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诗(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诗(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百姓的什么遭遇?
  •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 4、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哪里?
  •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哪?
  •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谁的诗?原诗怎么?
  • 8、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谢谢?
  • 正文

    1、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这句话是说,国家不论兴盛和衰败百姓都是苦难,兴盛是百姓的努力,哀败也靠百姓拼搏,种之这句话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就显得有点片面了,兴盛百姓苦中有甜,衰落了百姓苦上加苦,比如战争百姓即要付出生命又要岀力作出无私的奉献,所以要和平,从不轻易言战!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百姓的什么遭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自元代世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我们先来解释下这句诗的意思:当国家强盛且安定的时候,统治阶级可能会去开疆扩土,大兴土木的去搞基础建设,受苦的是百姓啊。当国家政局混乱,宦官当政,民不聊生的时候,受罪的还是百姓啊。

    这二句诗很好的反应了百姓在古代封建王朝所处的尴尬地位。它反应出百姓作为个体只能跟随统治者的意愿去生活,而不能靠着自己的奋斗去拥有一份安定幸福的生活。

    中国古代从大秦王朝到最后的清朝,中国经历了许多代的封建王朝。当某些地方势力想要推翻旧王朝,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武力夺取政权。既然要用武力去解决,那便避免不了打仗。要打仗肯定需要人手啊,这时候百姓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你平时在家干什么我不管,但是我需要人手去打仗,你就得跟着我去攻打敌人。有人可能会说,拉普通百姓上战场也没什么用啊。大家不妨这样去想,就算百姓不会打仗,但是只要拉的人足够多,队伍达到一定的规模,把他们放到战场上去历练,这就不用担心会不会打仗这个事情了,人的求生欲是很强的,每个人都想活着回来去跟家人团聚。所以当国家处在衰败的时期,这时候的老百姓无疑是最惨的一波人,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权利,只能被那些大军阀或者官方给支配,好一点的得胜归来,坏一点的便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命丧黄泉。

    谈完国家衰败,我们来讲国家兴盛的时候老百姓是如何受苦的。每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都渴望留名青史,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被后人记住跟仰望呢?其中的一个好的方法便是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种具有文化特征的东西。我们后世了解古代不仅是从史料中去了解,还需要从古代宫殿建筑去探索一个王朝的文化气质。修建一座大型建筑往往需要很多人力,老百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就算国家兴旺发达,百姓也不一定能够享乐,因为他们需要服徭役。古代封建王朝对百姓的剥削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没有现代这种先进的施工设备的时候,一切都需要靠人力,可想而知老百姓平时生活有多苦。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只有底层出身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心境,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感受,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说明了这个作者对贫苦大众的生活非常的了解,远不是那些达官贵人能体会到的这些境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完全表现出来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晚年作品,也是元散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张养浩这个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他隐居后决定不再涉仕途,但是在重招他的时候,他知道是为了去陕西赈济饥荒,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前去,在他去的路上看到了灾民的处境,内心愤然又悲伤,决定散尽家财赈灾,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而死,而《潼关怀古》是写他在去赈灾的路途中见到的场景感慨而写的。

    他在里面写的这些高出了同代作品一筹,内容境界是关怀天下苍生的大情怀,这是在其他作品里面所很少有体现的,也很少有体现的那么直接那么干脆,里面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百姓遭遇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从最直接最富有情感的角度去阐述了百姓的现实苦楚,也说明出来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意思已经非常的直白,几乎没有任何掩盖和拐弯抹角的意思,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意思很明确,在国家兴旺的时刻,达官贵人都会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搞各种建设和形象工程的时候必定要用到大量的钱财和劳工,劳工就是贫民百姓,钱财都是从国家对百姓的税收里面获得,这直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百姓的生活会直接陷入困苦当中。

    亡,百姓苦的意思也直接了当,国家的灭亡代表着战乱,每一次战乱对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征召年轻人当兵打仗,征收百姓的粮食当军粮,在战乱的年代百姓无法正常劳作生产,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社会最混乱的时候,各种强盗土匪恶人横行,对百姓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使得百姓陷入生活的困苦之中。

    其实百姓的生活好坏跟治理国家的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国家的是明君,能体谅老百姓的贫苦,那在治理国家的用人上面都比较好,国家就会内安外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是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就好比有句话说得好,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管理者昏庸老百姓就难过了。

    4、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是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对于他当时的社会以及以前的社会做出的评价。

    张养浩做过官,但是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救灾。当时他年龄已经很大了,为了救助陕西饥民,才欣然领命。

    在赶往关中救灾的路上,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一方面遂散尽家财,一方面写下了这首散曲潼关怀古。

    全文如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社会最为底层的百姓,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也就意味着百姓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多打粮,除了纳税之外,还能够自给自足,就是万幸。如果赶上灾年,那就连饭都不能吃饱,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碰上战争,那么几乎百姓是最倒霉的。

    战争年代不仅百姓的赋税更加繁重,而且还要服兵役,男丁是家中的顶梁柱,没有男丁,一家人机会被饿死,所以古代社会都愿意要男孩子,就是因为决定一家人活下去在于男人的多少。

    兴,百姓苦。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败都是有规律的,一般在前几代励精图治之后,达到鼎盛。在兴起的过程中,国家建设百废待兴,老百姓还没有摆脱原来受苦的阴霾。达到鼎盛的时候,繁荣的经济为皇帝建功立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于是皇帝开始频繁的使用武力,这个时候百姓又开始频繁的被使用。然后王朝进入衰落期。

    亡,百姓苦。王朝衰落之后,人们更是苦不堪言。史记里面就说“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粮”,就是人们认为完美的君主刘秀,他的手下没有事物吃的时候,还是四处抢掠,强的自然是百姓。一个被百姓拥戴的势力都是如此,可以想象其他的嗜血的军阀会怎么对待百姓。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哪里?

    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朝代: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扩展资料: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

    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遂散尽家财去救灾。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

    张养浩是元代的名臣,《山坡羊·潼关怀古》又是元人散曲的名篇,其中最为动人心弦之处又显然在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意即改朝换代,或兴或衰,或成或败,平民百姓都一样是受苦者。这一深刻的命题,在距张养浩六百年后的鲁迅先生笔下有了更为精湛的概括:

    过去的历史,对百姓来说,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颠来倒去而已。一个封建官僚如此关心民生疾苦,是真是假,确实是耐人寻味的。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自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意思是说:一个朝代的兴起和衰亡,都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使老百姓遭受痛苦。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谁的诗?原诗怎么?

    出处:元曲作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8、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谢谢?

    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受苦。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赏析:《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养关中的途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