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林暗草惊风全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全诗什么意思?)

林暗草惊风全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全诗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全诗什么意思?
  • 2、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草惊风是不是病句?还是为了顺口反过来写呢?你怎么看?
  • 3、林暗草惊风用了什么?
  • 4、“林暗草惊风”出自哪首诗?
  • 正文

    1、《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全诗什么意思?

    2、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草惊风是不是病句?还是为了顺口反过来写呢?你怎么看?

    酬好友邀答:

    我在答题时说过,语言是由语音、语词、语法等元素组成,诗词中平仄声韵是属于语音范筹,意象属于语词范筹,而此一问题则属于诗词的语法范筹。而平时我们较多关注前两者,对诗词的语法讨论较小,故题主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此简单说说。

    不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以至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着各自的语法特点,有些是共通的,也有些是相异的。近体诗词的语法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句式组成,这点是与其他散文体或口语句式的最大差异。

    2、近体诗产生于隋唐,因此其是以古汉语语法为基础发展而成。其语法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征,例如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

    3、由于近体诗受到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限制,更要求语意凝练,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有异于古汉语语法的构句方式。

    回到题目:

    题中“林暗草惊风”不属于病句,其在诗词语法上,属于宾语前置中的主宾换位,按现代汉语语法应为“林暗风惊草”。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宾语前置句式,在语法上也着规律可循,而在诗词中的使用方法,则有所扩展。其主要的作用无非两种,一是作者希望突出宾语,二是为了适应格律诗平仄押韵或对仗的要求。

    宾语前置的句式在诗词中的例句有很多,随便想一句,宋.叶梦得的《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后句在现代汉语中应为:“黄花报霜信”。

    初习者了解和学习诗词语法,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我们的句子不合格律时,如何通过诗词语法,在不失意的情况下,重新构句。有些人认为,格律会阻碍达意,实质上是对诗词语言的学习还未到位,在创作实践中,当平仄不合时,约有70%可直接由合平仄的同义词替换,其余30%则可通过学习诗词语法解决。

    当然,诗词语法有很多,通常也是培训学习中的一个专题。不是一篇小答所能解决,通过我的文字,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学习一点点,日积月累,我相信,对初学者的写作还是有帮助的。而我文章里的诗词鉴赏专栏,亦大多会从创作学习的角度去释述。有兴趣的,可关注一下。

    3、林暗草惊风用了什么?

    1、林暗草惊风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林暗草惊风的意思是夜深了,树林里显得很暗,明明是风吹动了草,而作者却说是草的动作惊动了风,把草拟人化了。为下文 将军引弓做铺垫,表现将军的冷静谨慎。3、林暗草惊风出自唐代边塞诗人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全诗如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4、该诗大意: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5、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4、“林暗草惊风”出自哪首诗?

    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