上是在用菊花的临霜不屈和经冬犹绿的橘树来比拟刘景文高洁挺拔、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

    于是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也就呼之欲出,苏轼意在告慰刘景文的在天之灵:你经历了诸多的不顺和曲折,又很遗憾地离开了我,可是我依然记得并深深怀念的,是你面对不顺和逆境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坚贞不屈的优良精神品质。

    三、写在最后

    苏轼向来是个乐天派,虽然他的仕途也并不顺利,还多次遭遇贬谪,但他却对这些淡然处之,不挂心头。这从他《定风波》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可以得到映证。

    初看这首《赠刘景文》,如果不了解这首诗是在苏轼的好友刘景文去世之后写成的话,可能会误以为这是苏轼为了鼓励刘景文积极乐观面对现实生活而赠给他的七言绝句。意思是: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而要放眼长远。短暂的不顺和打击总会过去,收获美好的时刻也终将到来。

    若真如此,也就与诗歌的原意背道而驰了。这也正好凸显了掌握写作背景对理解和把握诗歌内涵的重要性。希望各位朋友在把握诗歌涵义之前,先尽可能多地了解创作背景,这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如果您觉得分析比较到位,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您将读到更多优质内容,谢谢!

    6、什么样的赞美,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别人态度十分亲切有礼的为你做了事情,就赞美他她说:微笑的说,你好亲切谢谢!

    生活中戒掉挂在嘴边的消极语言的习惯,多说正面积极的语言,人生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才能打动人心。

    7、如何学会赞美她人?

    赞美别人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赞美是对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的一种肯定。适当得体的赞美,不仅可以拉近与被赞美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使被赞美者得到肯定,增加信心。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赞美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学会赞美她人呢?我想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赞美别人,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任何人的眼睛都是揉不进沙子的。你真我也真,你假我也假。赞美别人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不切实际的赞美和过份夸张的赞美,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还会让人反感。比如一个长的不好看的人,你不能夸她的长相,否则,就会让人感觉虚假。

    第二、赞美别人,应找准赞美角度,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人身上也都有不足。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美,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融洽的关系。赞美要找准切入点和角度,让被赞美者感觉内心舒服。赞美一个长相不出众的女人,应从她的气质或知识或口才入手,不能从长相入手。赞美老年人,应该从老年人的年龄看着年轻或身体好的角度去赞美。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赞美。

    第三、赞美别人,应用好赞美的词语。

    赞美的用词应恰当准确,不当的词语会适得其反。比如赞美小伙子长相好,应说帅,不能说漂亮。漂亮是赞美女孩子长相好的。赞美女孩的身材,不能说吃胖了,应该说身材匀称。赞美一个胖子,不能说胖,应说他一身福相。

    第四、赞美别人,应不留痕迹。

    赞美别人,最高的境界是不留痕迹。比如赞美一个人会办事,可以说,这件事我去了几次都没办成,你一去就办好了。运用对比法进行赞美。这样既让被赞美者有一种成就感,又很自然,不刻意。比单纯的干的不错,会办事等赞美要效果好。赞美一个人会说话,说他口才好,太直接。可以说,你说的太好了,你看花儿都被你逗笑了。这样赞美别人,既不刻板,又有艺术性。能起到数倍的效果。

    第五、赞美别人,应对被赞美的人情况大概了解。

    如果对被赞美者情况不熟悉,不要冒然赞美,以免搞错状况,出现尴尬的局面。

    以上是我对如何学会赞美别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问题发布者。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8、水浒传这篇小说歌颂了什么?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