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格式(五言律诗如何写如何写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五言律诗如何写如何写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诗?
就个人喜好来说,在格律诗中比较喜欢五绝、七绝的一剑封喉,如果有稍微丰富的东西需要表达,可以使用七律,篇幅相对大很多,适合“起承转合”的把内容和情感交代清楚。
而五律作为律诗,虽然有八句,却只有四十个字,篇幅不大不小,对仗又比绝句要求精研,特别是句子中字数越少,平仄把握难度相对越高。
五言律诗如何写?首先从规则上来看,五言律诗遵守平仄格律,那么在创作的时候心里要有数。首先必须五字一句,总共八句完成整诗。然后诗内要遵循律诗规则。
而律诗的格式规则无外乎三点:平仄、押韵、对仗。
平仄关系:五律的平仄格式同样是从首句判断,遵守“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押韵:仄收格式偶数句押韵(二、四、六、八句);平收格式首句也要押韵(一、二、四、六、八句),一韵到底,不能转韵,而且必须押平声韵。其中平收格式的首句可以押邻韵,称“孤雁出群格”,在首句不押邻韵的情况下,尾句可以押邻韵,称为“孤雁入群格”。当然,这都属于变格,我们暂时不管,创作的时候尽量都押韵。
至于押什么韵,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这个倒是随创作者自己的意图来定。古韵有古韵的味道,新韵更适合阅读流传。不废故,不惧新。只不过最好在创作完标注一下用韵,方便不同的读者阅读理解。
对仗:律诗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需要对仗,不过由于难度有点高,后期有些放宽,只需要颈联对仗即可,但是颈联必须对仗,这是律诗的底线,否则就不是格律诗了。只有颈联对仗的我们称之为“蜂腰对”,还有就是首联和颈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种我们称之为“偷春对”。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还是尽量以中二联对仗来要求自己。实在是诗意要灵活处理,再适当进行放宽。
遵守上面几点,就基本上能称为五律。但是一首真正的律诗还需要在内容上合理安排,并非合规即可。
如何写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诗?格律决定了诗的体式,内容决定了诗的好坏。
而律诗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转合”,每一联对应一个字。在初学精进甚至称为熟手的路上,按这条路铺开我们的律诗肯定是不会错的。因为“起承转合”是世间所有事情的单线发展逻辑,作者按这个写,读者是最能接受的。
中唐以后,韩愈将散文风格引入诗中,开始了文法的变化,到晚唐李商隐,则开始了朦胧派诗风,不再固定遵守“起承转合”的路子。
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但绝对不是都能学好的。普适性才是入门的根本,天下人多叹服李白,有几人学成?而学杜甫的人,基本上都有所成。
有所成之后,再去追求自己的风格,才算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远。
五律创作示例原本是打算分析名家作品作为示例,但是赏析永远是赏析,分析他人的作品不如自己创作思路清晰。前面有篇问答邀请续诗,续了一首五律,顺便做例子为大家分析以下一首五律如何写成。个人水平有限,大家不要吹毛求疵。
题主的要求是用《增广贤文》中的这段五言四句的首句作诗: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我们来看如何用“庭前生瑞草”写出一首五律。
首先从平仄格律方面找出骨架,“庭前生瑞草”,平仄为“平平平仄仄”,这是平起仄收的律句,那么整首五律的格式就可以推导得出(格律诗的平仄关系如何推导另外有文章说明,这里不重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得到了平仄骨架,同时可以看到韵部是用首联的第二句尾字来定。对仗和用韵就在写诗的同时注意就好了。
下一步要进行内容的整体布局。写诗,特别是写律诗绝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我们平时说“佳句偶得之”是灵感,但是偶得的一两个佳句是支撑不起一首诗的,特别是律诗和排律,他们不像绝句短小精悍,留白意境。律诗讲究的是整体圆熟,有始有终。
现在就假设“庭前生瑞草”是我们得到的佳句,我们来具体分析如何成诗。
“庭前生瑞草”,那么肯定是独门独户的小院,城市里的高楼绝对没有这个环境。而题主使用了“瑞草”,在句子中加入了吉祥、祥瑞的意思,那么诗的走向可以往喜庆或者更广阔的的环境去想象。
个人不喜欢热闹的诗,那么就往清远淡泊的方向走。而一般出句中使用了“前”这种类型的字,对句中习惯性就会使用“后”来对仗,虽然首联并不要求对仗。
根据这些思考,我们对出第二句,承接首句的环境描写,进一步细化,而且和首句对仗:“屋后起山烟”。这样,就把屋后有山的景色带出来,可以脱离城市居住感,把诗往自然、甚至游仙方面引导。
我们得到首联“庭前生瑞草,屋后起山烟。”鉴于我们先提到过的对仗中的“偷春对”格式,那么我们在颔联如果不对仗是可以的。同时也得到了韵部为平水韵“一先”部。
首联“起”,颔联“承”,那么第二联就是进行写景深化,并继续往空灵,游仙方面引导思绪。我们写屋后山中的景色,带上声、色动态描写:“春涧灵溪响,华芝向水眠。”春山空涧水叮咚,溪边的灵芝静静生长。
颈联“转”,不能再写景,否则就成为了流水账了。转到人的行为描写,凸显整首五律的主题,注意这一联必须对仗:“清虚三界外,放荡五行巅。”原本是吟得“放荡五行间”,但“间”字平水韵中出韵,换成“巅”字也不错。当然也可以不换,那就是押新韵了。
尾联“合”,既要承接颈联,又要能大致呼应首联,完成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为什么既“清虚三界”,有“放荡五行”?是不是想长生不老?尾联给出答案:“不望千秋老,吟诗作散仙。”我并不指望长生不老啊,快快活活作为一个能吟吟诗的散仙就好。
一首平起仄收,符合格律,押韵“一先”部的五言律诗就完成了。
庭前生瑞草,屋后起山烟。
春涧灵溪响,华芝向水眠。
清虚三界外,放荡五行巅。
不望千秋老,吟诗作散仙。
写景、言志都还算到位吧。有同学就会问,感觉尾联并没有合回首联啊?确实不明显,但是我们把中二联拿掉,变成一首五绝,大家是否觉得诗意照样畅通呢?
庭前生瑞草,屋后起山烟。
不望千秋事,吟诗作散仙。
这在诗意上的承接完整,算是成功的。
总结学习好格律规则,构建好整体框架,用诗家语表达清楚自己想发散给读者的内容,然后五字一句,八句完成,就完成了一首五律。
随手写成,难免粗疏。
大家不妨评论区交流。
2、怎样写五言律诗?能否可以试写一首?
【多少登临恨,烟寒远景收】
二月渐寒消,池边柳絮飘。
鸟声幽径远,楼影绿波摇。
绝壁天高阔,危栏思正遥。
春光无限好,我更羡渔樵。
一一初春游锦屏山
陰雲何日散,密布此山頭。
卻望長廊靜,漫行曲徑幽。
微風時入竹,沙岸暫停舟。
多少登臨恨,煙寒遠景收。
一一人日登閬中滕王閣
3、五言律诗有哪些?举例一下?
所谓五言律诗,則是每句五字,每首8句的诗称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在唐诗三百首中占很大篇幅,比较有名的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盁手赠,还寝梦佳期。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此诗是孟浩然归南山时,李白送行之作。另外还有读者比较熟悉,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屡屡出現的诗仙,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另外比较有名的诗人如唐玄宗,王勃,骆宾王,杜审言等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名篇,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读者可去唐诗三百首查阅。五言律诗对于押韵有严格的要求,二,四,六,八
句必须押韵,这样吟起来才能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感。
4、五言律诗格式?
1、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2、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唐)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
5、求排律诗的平仄格式,谢谢大家?
排律也是律诗,平仄格式也应相同,律诗本人认为不管是几言几句,第一要求不能无替,一般要求二四六位是平仄交替即可,尾字除第一句可平对平外,其余几句全要求平韵收尾,除压仄韵的诗除外。第二是一三五不论,但最好也不要失替或成了孤平,如果为了意境则另当别论。第三是粘连,即在一句的上部与上一句的下部二四六的字平仄是相同的,比如,”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中二四六就都是一样的,一三五可以不相同(不相同是为了变格式以免平淡)。当然律诗与绝句不同,律诗要除首尾可不对仗外,中间要求对仗(对仗参照对联,只是稍显宽松而已)。其实现代写诗本人觉得,也可二四六不论,一三五交替,做好粘连对仗未尝不可!
6、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学体裁在历史长河里都有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诗歌从《诗经》开始,几乎是每个朝代都推崇的文学表现形式,因为其简洁精炼寓意深刻而备受大家们的喜爱。
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曲,而广义诗歌里的诗这一类,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朝以前诗歌就是古体诗,又叫做古风,唐朝时期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诗就是近体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诗。词和曲笔者就不在此多说了。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这两部诗歌集是属于古风的,受他们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建安七子,比如竹林七贤,如陶渊明、谢灵运等,涌现出了很多名作,比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到了唐代,诗歌到了她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什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等等,而很多诗歌名人名句,也大多是唐代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白居易等,还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对唐朝诗歌黄金时代的一个验证。
由此可见,七律、七绝和五律、五绝都是出现在唐朝,而七言和五言,则是唐朝以前就有的体裁。所谓七,就是诗歌每一句话为七个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同,五就是诗歌每句话为五个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七”和“五”只是特指诗歌的字数,没有其它含义,比如古体诗里,还有四言、六言和八言甚至是十言的,但是数量不多,居多的还是七言和五言。
所以七律、七绝、七言的区别与五律、五绝、五言的区别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可,就是律诗、绝句、古风的区别。
首先说说律诗与古风的区别。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其次谈谈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一是句数上的区别,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两句一联,依次从第一句开始数,1、2两句为首,3、4句为颔,5、6句为颈,7、8句为尾。其实这个很好记,首是头,颔是下巴,颈是连接头和身子的,尾当然是尾巴了。而绝句之所以叫绝句,就是将律诗拦腰斩断,剩下四句话,这个绝句的“绝”字就是“断”的意思,绝句没有首颔颈尾之说。也就是说,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是四句。二是平仄形式,都有平起式、仄起式。三是押韵方面,律诗一般偶句(二、四、六、八句)押韵就可,而绝句一般首句也是要求入韵的,也就是相当于一、二、四句押韵。
诗歌的起源很早,其种类也是不断演变,由歌而诗,由诗而词,由词而曲,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耀眼的瑰宝。
我是青鸾惊鸿,感谢喜欢。
7、如何评价五言律诗?有什么规则呢?
五律要有韵味,反映事物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