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蝉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蝉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 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④疏桐:高大的梧桐。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⑥藉(jiè):凭借、依赖。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2、关于蝉的古诗有哪些?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是最早咏蝉的诗人)
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蝉是一首什么诗?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能够“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扩展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这首咏蝉诗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作者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三、四句借蝉抒情,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4、蝉古诗拼音和译文?
一、原文:蝉chán
唐[táng]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二、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蝉这首古诗注拼音是怎样的?
蝉(隋末唐初·虞世南)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垂 緌 饮 清 露,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流 响 出 疏 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居 高 声 自 远,
fēi shì jí qiū fēng
非 是 藉 秋 风。
6、古诗《蝉》的翻译?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